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飯這個梗興起時,我還不太知道啥意思。
畢竟在老說法里,“不是吃干(讀作肝,第一聲)飯的”=不是白吃飯的。
江南這里,煮熟的米飯就是飯;加水后,書面語是稀飯,無錫話叫泡飯。菜湯煮飯叫做菜泡飯或咸泡飯。有些館子還會專門提供“菜泡飯”——慣例是青菜蘑菇加一點蝦干配飯,老一輩更愛吃。
我是年長了,才知道有些地方,真有所謂干飯。
齊如山先生總結(jié)說:以前華北民間,水煮米,將熟時,撈出米來蒸熟成飯,干而無水分,故此叫做干飯。
雖然費事,但因為北方鄉(xiāng)間吃飯,向來無湯菜,但又總想喝口稀的。米飯蒸了,剩下的米湯,就算稀飯了;切一些蔬菜,加上些鹽,就是湯了。
我后來聽劉蘭芳老師評書《楊家將》,里頭楊令公被困兩狼山,彈盡糧絕,喝了一碗米湯里加了野菜草根,又去作戰(zhàn)了——那是真連干飯都吃不上了。
這么看來,特意區(qū)分出“干飯”,挺見出以往民間風(fēng)俗的。
以前有過號召:“ 忙時吃干,閑時吃稀,不忙不閑時半干半稀?!贝蟾鸥娠埬芰看?,好鋼用在刀刃上,忙起來才吃干吧?
汪曾祺先生寫農(nóng)忙時節(jié),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
這應(yīng)該是“忙時吃干,閑時吃稀”的奢侈版本。
由此可見,以前民間吃飯,不太容易就是了。
我爸年輕時,被組織去運河勞動,也經(jīng)歷過類似的“忙時吃干,閑時吃稀”——不過據(jù)說待遇好點。
據(jù)說是干挖掘工作的,飯里能有塊排骨,或者肉釀面筋;后頭負責(zé)搬材料的,飯里是塊帶魚,加點豆子。
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到了米飯管夠也要控制吃的年紀(jì)了——知道精碳水得控制著吃,多吃粗糧搭配著來。
想想,大概這就是干飯的歷史淵源?
現(xiàn)在流行的干飯這個梗,大概干讀作第四聲,是個動詞?說起來,頗有埋頭進飯、勺匕橫飛的畫面感?
當(dāng)然,估計也帶有夸張成分。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去吃宴席,總是自吹吃飯吃得兇,吃得快;我小舅公笑我:“你哪里是吃飯吃得快,你是吃菜吃得快!”
我估計這時代也是。
大多數(shù)人癡迷發(fā)狠的,不是吃飯,而是吃菜。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添飯上來。都說有主食才飽,但主食也就是溜溜縫。除非那飯是八寶飯、菜泡飯、蛋炒飯,不然,互聯(lián)網(wǎng)上說干飯的年輕人,有幾個真會對著一碗白米飯發(fā)狠呢?
干飯和干菜是有區(qū)別的。
吃菜的主要驅(qū)動力是饞,是吃到美食的快感;吃飯的主要驅(qū)動力是餓,是解決身體匱乏的需求。
十七年前的夏天,我去旅順,某個林子旁,有個拱門樣的建筑在修,幾個工人在吃午飯。
夏天,工人們穿汗衫,蹲在樹陰里,人手一個腦袋大的碗,吃飯。我看著,覺得那才真叫干飯——比如我們無錫,每天吃飯,小碗,米飯,筷子扒拉一口飯,就個菜,喝口湯,慢吞吞地吃,這叫吃飯。吃急了,或者碗里最后幾口飯了,端起碗刷刷劃拉兩下。
而那幾位老哥基本是:臉埋碗口,嘴貼碗邊,刷刷刷,連著扒拉;嘴離開碗口,腮幫子鼓鼓地咀嚼著,喉頭蠕動,有人還能騰出嘴來說兩句話,其他人邊動著腮幫子邊點頭,吃過這一口了,哐哐哐,埋頭繼續(xù)。
我留神看他們吃的什么,好像就是飯,加了點葷素,但主要還是飯。腮幫子滿滿的,嘴邊還有飯粒,筷子一點,飯粒嗍進去了。
幅度大,動靜猛,速度快,看著都讓人覺得飯香。吃飽了,筷子橫擱碗上放著,大概等著人來收,蹲著抽煙。不抽煙的站起來,慢悠悠晃膀子。比起剛才吭哧吭哧、稀里嘩啦的勁頭,判若兩人。
那份吃飯的勁頭,就并不顯著吃飯是可有可無的閑情雅致,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必需。他們對飯的態(tài)度,既認(rèn)真又虔誠,還帶點粗暴的愛。
現(xiàn)在想起來,覺得這叫干飯。
后來《大宅門》里,有一出很棒的戲。
陳寶國扮的白景琦,白天被日寇氣著了,晚上回家,看一群不識人間疾苦的孫輩們不肯吃東西,大怒。
于是叫來善于吃東西的體力勞動者,趙小銳老師扮的鄭老屁——老《水滸傳》里的李逵——來吃東西。
鄭老屁就默默地,拿個大臉盆,將滿桌子吃的匯聚在一起,蹲著,吃完了。吃得不識人間疾苦的孩子們目瞪口呆,吃得白景琦笑逐顏開:“這才叫吃東西!去賬房領(lǐng)賞錢去!”
棒極了。
真餓過,而且餓久過的人,長期吃稀飯的人,自然知道:
一般餓的,會被加了調(diào)味料的菜勾引。比如濃油赤醬的紅燒肉,比如辣子鮮紅的油潑面,比如咖喱牛肉紅燜栗子雞。
飽食終日的,大概看了就會覺得膩。好比《武林外傳》里,佟湘玉跟韓娟打擂臺,自吹自擂:“天天紅燒肉頓頓女兒紅,這哪是人過的日子嘛!”
但真餓過的人,離碳水久了的人,會對飯產(chǎn)生強烈的欲望。味道已經(jīng)不是關(guān)鍵了,就是身體需要碳水。一碗好米飯,已經(jīng)夠讓人興奮了;如果再能加一點油拌上一拌,就能讓人吃得停不下來。
當(dāng)然,哪天如果吃飽了,回頭一看,會覺得“這玩意又淡又油,怎么吃得下去?”——那大概是,沒真餓過吧。
就像《我愛我家》里,穿越回1974年的和平說過,她最想吃炸饅頭片,“再裹上厚厚一層芝麻醬,再裹上厚厚一層綿白糖……”
之前說打工人那個梗時,提到過一句:
最辛苦的體力勞動者,許多沒閑空到社交網(wǎng)絡(luò)上,自嘲打工人。
類似的,大概在社交網(wǎng)絡(luò)上自嘲“干飯人”的,與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真會臉湊飯碗、拼命“干飯”的,最辛苦、最想口飯吃的勞動者,應(yīng)該也不都是一撥人吧。
(魏蕾蕾摘自微信公眾號“張佳瑋寫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