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艷
(遼寧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沈陽 110101)
沙棘又名醋柳、黑刺,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其莖、葉、果實及種子含有蛋白、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磷脂、有機酸、甾醇、生物堿、黃酮類等200多種生物活性物質。相關加工品具有醫(yī)療作用,可防癌、抗癌,對心腦血管、胃潰瘍、皮膚病、燒燙傷,有較好療效,還可制成具保健作用的高級飲料。沙棘耐干旱、瘠薄,是干旱丘陵山地優(yōu)良造林樹種,對覆蓋地表,防止水土流失具有明顯作用。是集生態(tài)、經(jīng)濟與社會效益于一身的珍貴植物資源,栽植沙棘大有作為。
1.1.1 適宜的地形、土壤、氣候。沙棘適應性強,既耐寒冷又耐干旱也較耐鹽堿。山地、丘陵、沙灘、平地;南玻、北坡及東西坡;山麓及山頂均可生長。適宜pH6.0~9.5,適宜土質沙壤至輕粘土,土層厚度應大于10 cm。年平均氣溫4.7~15.6和年降水量250~800 mm的地區(qū)均可生長。遼寧西部、北部、東部和吉林、黑龍江等東北三省均可栽種沙棘。
1.1.2 園地區(qū)劃。確定建園地塊后,依實際地面地形情況,區(qū)劃栽植小區(qū)、道路、房舍、灌排水系統(tǒng)。每栽植區(qū)面積不一,可以為500~1000 m2;道路寬度2~5 m,常以道路為小區(qū)界,道路材料為土道、砂石或水泥,橫、斜坡或順坡筑路,盡可能減少坡度;管房、庫房建在中心或邊緣地,以方便看護管理為原則;機井及電源在山丘下有水源處,挖修方塘方便于積水用于澆灌。道路、房屋、灌水系統(tǒng),最好在建園前實施完成。
1.1.3 園地整地改土。對栽植小區(qū),清除地表雜草及殘建筑物,原地若有小樹及大樹盡可能保留。按預定株行距,于4~10月,挖深、寬度不小于0.6 m的坑穴,撿出石塊,向坑下半部填枯枝、落葉、雜草,坑體上半部填入農(nóng)家禽畜廄肥與原坑土混合體,每坑農(nóng)肥量不少于15 kg,踩實土并修直徑0.6~0.8 m、高0.2 m的坑盤。若條件許可,應修水平梯田或撩壕。
1.2.1 大果沙棘品種。目前沙棘品種較多,如引進俄羅斯的巨人,向陽、琥珀、優(yōu)勝、金色、巨大;國內自育的金陽、秋陽、遼阜1號、遼阜2號、綠洲一號至綠洲四號等十余個品種。其中遼寧地區(qū)在推廣的主要為遼阜1號和2號,綠洲一號至四號,總體表現(xiàn)為抗寒冷、耐干旱,平均單果重0.75~1.2 g,樹體健壯,單株產(chǎn)量20 kg。
1.2.2 苗木選用。盡可能選用根系發(fā)達的嫁接苗或扦插苗,苗齡2年生。所用的嫁接苗或扦插苗,其枝芽采自已結果且表現(xiàn)優(yōu)良的單株。雌雄株比例按(6~8)∶1培育苗木。
1.3.1 定植時期。遼寧地區(qū)以4月上旬為主,秋末定植常因冬春少雪雨而造成枝條干枯影響成活。
1.3.2 品種和雄雌株搭配。每個園地或每作業(yè)小區(qū),栽植品種應不少于3個,同時成熟期盡可能錯開。雌雄株按(6~7)∶1搭配栽植,同時雄株要均勻分布在栽植小區(qū)內。
1.3.3 株行距。以收獲果實為主,沙棘株行距以2 m×2 m多用,個別生長旺盛大冠品種可以考慮按3 m×4 m定植。如果從防風固沙保持水土角度考慮,應按1 m×1 m或1 m×2 m定植。
1.3.4 栽植方法。栽植深度為苗木根莖低于坑表4~5 cm,根系舒展不卷曲,苗干宜直,踩實土、澆足水,浸濕土壤40~50 cm,水下滲后坑表覆直徑1 m的黑農(nóng)膜或坑表覆蓋3 cm厚枯枝落葉并壓實。
