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水務局,501000,廣州)
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qū),轄區(qū)內大小河流眾多,水系發(fā)達,水域面積達744 km2,集雨面積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22條,河寬5m以上的河流1 368條,報入國家監(jiān)管平臺的黑臭河涌有147條。
2014年,廣州市初步探索并建立了市、區(qū)、鎮(zhèn)、村四級“河長”,落實了相關層級責任人。市、區(qū)級河長由市、區(qū)兩級政府有關領導擔任;市管河道河長由市領導擔任或指派,河道流經區(qū)為責任主體;區(qū)領導擔任本轄區(qū)內河道的河長;鎮(zhèn)(街)、村(居)負責人擔任本轄區(qū)內河段的河長。
2016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之初,由于水環(huán)境治理歷史遺留問題多、制度機制存在明顯短板、監(jiān)督落實不到位等原因,河長履職存在積極性不高、能力弱、效率低等問題,河長制“有名無實”,在河長制落實過程中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難題:
①履職掣肘多。各區(qū)都存在涉水違建、雨污合流、污水直排等歷史遺留問題,難以實現河道管理范圍全貫通、杜絕污水直排等要求,河長上報問題避重就輕。
②存在履職“冠名制”。表現在鎮(zhèn)街、村(居)級河長上報問題少,2018年村(居)級河長1月平均巡河上報問題率(上報問題人數占巡河人數比率)為12%,巡河浮于形式;村(居)級河長“四個查清”(違建、排水口、散亂污、通道是否貫通)平均完成率僅為12%。
③缺乏履職考核評價機制。嚴重影響河長的履職積極性及河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
廣州市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信息化、體系化、可量化”河長監(jiān)管體系,著力打造最先進、最系統(tǒng)、最精準的河長監(jiān)管體系,努力在全國河長監(jiān)管領域提供可復制的廣州范本。
廣州市以水務信息化為重要抓手,創(chuàng)新探索出一套“管服”并重的體系架構,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開啟“掌上治水”,全新搭建“PC 端、App端、微信端、電話端、門戶網站端”五位一體監(jiān)管平臺。其中PC端讓各級河長辦及時掌握全市3 000多個河長巡河時長、巡河距離、巡河軌跡等情況以及河長管轄的1 368條河涌的問題情況,通過數據監(jiān)管河長的履職過程與成效。App端讓河長利用手機實時掌握自己的履職情況,如巡河時長、巡河距離、巡河軌跡以及所管轄河段的問題情況,做到自我監(jiān)管。微信端利用微信等信息化平臺讓全體市民更直接參與治水,通過上報河涌問題、河長履職問題,監(jiān)督河長履職。電話端利用通信手段讓更多市民實時監(jiān)督河長的履職成效。門戶網站端定時發(fā)布相關河涌、河長的管理信息,讓廣大市民與河長能夠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治水動態(tài)及河長履職要求。五位一體監(jiān)管平臺的建立,有效形成了“管理范圍全覆蓋、履職過程全覆蓋、業(yè)務信息全覆蓋”的廣州河長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三個全覆蓋”。
建立信息化技術保障機制能有效促進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落地。廣州市在整合多方資源基礎上開展“互聯網+河長制”行動,建立了河長管理信息系統(tǒng)平臺及配套運行管理制度,主要從壓實河長職責、激勵河長履職、提升河長履職水平、提高河涌問題的流轉順暢度、社會公眾參與度等方面多方位提升河涌治理和管理的能力,為打贏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為河湖“長制久清”奠定基礎。
廣州市實現全市河長湖長全覆蓋,并通過廣州河長管理信息系統(tǒng)實現了全市河湖河長湖長全串接。廣州市河長辦先后出臺多項巡河指導意見,緊密圍繞河長履職前、履職中、履職后,借助信息化手段監(jiān)督河長履職行為,壓實河長履職責任,不斷提升履職水平。創(chuàng)新開展 “河道警長制”“內外業(yè)融合”等機制,并對河長履職全過程系統(tǒng)監(jiān)管,利用履職數據進行量化考核評價,促使河長履職從形式履職轉向內容履職、成效履職。
(1)履職前
制定各類工作指引、印發(fā)河長手冊、印制河長漫畫、開展河長培訓等。河長履職前可通過培訓、學習相關工作指引以及河長漫畫等方式學會使用河長App開展巡河、問題上報、查看河涌水質等工作。舉辦44場各類型的河長培訓,月均1.6次。制定相關河長履職工作指引16份。出版河長漫畫系列15冊,用更生動、輕快的模式告訴各級河長履職的做法與要求。出版《共筑清水夢》漫畫一套,發(fā)至全市3 030名河長及各級河長辦人員。
(2)履職中
