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明,程 杰,張 力,林 濤,趙卓然,張炳亮,萬克柔
(西安凱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陜西省貴金屬催化劑工程研究中心,陜西 西安 710201)
N-乙基哌嗪作為醫(yī)藥中間體及精細化學品在制藥及有機合成中獲得廣泛應用,主要用于合成蒽氟沙星、磷酸二酯酶抑制劑、人體殺蟲抗生劑等,在橡膠和塑料等高分子領域也大量應用。合成N-乙基哌嗪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以哌嗪為原料,與烷基化劑如鹵代烷、乙腈、脂、醇和醛等進行烷基化反應,此法操作復雜,穩(wěn)定性差,三廢多;二是以二乙醇胺為原料,在NH3和H2氣氛下合成,該法后處理復雜,三廢多,分離難度大[1-5]。
目前,以哌嗪為原料與乙醇催化合成N-乙基哌嗪的方法,具有過程簡單,三廢少,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反應工藝主要包括釜式和固定床兩種[6]。文獻[1,4,7]以哌嗪為原料,與乙醇催化合成N-乙基哌嗪,反應裝置均為固定床反應器,但文獻[1]為間歇式操作;文獻[4]以Cu/γ-Al2O3為催化劑,哌嗪轉(zhuǎn)化率74.94%,N-乙基哌嗪選擇性43.75%,副產(chǎn)物三乙烯二胺轉(zhuǎn)化率較高達34.82%;文獻[7]以CuZnAl為催化劑,固定床連續(xù)化反應,哌嗪轉(zhuǎn)化率較高為96.9%,N-乙基哌嗪選擇性為85.1%。
本文對自制CuZnAl復合催化劑進行表征分析,以哌嗪和乙醇為原料,在固定床反應器中經(jīng)催化劑連續(xù)催化合成N-乙基哌嗪,并對反應條件進行優(yōu)化,驗證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能。
采用共沉淀法制備催化劑,配制銅鋅鋁硝酸鹽混合溶液,并將硝酸鹽溶液倒入攪拌釜內(nèi),溫度恒定后,連續(xù)攪拌下將一定濃度堿溶液逐滴加入釜內(nèi),滴加至溶液pH>8,釜內(nèi)繼續(xù)攪拌陳化,過濾,洗滌,干燥,焙燒活化,壓片成型,H2還原后即得CuZnAl復合催化劑。
在美國麥克儀器公司ASAP2010型物理吸附儀上測定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孔容和孔徑分布。
在德國布魯克公司D8 Advance型的X射線衍射儀上測定催化劑的物相結構。操作條件:N2氣氛,CuKα,工作電壓40 kV,工作電流10 mA,步幅0.02°,掃描范圍10°~80°。
H2-TPR在北京北分天普儀器技術有限公司TP-5000型裝置上進行,以5%H2-95%N2為還原氣,升溫速率為5 ℃·min-1,檢測溫度為(50~600) ℃。
在TG-DTA92型熱分析儀上測定催化劑熱穩(wěn)定性,升溫速率10 ℃·min-1,檢測溫度為(30~800) ℃。
NH3-TPD在北京北分天普儀器技術有限公司TP-5000型吸附儀上進行,樣品先用氦氣進行高溫預處理,然后降溫至50 ℃進行脈沖NH3吸附飽和,氦氣吹掃后,程序升溫采集NH3脫附曲線。
N-乙基哌嗪合成反應路徑如圖1所示。哌嗪中氨基與乙醇羥基發(fā)生脫水反應生成目標產(chǎn)物N-乙基哌嗪,N-乙基哌嗪上另外一個氨基可以進一步與醇羥基發(fā)生脫水反應生成副產(chǎn)物N,N-二乙基哌嗪,也可以發(fā)生自縮合反應生成三乙烯二胺。N-乙基哌嗪合成反應在固定床反應器中進行,反應管恒溫段裝填CuZnAl復合催化劑,催化劑經(jīng)活化后,連續(xù)從反應管頂部通入原料和氫氣,原料經(jīng)催化劑床層進行反應,反應液進入氣液分離罐進行分離。反應產(chǎn)物采用日本島津公司GC-2014氣相色譜分析儀定量分析。
