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成 宮 玉 孫殿敬
山東省煙臺市煙臺山醫(yī)院介入醫(yī)學科(山東 煙臺 264001)
肺部腫瘤是發(fā)生在肺實質與肺間質的腫瘤,可分為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根據其生物學特性又分為良性與惡性腫瘤[1]。肺腫瘤的發(fā)生與感染、免疫失調、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其病理機制為致癌因子侵入機體,調控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表達過程,導致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出現異常增殖癌細胞[2]。早期肺部腫瘤治療手段仍是以放、化療及手術為主。但對于晚期或病情復雜肺部腫瘤患者,放、化療作用較小,手術無法適用。消融治療是一種以微波介入為基礎的非手術療法,包括射頻消融與微波消融治療(microwave ablation,MWA)[3]。有研究顯示,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導下穿刺聯合消融治療能提高肺部腫瘤治療有效性及安全性[4]。穿刺活檢取病灶進行病理學檢查是診斷肺部腫瘤的重要手段,同時經皮穿刺技術也可應用于治療肺結核及肺部腫瘤[5]。其中以CT引導下肺穿刺應用較多。本研究通過對肺部腫瘤患者行CT引導下三維重建穿刺聯合MWA,觀察患者臨床療效、活檢率及預后生活質量變化。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肺部腫瘤患者5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與對照組24例。觀察組年齡31~72歲,平均年齡(52.36±2.48)歲,男性19例,女性11例,原發(fā)性21例,轉移性9例,鱗癌19例,腺癌5例,小細胞癌5例,大細胞癌1例。對照組年齡34~73歲,平均年齡(53.81±2.13)歲,男性14例,女性10例,原發(fā)性11例,轉移性13例,鱗癌10例,腺癌7例,小細胞癌4例,大細胞癌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腫瘤分型基礎信息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已獲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內容充分知曉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經組織病理學檢查與影像學檢查共同診斷為肺腫瘤[6];無嚴重心肝腎疾?。荒挲g18~75歲。
排除標準:血液系統(tǒng)疾??;語言及智力障礙;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1.2 方法觀察組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普通化療?;煼椒ǎ航o予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吉西他濱給藥量為第1天、第8天分別1200mg/m2,順鉑給藥量為第1~3天分別30mg/m2。給藥周期為25d,持續(xù)治療3個周期。在化療基礎上進行CT引導下三維重建穿刺聯合MWA治療。具體方法:術前進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心肝腎檢查及CT檢查,并對掃描圖像進行三維重建處理。術前4~6h禁食。術中根據患者CT掃描圖像,選擇最佳穿刺面,注意避開動脈血管,確定好進針方向及角度。采用局部麻醉,分段法進針,進針后選擇適宜深度,CT掃描確認進針方向、角度及深度是否合適。當針尖刺入腫瘤病灶后,撤出穿刺針,采用同軸法置入活檢槍,獲取病灶標本,標本長度不超過2cm,共取2次。將活檢取得的病灶組織浸泡在甲醛溶液中進行標本固定。固定完成后進行病理學檢查。通過穿刺針將MWA微波消融針置入腫瘤病灶內,經CT掃描確認消融針位置。設置MWA治療儀(南京康友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KY-2000)功率70W左右,消融時間5~10min,頻率2450MHz范圍控制在腫瘤組織外1mm內。消融結束后緩慢推針,經CT掃描檢查有無出血、氣胸發(fā)生。CT掃描檢查使用西門子SOMATOM Definition AS掃描系統(tǒng)。
對照組給予同等化療治療。同時進行超聲引導穿刺活檢聯合MWA治療。具體方法:術前常規(guī)超聲檢查,了解患者腫瘤病灶形態(tài)、大小、回聲,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及心肝腎功能。對術前情緒緊張患者給予鎮(zhèn)靜劑。手術時給予局部麻醉,在超聲引導下進針到腫瘤病灶處,采用普通切割針取病灶組織2次,長度不超過2cm,撤出引導針,接入MWA儀測量溫度,觀察回聲變化。消融時間5~10min。消融結束后緩慢退針,注意避免燙傷。超聲檢查采用日本東芝Nemio-17超聲儀。
1.3 觀察指標(1)兩組患者MWA治療結束1個月后進行CT掃描復查,觀察臨床療效并計算治療有效率。臨床療效評定標準:以腫瘤病灶完全消失或病灶體積縮小程度>70%為完全消融;以腫瘤病灶體積縮小程度達30%~70%為部分消融;以腫瘤病灶體積縮小程度<30%或病灶未出現壞死為無消融;以腫瘤病灶體積增加或侵犯其他組織器官為病情惡化[7]。臨床療效有效率=(部分消融+完全消融例數)/總例數×100%。(2)兩組患者穿刺活檢陽性率。(3)兩組患者住院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氣胸、胸腔積液、咯血、胃腸不適、發(fā)熱。(4)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結束3個月后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評價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變化[8]。GQOLI-74包括軀體、心理、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四個維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通過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MWA治療1個月后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6.67%(29/30)明顯高于對照組66.67%(16/24)(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MWA治療1個月后臨床療效比較
