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華 王祥
駐馬店市作為國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素有“中原糧倉”“豫南油庫”“芝麻王國”之稱。全市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60萬hm2,糧食總產量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1/8,其中小麥總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1/7,油料總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15%,芝麻總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20%,花生總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16%。秸稈作為重要的農副產品,成為駐馬店市重要的生物資源。
一、秸稈綜合利用現(xiàn)狀
2019年駐馬店市秸稈理論資源量1064萬t,可收集秸稈資源量781萬t左右。主要秸稈類型為小麥、玉米、花生和水稻。秸稈綜合利用量達738萬t,綜合利用率94.5%左右。其中,肥料化利用量為534萬t,占72.4%;飼料化利用量125萬t,占16.9%;燃料化利用量35萬t,占4.7%;基料化利用量24萬t,占3.3%;原料化利用量20萬t,占2.7%。
(一)秸稈直接還田
秸稈直接還田是駐馬店市秸稈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術之一,包括秸稈翻壓還田、秸稈混埋還田和秸稈覆蓋還田。秸稈翻壓還田技術是犁耕作業(yè)的主要手段。秸稈混埋還田技術是把秸稈粉碎,以破茬、旋耕、耙壓等機械作業(yè)為主。秸稈覆蓋還田包括留茬免耕、秸稈粉碎覆蓋還田和秸稈整株覆蓋還田。駐馬店市秸稈直接還田主要采用秸稈翻壓還田和秸稈混埋還田實現(xiàn)秸稈的肥料化利用。
(二)秸稈飼料化利用
秸稈飼料化利用是駐馬店市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措施之一。秸稈飼料化包括秸稈青貯氨化、秸稈微貯、秸稈壓塊等利用途徑。結合駐馬店市常年農業(yè)種植習慣及氣候因素,全市主要以秸稈壓塊作為秸稈飼料化的利用途徑。
(三)秸稈燃料化利用
秸稈燃料化利用包括直接燃用和新型能源化利用。秸稈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物質能,含有40%的碳量,其能量密度為14.0~17.6 mJ/kg,即2 t秸稈可代替1 t標準煤,推廣秸稈能源化利用可有效減少一次能源消耗,為農村提供高品質的清潔能源,有助于局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和CO2減排,同時還可帶來一系列的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由于駐馬店市配套產業(yè)化不夠完善,秸稈燃料化利用較低。
(四)秸稈基料(基質)
秸稈基料(基質)是指以秸稈為主要原料加工或制備有機固體物料為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生長提供良好生長的條件。主要用途有食用菌生產栽培基質,植物育苗或栽培基質,動物飼養(yǎng)過程中所使用的墊料,固體微生物制劑生產所用的吸附物料,逆境條件下用于阻斷障礙因子或保水、保肥等功能的秸稈物料5個方面。而全市的秸稈基料化利用因技術制約及產業(yè)結構現(xiàn)狀,2019年秸稈基料化利用量24萬t,僅占當時秸稈綜合利用量的3.3%。
(五)秸稈原料化利用
秸稈原料化利用是使秸稈成為其加工品的原料。稻麥秸稈是造紙工業(yè)的主要原料之一,其纖維組織結構強,可作為木材的替代品。我國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生產紙漿占總紙漿的比例約為30%,并有擴大的趨勢。駐馬店市原料化利用約20萬t,占秸稈綜合利用量的2.7%。
二、問題分析與建議
(一)農民認識不到位
部分農民對焚燒秸稈的危害性和秸稈綜合利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認識不足,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的積極性不高,懶得收集,拋棄現(xiàn)象嚴重,非燒即棄,田邊、路邊、溝渠邊都有丟棄現(xiàn)象發(fā)生。
(二)秸稈飼料化利用率低
農作物收獲季節(jié)時間緊、任務重,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較多,秸稈收集運輸勞動強度大,成本較高,農民不愿意收集運輸。同時,由于對秸稈青貯氨化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收益較小,農戶和企業(yè)的積極性普遍不高。
(三)秸稈基料化利用思路局限
有的農戶和企業(yè)僅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考慮,加上技術方面要求較高,利用秸稈種植食用菌的積極性受到限制。
(四)秸稈還田推行有難度
目前,實行農作物秸稈直接還田,還存在不少經濟、技術方面的問題,還田效果與土壤水分、雨水、溫度、還田質量有很大關系,效果褒貶不一,秸稈經過粉碎等環(huán)節(jié)還田每667 m2需40元左右,而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會加重下茬作物的病蟲害,農民認為不劃算,所以積極性不高。
(五)秸稈綜合利用科技研發(fā)滯后
目前,駐馬店市秸稈利用僅限于青貯氨化飼料化、秸稈還田肥料化、用作燃料能源化、用作食用菌基料化等低層次利用,深層加工利用的技術研發(fā)經費投入 少,產業(yè)鏈條短,附加值低。
針對以上問題,為更加深入、更大規(guī)模、更高層次地促進秸稈綜合利用,建議駐馬店市一要加強完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組織和管理機制;二要加快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究,促進成果轉化;三要加快秸稈利用產業(yè)化、規(guī)?;?、集約化發(fā)展;四要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推動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