杜甫描寫燕子筑巢、鴛鴦臥沙,言外之意是對現(xiàn)世安穩(wěn)的深切向往。此詩是個謎面,謎底藏于第二首詩的結尾:“何日是歸年?”他鄉(xiāng)的春景再美,哪里比得上故鄉(xiāng)呀?什么時候才能踏上歸程?他既然如此自問,證明歸期難定,只好在詩里表達思鄉(xiāng)之情。
他能在成都落腳,喘歇一口氣,四處游賞的背面,是一家人的顛沛流離。五年前,他選擇了裸辭,拖家?guī)Э谇巴刂荩ń裉焖┩侗贾秲?。盡管有親友救濟,日子仍舊艱難:因為缺糧無法生火煮飯,井水冷凍成冰,衣被不足,夜晚冷得睡不著覺。為了不讓錢包空空如也,特意留一枚錢幣,自我寬慰。
杜甫僅住了三個月便被迫動身,在同谷(今成縣)逗留近一個月,最終將目的地定在天府之國成都。除了自然環(huán)境適宜居住,還有幾位老朋友在那兒工作,可供依靠,比如高適、裴冕、嚴武。臘月初,全家人悄然啟程,月底抵達成都。他看見熱鬧的城鎮(zhèn)、高大的華屋,冬天依然蒼翠的樹木。歷經(jīng)戰(zhàn)火、流離失所且饑寒交迫的詩人,眼睛里終于有了一絲光彩。
得到親友幫助,杜甫在溪邊修起幾間草屋。他游覽武侯祠,欣賞錦江春色,聆聽笙簫之樂,陪鄰翁同飲,下棋釣魚。嚴武為他找了幾份工作,均做得不長,憂國憂民、“曠放好論”的詩人不太適合混跡官場。杜甫生活來源主要是好友的供給。據(jù)統(tǒng)計,在成都期間,有12人為杜甫提供過資助,他一次次用詩作記載友人的慷慨之舉,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寫完《絕句二首》一年后,嚴武去世,杜甫再次喪失倚靠,只得離去,四處流落。五年后,病逝于一條小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