定期周報月報制。自2018年7月起至2020年年底,已向各級河長推送河長周報100多期。2019年開始,基于河長App系統(tǒng)中河長周報反饋的數據信息,以河長管理、服務河長、曝光臺為主體內容,每月定期分析河長App中河長巡河、問題上報、巡河軌跡、水質情況等基礎數據,編寫16期反映基層河長履職情況的 《河長管理簡報》,曝光履職差的典型河長46名,并將問責線索移交相關部門。在河長制推行過程中,廣州市逐漸形成了河長日常履職的規(guī)范和要求,并通過河長管轄河湖水質、河湖的污染源數量、問題發(fā)現及處理情況對河長進行日??己嗽u價。同時根據日常考核評價情況,及時對河長履職不到位、履職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預警,幫助各級河長及時掌握自身及下級河長履職狀態(tài)、分析履職成效,并提醒河長調整工作計劃。
(3)履職后
加強監(jiān)督管理,利用系統(tǒng)通報、曝光等手段力促河長履職從形式履職向內容履職、成效履職轉變。①履職“紅黑榜”。在廣州河長管理信息系統(tǒng)里設立“紅黑榜”,每周通報河長履職情況。通過電話隨機抽查和河長周報中履職數據的連續(xù)性變化分析,監(jiān)控河長履職變化趨勢,對河長的巡河軌跡、責任河涌水質、下級河長履職情況等多方面分析評估,對履職優(yōu)秀、分級管理到位和積極推進治水工作的河長利用紅榜進行示范表彰;反之用黑榜進行公開督促和提醒。截至2019年年底,紅榜上榜65人,黑榜上榜145人。通過深入分析黑榜,細究根源,以“河段—河長—問題—水質”四個技術關聯路線反映問題,并進行雙向、可追溯、多元化管理分析,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供責任方及時整改,必要時深度曝光。②“河長制+警長制”履職。廣州市在推行河長制過程中,為有效保障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作順利推進,進一步健全河流管理保護機制,結合現行河長制體系,出臺河道警長制工作方案。河道警長制采取“片區(qū)管理”方式,以區(qū)為單位,通過鎮(zhèn)街派出所所長擔任轄區(qū)河流河道警長、跨行政村河流實施分段擔任河道警長的模式,與河長制工作方案相配套。河道警長配合各級河長開展各項水環(huán)境執(zhí)法工作,進一步加強轄區(qū)水環(huán)境管理。③“內外業(yè)融合”機制,促使河長真履職。為規(guī)范合作巡河工作,推動河長履職盡責,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務實抓推進,強化河長履職管理,做實做細“河長—河段—問題—水質”四個關聯技術,進一步提升河長曝光力度,倒逼河長履職水平。廣州市河長辦利用內外業(yè)融合工作機制,深挖河長履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強化監(jiān)督各級河長履職,提高河長履職成效。④提升曝光力度。除上述對履職不力河長進行“紅黑榜”通報外,廣州河長辦還對黑榜上榜河長在“曝光臺”曝光,每月定期通報履職差的河長,不斷壓實河長履職責任,及時解決相關問題,分析河長履職差的原因,追蹤河涌水質反彈、水質黑臭成因,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供責任部門及時整改,必要時進行深度曝光,促進河長履職更上新臺階。
①評價指標量化。河長作為河長制工作的直接推動者和主要踐行者,履職效果與河長制工作成效直接相關。為使河長制高效穩(wěn)步推進,廣州始終堅持源頭治理理念,將河湖與河長作為落實河長制的兩大源頭,通過對河長履職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推行量化考核,建立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河長履職評價體系》。該體系以數據統(tǒng)計的方式對各級河長的巡河、問題上報、問題處理、下級河長管理、水質、激勵問責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價,并以不同指標的評價結果為依據,對各級河長按照文件要求開展工作的情況、工作取得的成效進行監(jiān)督管理。
②差異化巡河動態(tài)預警。通過每月河涌水質的監(jiān)測數據,結合國家、省、市相關部門通報批評或媒體曝光的問題情況,建立以“水質+問題”為機制的“紅、橙、黃”三色預警機制(以專業(yè)監(jiān)測機構得出的水質指標,根據《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判定水質黑臭、水質劣V類、水質V類的指標值分別制定紅色、橙色、黃色預警指標值),并以河湖問題數量進行分析,河長上報問題數量與質量低于非河長上報問題數量與質量的,視對比程度予以黃色預警、橙色預警或紅色預警。水環(huán)境差異化動態(tài)預警機制的推行,將河長履職目標鎖定為水質不反彈,通過每月發(fā)布的河涌水質預警情況,河長App自動在次月調整河長履職要求,河涌水質良好的河長工作適當減輕,進一步壓實河涌水質黑臭的河長履職。
③實施精準監(jiān)管。利用廣州河長管理信息系統(tǒng)平臺數據,監(jiān)管各級河長巡河時間、軌跡、距離、次數,以及上報、交辦、轉交的河湖問題當前經辦人、辦理情況等信息,通過對巡河數據和河湖問題的分析比對,及時發(fā)現履職不力、虛假巡河的河長,并移交問責組追責。2018年以來,共配合提供227個河長履職線索,有效提升河長管理監(jiān)督精準化。對有關問責結果和后續(xù)整改情況在廣州河長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中以“紅黑榜”等欄目進行通報,傳導工作壓力。增強了執(zhí)紀問責警示和教育的效果,有效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落實。追責問責機制形成以來,總體運行較好,能有效監(jiān)督各級河長的履職情況,強化履職水平。