圖1為典型病例CT引導下穿刺聯合MWA治療過程中的影像圖。其中圖1A為CT引導下穿刺聯合MWA治療前肺部腫瘤,圖1B為CT引導下穿刺聯合MWA治療1個月后肺部腫瘤病灶縮小。圖2為典型病例超聲引導下穿刺聯合MWA治療過程中的影像圖。其中圖2A為超聲引導下穿刺聯合MWA治療前肺部腫瘤,圖2B為超聲引導下穿刺聯合MWA治療1個月后肺部腫瘤縮小,圖2C為超聲引導下穿刺聯合MWA治療1個月后肺部腫瘤增大惡化。
圖1 CT引導下穿刺聯合MWA治療前后肺部腫瘤的變化。圖2 超聲引導下穿刺聯合MWA治療前后肺部腫瘤的變化。
2.2 兩組患者穿刺活檢陽性率比較觀察組穿刺活檢陽性率90.00%(27/30)明顯高于對照組62.50%(15/2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穿刺活檢陽性率比較
2.3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6.67%(5/30)明顯低于對照組58.33%(14/2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2.4 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者GQOLI-74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GQOLI-74各項評分及總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GQOLI-74各項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GQOLI-74各項評分及總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P<0.05),見表4。
影像學是醫(yī)學診斷中的重要學科,包含CT、超聲、核磁共振技術[9]。利用放射性X線,結合不同成像原理,了解機體解剖與生理或病理變化,達到診斷目的。CT三維重建技術是指對CT圖像進行后期處理,將圖像重建為三維立體結構,從而以任意角度觀察正?;蚰[瘤病變組織[10]。還能展示組織或器官間隙狹窄程度,反映器官之間位置關系,評價血管系統(tǒng)受損程度[11]。CT三維重建技術包括多層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虛擬內鏡技術、表面陰影遮蓋、容積漫游技術[12]。不同影像學方法診斷準確率不同,因此為確保診斷準確率,臨床常與組織病理學聯合診斷疾病。影像學穿刺活檢是診斷及治療肺部腫瘤常用方法,但因穿刺時存在創(chuàng)傷,易出現氣胸、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有研究發(fā)現應用普通切割穿刺針活檢,肺部腫瘤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會升高[13]。
良性肺部腫瘤若診斷及時、治療得當,臨床治愈率較高。對于惡性肺部腫瘤患者,手術適應癥減少,風險增大,且使用化療藥物見效甚微[14]。微波介入治療系統(tǒng)是現代臨床應用較廣的非手術腫瘤治療法[15]。其中MWA在治療晚期肺部腫瘤患者上具有極大優(yōu)勢。MWA具有多個可同時使用的微波能量源,可以在短時間內使組織溫度升高,微波產生的能量可覆蓋病灶組織周圍血管,單次治療時間短且自帶測溫系統(tǒng),避免升溫過高引起意外創(chuàng)傷[16]。并且MWA還具有不受血流灌注量影響、不受電流傳導影響的特點。其療效高、適用范圍廣,可應用于肝癌、肺癌、骨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種腫瘤疾病的治療[17]。作用機制是使用特制微波引導針,經皮穿刺進入腫瘤病灶,微波針釋放電磁場,使病灶組織分子高速旋轉升溫,從而使病灶組織凝固壞死,達到直接破壞腫瘤組織目的[18]。
表4 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者GQOLI-74評分比較
本研究發(fā)現,觀察組穿刺活檢陽性率明顯更高,表明應用CT三維重建技術穿刺活檢可提高肺部腫瘤患者檢出率。同時治療結束1個月后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較高,表明應用CT三維重建穿刺聯合MWA治療肺部腫瘤能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發(fā)現,觀察組住院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較低,表明通過CT引導下使用活檢槍進行同軸穿刺取腫瘤病灶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治療結束3個月后,觀察組GQOLI-74各項功能評分及總分均較高,表明CT三維重建穿刺聯合MWA能顯著提高肺部腫瘤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多種影像學方法中,CT掃描同時使用三維重建技術能更直觀全面地觀察患者腫瘤病灶詳細情況,提高診斷陽性率。在CT引導下行穿刺活檢,較大程度減少了因穿刺創(chuàng)傷引起的并發(fā)癥。且聯合消融治療后,臨床療效增高。因此CT三維重建穿刺活檢聯合消融治療可廣泛應用于臨床肺部腫瘤患者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