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勇
在產(chǎn)業(yè)劇烈變革的大背景下,圍繞汽車未來的爭論此起彼伏,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拷問:
電動車能否干掉燃油車?
新勢力能否超越傳統(tǒng)車企?
運營商能否成為制造商的甲方?
在討論這些燒腦的問題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一個生活小場景。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想換一輛車,征求他兒子的意見。他兒子從小就是個汽車迷,剛滿20歲,駕齡已有兩年,車開得比他爸還好。他倆的對話碰巧讓我聽了個清清楚楚:
“你覺得我換輛什么車好?”
“換輛寶馬唄?!?/p>
“奧迪換成寶馬,沒啥進(jìn)步啊,保時捷Panamera賣得挺火的?!?/p>
“太難看啦!”
“可人家是超豪華品牌啊,你去試試人家的性能品質(zhì),也許外觀就可以忍受了?!?/p>
“長那么丑,就沒有試的必要了?!?/p>
“你說的寶馬是哪個車型?”
“BMW540不錯?!?/p>
“那還不如買530Li,便宜十幾萬呢?!?/p>
“一個四缸機(jī),250馬力,一個六缸機(jī),340馬力,能比嗎?”
“540尺寸還小一號,總覺得不值。“
“買車又不是買房,還按面積算嗎?再說你又沒司機(jī),自己開那么大的車傻不傻???”
“要不來輛特斯拉?炫酷又好玩,一屏搞定所有事情,正是你們小孩子喜歡的那種。”
“我還是喜歡機(jī)械的東西,電動車走在街上跟貓似的,一點動靜沒有,不好玩?!?/p>
就這樣,一個60后老爸的購車意愿在一個00后那里沒有得到任何支持:品牌沒有車型重要,長相可以一票否決,尺寸大不如排量大,你以為的好玩不是他以為的好玩。這個故事雖然只是個案,但所折射出來的事實卻是普遍的:年輕人對車的選擇和老一代消費者完全不一樣了,只要能取悅自己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龍永圖先生曾經(jīng)說過,汽車產(chǎn)業(yè)在中國的蓬勃發(fā)展,不是車企的勝利,而是廣大消費者的勝利。
還記得上世紀(jì)80、90年代,首批私人家庭購車者真是豪情萬丈,那時還沒有消費貸,不少人都是把家里的全部積蓄收羅干凈了買回一輛車,圓了轎車夢。正是這種對擁有一輛車的基本渴望推動了中國汽車持續(xù)30多年的快速增長。
再回到開頭的三大拷問?,F(xiàn)在幾乎所有的車企都把電動車當(dāng)成今后的戰(zhàn)略重點,但卻沒有幾家在電動車上的投入大于燃油車;在車市下滑的困境中,關(guān)門破產(chǎn)的既有新勢力,也有傳統(tǒng)車企,逆勢上揚的既有傳統(tǒng)車企,也有新勢力;共享汽車運營商既有滴滴,也有曹操,而平臺商、制造商和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越來越普遍。所以,燃油車與電動車、傳統(tǒng)車企與新勢力、運營商與制造商誰能最終勝出、誰能代表汽車的未來,還真不能一概而論。如果非要給出一個答案,這個答案應(yīng)該去問消費者。
當(dāng)一個家庭擁有一輛車的基本渴望已經(jīng)得到滿足,接下來90后、00后這些購車主力軍對車的基本渴望又是什么呢?希望車企在做宏大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時、在資源整合和各種合作時、在不同技術(shù)路線的選擇時、在推出各種炫酷的車型和新穎的功能時,始終不要忘記這些靈魂拷問的終極答案,那就是消費者的選擇才是汽車未來的真正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