①巡河達標率增加。以2019年為例,村(居)級河長巡河達標率從1月份的77.02%提升至12月份的93.77%;鎮(zhèn)(街)級河長巡河達標率從1月份的89.39%提升至95.99%;區(qū)級河長巡河達標率從1月份的88.52%提升至12月份的91.61%。
②消除了“0”巡河“0”上報問題河長。鎮(zhèn)街級河長“0”上報問題河長比例從77.23%(1月份)減少至57.11%(12月份),村居級河長“0”上報問題河長比例從92.8%(1月份)減少至71.68%(12月份)。
③河長上報問題積極性明顯增加?;鶎雍娱L黑臭河涌巡河不達標且“0”上報問題河長人數減少。鎮(zhèn)(街)級黑臭河涌巡河不達標且“0”上報問題人數從2019年第一季度由93人降到2020年第三季度2人,村(居)級由47人降至6人;鎮(zhèn)(街)級一般河涌巡河不達標且“0”上報問題人數從2019年第一季度283人降到2020年第三季度5人,村(居)級由229人降至14人。人均問題上報量增加。村(居)級河長從周報上線前的0.13個/人(2019年 1月)提升至 1.48個/人(2019年12月),鎮(zhèn)街級河長從周報上線前的0.13個/人(2019年1月)提升至 0.91個/人(2019年12月)。
④問題辦結率明顯提高。問題辦結率由2017年的79%提升至2019年98%,重大問題辦結率從2017年的81%提升至2019年的99%。其中增城區(qū)問題辦結率提升明顯,從2017年的76%提升至 2019年的 98%,重大問題辦結率從2017年的74%提升至2019年的98%。
⑤河湖治理成效明顯提升。廣州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連續(xù)2年獲得國家督查激勵;2020年,廣州市13個國省考斷面全部穩(wěn)定達標;列入國家監(jiān)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面消除黑臭;據2019年民調顯示,市民認為建設美麗宜居花城過程中成效最顯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海珠濕地碧道、增江碧道、南沙蕉門河碧道成為水利部官微作為 “美麗河湖、幸福河湖”的典型宣傳。
(1)要掌握河長制發(fā)揮作用的“金鑰匙”——河長履職
2019年12月,水利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強化河長湖長履職盡責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河長制能否實現從“有名”向“有實”轉變,能否落地見效,河長履職擔當是關鍵。管理好河長,促使河長自覺履職,各級河長帶頭把工作做實做細,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任務。廣州市始終把促進河長履職作為河長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共出臺36項制度,確保河長履職有遵循、有標準、見實效。
(2)要牽住河長機制運轉的“牛鼻子”——區(qū)級河長
目前,275名區(qū)級河長成為治水體系的關鍵一環(huán)。區(qū)級河長是屬地管理資源的直接調配者,可以更高效率地進行跨地區(qū)、跨部門協調溝通,解決好項目立項、征地拆遷、資金保障、協調配合等重點問題,推動方案、項目、資金、責任落實,確保治水工作順利推進。為了強化督查考核,廣州市出臺了《廣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辦法》,對考核結果將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正是抓住了這個“牛鼻子”,近年來廣州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不斷取得扎實成效,已連續(xù)兩年獲得國家激勵。
(3)要打造河長制工作的“信服力”——量化考核
廣州市在推行河湖長制工作過程中,一直走在不斷突破、勇于創(chuàng)新的路上。廣州市河長辦為了更好地監(jiān)管河長履職,讓河長履職從形式履職向內容履職、成效履職轉變,全過程抓取數據,衍生出河長周報、河長管理簡報、水質預警、內外業(yè)融合、曝光臺、紅黑榜等創(chuàng)新手段來管理河長,讓河長制有名有實。創(chuàng)新建立河長履職評價體系。利用科學的量化指標,客觀準確地反映出河長履職的真實水平,結合履職實際情況,通過建立可量化、可檢查、可考核、可問責的責任體系,有依有據。廣州市量化考核的做法,通過中國水利網站和中國水利網微信公眾平臺票選,榮獲中國水利2017基層治水十大經驗。
(4)要增強河長制工作的“執(zhí)行力”——執(zhí)紀問責
堅持嚴字當頭、挺紀在前,嚴格按照《廣州市水環(huán)境治理責任追究工作意見》,通過自行約談、交辦責任追究等方式,對黨員干部不重視、責任不落實、未完成水環(huán)境治理進度考核目標、多次督辦仍未有效整改等問題嚴格責任追究;對省市領導關注、媒體曝光、群眾反映強烈、造成較大影響和損失等履職不到位的行為嚴肅追責;對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避重就輕的做法毫不手軟。以“追究責任”倒逼“履職履責”,讓“有權必有責,有責必追責”成為常態(tài),鞏固整治成效,防止反彈。2017年以來,對水環(huán)境治理工作中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實施責任追究共523人,其中局級 2人、處級144人、科級及以下3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