2.1.1 間作。苗木定植后,前3年樹未結果,可栽種茄子、辣椒、小豆、綠豆、黃豆等農(nóng)作物,以短養(yǎng)長,充分利用閑置的行間土地。
2.1.2 雜草的控制。前三年避免雜草欺樹,應在生長季鏟除距樹頸0.5 m以內的雜草。行間若不間作,對長出的雜草,為防止表土徑流,不必鏟除,應在兩季貼地刈割并用土埋壓,既起到覆蓋作用,又能增加有機肥。
2.1.3 噴水。沙棘雖耐干旱,但在生長季遇極度干旱,會影響樹木生長和產(chǎn)量,有條件的園地,應裝設噴灌并及時噴水。
2.1.4 施肥。8月下旬~9月下旬,樹冠投影下挖深、寬20~30 cm環(huán)溝,向內株施農(nóng)家?guī)?0~20 kg。4月上旬,樹盤內挖10~15個,深寬15 cm的坑穴,株施復合肥量樹齡增加而增多,一般為0.2~0.8 kg。因沙棘比較耐瘠薄,可每隔2~3年施一次有機肥和化肥。
2.2.1 常用樹形結構。灌叢狀樹形:主干高10 cm左右,在主干上端向四周著生3~5個主枝,方位角70~120°,主枝角度30~50°,每主枝上分生3~4個側枝,各側枝距30~50 cm,冠幅2 m,樹高2~2.5 m。
主干疏層形樹形:主干高0.6 m左右,具較直立中干,在中干上分生2~3層主枝,第一層3個主枝,第二層2~3個主枝。如安排第三層則為1~2個,各主枝層間距0.8 m左右。每主枝上2~3側枝。主枝角度50~60°,冠幅2 m左右,樹高2.5~2.8 m。
2.2.2 整形。1~3年為幼樹期,此期主要完成整形任務。培養(yǎng)叢狀樹形,定植后,立即對苗干留15 cm短截,以促發(fā)枝。翌年3月,對上年發(fā)出的3~5個枝留主枝培養(yǎng)。在40~50 cm處中截。第3年的2~3月,繼續(xù)對選定的3~5個枝,留40~50 cm中截,以加強主枝的生長,同時利用剪口下芽和拉枝的方法開張主枝角度。對主枝上發(fā)生的分枝,按40~50 cm的距離,注意選擇培養(yǎng)側枝。主枝上選擇培養(yǎng)2~3個側枝。培養(yǎng)主干疏層形,定植后立即對苗干留70 cm短截,下年3月選中心直立梢做中干并留50 cm短截,下端選3個方位角度合適的枝,做第一層3個主枝,各留40~50 cm中截。第2、第3年的2~3月,選擇第2層主枝,并留40~50 cm短截,同時中干枝也應選出并短截,各年還應注意選擇主枝上的旁側分枝,培育做側枝。
2.2.3 修枝。4~10年生沙棘為成齡樹,漸大量結果,單株產(chǎn)量可達12~15 kg。此期主要調整枝條密度和改善冠內光照條件。對斜生、平生枝和直立短枝應多保留,冠內空間大和外圍枝適當多短截,以多促發(fā)營養(yǎng)枝和結果枝。對過于密格的細弱、交叉、重疊及下垂、干枯枝應疏除。對高大而影響層間光照的枝組適當壓縮。10年生以后,沙棘樹漸衰老,表現(xiàn)枝短、枝少、產(chǎn)量低,應考慮小更新和大更新。小更新是指對全樹枝組重回縮,以促發(fā)分枝,一般在第10~14年進行。15年生后應大更新,既將主干、主枝在近地表處平斷,以促重新發(fā)枝,再培養(yǎng)骨干枝和枝組。
2.3.1 干枯病。主要癥狀是干枝腐朽干枯,目前尚無有效防治措施。促進樹體健壯生長能減輕發(fā)病程度,遇病樹應及時刨除并燒毀。
2.3.2 蛀干害蟲。主要是天牛和木蠹蛾,以幼蟲鉆蛀樹干、主枝內為害,嚴重園70%植株被害,嚴重時死樹。生長季的4、5月和8、9月,發(fā)現(xiàn)蛀干洞孔,向內注入敵敵畏原液并用泥團封閉。6~8月人工滅殺成蟲并噴灑10%速滅殺丁3000倍液。
大果沙棘多數(shù)柄長和無刺,可在初熟期和凍結后手工采摘。也可冬季氣溫下降至-10 ℃以下時,地面鋪大塊布單,用木棍擊打果實,使其落于布單上。更可以用專門的裝置進行機械化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