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白
在鄉(xiāng)下,絲瓜是常見的風景。古詩有云:“墻腳籬邊任意栽,黃花羞澀帶露開。”絲瓜樸實,有鄉(xiāng)野之趣,它進入詩人眼里,便是詩;落到紙上,便是畫。歷來畫絲瓜的文人雅士不計其數(shù),齊白石的絲瓜,最見功力!齊老先生在北京辟才胡同居住時,平常的小四合院里,滿是絲瓜、葫蘆,所有見天的空間都密布著藤蘿。在蔬果中齊白石最愛吃的是白菜,此外就是絲瓜,齊老的《絲瓜蜜蜂圖》《子孫綿延圖》是各家博物館爭相收藏的珍品。
齊白石曾說過:“小魚煮絲瓜,只有農(nóng)家能諳此風味?!边@和小魚相伴的絲瓜,必是嫩絲瓜了。嫩絲瓜本身就有一股清甜之香,素煮更是比肉還好吃。炒絲瓜容易出水,加點奶,做成奶湯,營養(yǎng)豐富,味道更是甘美。在我的老家,還有絲瓜煮面條的吃法,面條潔白,絲瓜嫩綠,看著爽心,吃著也不錯,皆是清淡的農(nóng)家口味。
絲瓜絲瓜,絲瓜的可人,還在于它的名字。這個“絲”字在發(fā)音上是輕齒音,叫著很是親切、隨意,齒一開,就脫口而出了,仿佛熟人的小名。事實上,每一次說到絲瓜,我心里都會浮現(xiàn)出一個小姑娘的形象,她是我們家的鄰居,瘦瘦的,眼珠黑黑的。她是個啞巴,啞巴便是她的名字。面對我們一幫男孩的嘲笑,她會退到墻邊,爬上墻頭。她膽子很大,興許是為了博得人們的注意吧,她會爬上墻邊的槐樹,把那些瘦瘦長長的絲瓜故意晃來晃去……以至于我以后每一次看見絲瓜,心里便生出對她絲絲縷縷的牽絆。
絲瓜在春天剛起秧時,其卷曲柔嫩的觸須很是美妙,怯怯的,又充滿好奇。絲瓜順著墻邊、籬笆、樹木,隱蔽地往上爬,其成長的姿勢有點類似于少年的孤單,是被遺忘的。只有隔一段時間,過幾場風雨,你猛一抬頭,才發(fā)現(xiàn)它已躍然于瓦檐樹梢,織出了大片的陰涼。
絲瓜開黃花。花薄而大,易卷曲,凋謝也快,因此蜜蜂們會格外珍惜時間,幫它傳授花粉。即便是細雨天,絲瓜花倦了,那種胖胖的黃蜂也會嗡嗡地在它的金鐘罩里爬出爬進,很有游戲的味道。
絲瓜花枯萎后,屁股上就會頂出一個小把子,像一根手指頭。如果有風,絲瓜秧輕輕晃動,你會感覺到那手指在向你勾手,但你千萬別想歪了,那不是誘惑,而是調(diào)皮。
等絲瓜長大點,由于萬有引力的緣故,它就不得不把各種姿勢統(tǒng)一到一個姿勢,那就是——懸吊。起初由于身材的修長和顏色的蔥翠,這懸吊便有著耍雜技般的愉悅和浪漫,如同風鈴檐鐘,搖晃于炎炎夏日的綠陰里,單是看著便有幾分涼爽。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鮮嫩可人的絲瓜會迅速變得臃腫,尤其秋后,絲瓜顏色變褐,皮質(zhì)老化,便有幾分落魄。嫩絲瓜是青春,是美味,是天真浪漫的懷想;老絲瓜是蒼涼,是落敗,是既成事實的命運。老絲瓜想著它年輕時的樣子,必定會有很多感慨!老絲瓜把他的感慨都收緊在肚里,變成了瓤。絲瓜有瓤,老絲瓜的魅力正在于此,在于它有著堅韌的內(nèi)瓤,是洗滌的良品。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絲瓜是“有思想的瓜”,顯然贊美的是它肚里的東西。
其他的瓜雖然香甜可口,吃完就沒有了。絲瓜不同,它老了,不能吃了,卻可以成為很好的洗滌用具。舊日農(nóng)家的灶頭上,無不見它洗鍋刷碗的身影。絲瓜的瓤其實已完全脫離了瓜的層面,進入木。絲瓜瓤這根老木頭,它輕質(zhì)的絲,它網(wǎng)狀的結(jié)構(gòu),它不斷地擦拭,難道不是在反芻,在回味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