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道南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南京 210029)
組 成:黃芪15 g,黨參10 g,干姜9 g,桂枝10 g,麻黃6 g,五味子10 g,地龍10 g,辛夷6 g,甘草3 g。
功 效:益氣溫陽,宣通鼻竅。
主 治:過敏性鼻炎(虛寒證)。
用 法:每日1劑,水煎2次,煎藥時可加入紅棗5枚、生姜2片,早晚飯后20 min各服1次。
方 解:黃芪、黨參補益肺脾為君藥;干姜、桂枝溫陽以助補氣為臣藥。麻黃宣肺散寒,五味子斂肺,兩者一散一收,既可益肺,又可制約溫藥的辛散溫燥太過之弊;地龍活血通絡,也是具有“抗過敏”作用的中藥。上三味共為佐藥。辛夷是宣通鼻竅要藥,也具有引經(jīng)作用,在方中與甘草共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益氣溫陽、宣通鼻竅之功。
加 減:鼻涕黏稠者加紫草10 g、墨旱蓮10 g;大便干結或有鼻出血者加制大黃6~10 g;畏寒不明顯者減量或舍去干姜;小兒兼有腺樣體肥大者加桔梗、陳皮、山楂。
梁某,男,39歲。初診日期:2019年9月4日。
主訴:反復發(fā)作鼻癢、噴嚏連作、鼻塞、清涕量多5年。5年前開始出現(xiàn)發(fā)作性鼻癢、噴嚏連作、鼻塞、流清涕等癥,每在疲勞后或遇寒后發(fā)作,易感冒,感冒時多不發(fā)熱,但鼻塞、噴嚏、鼻涕等癥狀加重。平時晨起容易發(fā)作,運動后稍減輕。曾在其他醫(yī)院檢查示“螨過敏”。曾使用西藥開瑞坦、雷諾考特鼻噴劑等,開始效果較明顯,幾年后效果不著。時有“蕁麻疹”之類皮膚過敏表現(xiàn)。冬季畏寒,其他季節(jié)怕熱,喜熱飲,大便溏薄,1日2次。查:鼻黏膜色淡,兩下鼻甲腫大,鼻腔內有較多清稀分泌物。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西醫(yī)診斷:變應性鼻炎(過敏性鼻炎)。中醫(yī)診斷:鼻鼽,肺脾虛寒證。病機:肺氣虛弱,脾陽不足,秉質特異,風寒異氣乘虛而入,致鼻竅脈絡不通、水津運化失常。治法:益氣溫陽,宣通鼻竅。予益氣溫陽方加減,處方:
黃芪15 g,黨參10 g,干姜6 g,桂枝10 g,麻黃10 g,五味子10 g,地龍10 g,墨旱蓮10 g,甘草3 g,紅棗10 g。7劑。每日1劑,水煎(加鮮生姜2片),早晚飯后20 min各服1次。
9月11日二診:鼻癢、噴嚏減輕,夜間仍鼻塞,鼻涕轉稠厚而黏,量不太多,口干,大便已實,每日1次。查:鼻黏膜淡紅,兩下鼻甲輕度腫脹,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治從原法,初診方去黨參、干姜,加紫草10 g、辛夷6 g,14劑,煎服法同前。
9月25日三診:諸癥均基本緩解,晨起仍時有噴嚏及鼻涕。查:鼻黏膜已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細。二診方去麻黃,加黨參10 g,7劑,以善后調理。
按語:治療過敏性鼻炎最重要的是分清寒證和熱證。常見寒證多熱證少,但也多見寒熱夾雜證。本案患者鼻涕清稀、黏膜色淡、脈細,都是虛寒表現(xiàn),而患者在非冬季即怕熱,是有熱象摻雜。分析主次,定性為虛寒為主,兼有內熱,選用益氣溫陽方。如前所述,益氣溫陽方以補氣藥作為君藥,方中干姜、五味子、桂枝、麻黃配伍,出自小青龍湯,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黃金搭檔”,對虛寒明顯者,屢投屢效。如果虛寒不明顯,則去干姜,剩余三味配伍仍有良效。本案患者屬虛寒而兼有熱象,干姜用量選擇6 g,還加入墨旱蓮,對溫熱之藥略加制約。二診時,患者虛寒現(xiàn)象已不明顯,故去干姜(生姜溫熱性不強,仍可用以調和諸藥),加紫草。紫草和墨旱蓮配伍治療過敏性鼻炎,是干祖望教授臨證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要藥。干老把這兩味藥加上茜草組成“脫敏湯”,用于過敏性鼻炎肺經(jīng)蘊熱證。筆者認為,如果患者不屬于虛寒證,可以單獨用,寒熱夾雜時可以配伍溫藥同用。三診時,患者癥情初步緩解,但過敏性鼻炎是容易反復發(fā)作的疾病,若治療得當,1個月左右初步緩解,此時有兩個選擇:一是停藥,以后復發(fā)再治療;二是中藥繼續(xù)調理2~3個月,可以鞏固療效,減少日后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