圖1 N-乙基哌嗪合成反應路徑Figure 1 Route of N-ethylpiperazine synthesis
2.1.1 N2吸附-脫附
CuZnAl復合催化劑的N2吸附-脫附等溫線如圖2所示。
圖2 CuZnAl復合催化劑N2吸附-脫附等溫線Figure 2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of CuZnAl catalyst
由圖2可以看出,N2吸附-脫附等溫線具有滯后環(huán),為Ⅳ等溫線,具有介孔特征。在相對壓力0~0.45低壓階段,N2吸附量緩慢增加,N2以單分子層吸附在催化劑內(nèi)表面,存在一定微孔結構。當相對壓力>0.45時,吸附量增加迅速,發(fā)生多分子層吸附,由于催化劑介孔結構的存在,孔道中發(fā)生毛細凝聚現(xiàn)象,有明顯的回滯環(huán)。采用BET及BJH方程計算得到CuZnAl復合催化劑比表面積及孔容分別為124.117 m2·g-1和0.234 cm3·g-1,平均孔徑為7.542 nm。催化劑孔徑大,生成的N-乙基哌嗪能夠及時脫附,選擇性提高。
2.1.2 TG-DTA
CuZnAl復合催化劑的熱重譜圖如圖3所示。
圖3 CuZnAl復合催化劑TG-DTA譜圖Figure 3 TG-DTA profiles of CuZnAl catalyst
2.1.3 XRD
CuZnAl復合催化劑的XRD圖如圖4所示。
圖4 CuZnAl復合催化劑的XRD圖Figure 4 XRD patterns of CuZnAl catalyst
由圖4可知,CuZnAl復合催化劑在35.6°、38.8°出現(xiàn)較大的CuO特征衍射峰,同時存在較小的CuAl2O4尖晶石衍射峰,晶體結構缺陷較大。圖中未出現(xiàn)ZnO衍射峰,表明ZnO在催化劑中分散均勻,以微晶形式存在。
2.1.4 H2-TPR
CuZnAl復合催化劑的H2-TPR譜圖如圖5所示。
圖5 CuZnAl復合催化劑H2-TPR譜圖Figure 5 H2-TPR profiles of CuZnAl catalyst
由圖5可知,CuZnAl復合催化劑分別在191 ℃和219 ℃出現(xiàn)H2消耗峰。在200 ℃之前,H2還原特征峰歸屬于催化劑表面游離CuO物種的還原;200 ℃以后,H2還原特征峰歸屬于催化劑孔隙中CuO組分及合金晶體中Cu物種的還原(Cu0),250 ℃條件下Cu物種經(jīng)H2還原為活性相Cu0粒子。
以哌嗪轉(zhuǎn)化率(XPA)、N-乙基哌嗪選擇性(SEPA)、N,N-二乙基哌嗪選擇性(SDPA)、三乙烯二胺選擇性(STEDA)為評價指標,考察反應溫度、反應壓力和空速對反應結果的影響。
2.2.1 反應溫度
反應溫度對CuZnAl復合催化劑性能的影響如圖6所示。
圖6 反應溫度對CuZnAl復合催化劑催化性能的影響Figure 6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performance of CuZnAl catalyst
由圖6可以看出,哌嗪轉(zhuǎn)化率、N,N-二乙基哌嗪以及三乙烯二胺選擇性均隨反應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反應溫度200 ℃,哌嗪轉(zhuǎn)化率約100%,高溫對哌嗪轉(zhuǎn)化有利;N,N-二乙基哌嗪選擇性隨反應溫度升高先小幅度增加后迅速上升,由180 ℃的9.68%增加為190 ℃時的26.84%;三乙烯二胺選擇性在反應溫度低于180 ℃時為零,超過180 ℃后逐漸增加;N-乙基哌嗪選擇性隨反應溫度升高先小幅度減小后迅速下降,之后又趨于平穩(wěn),由180 ℃的90.2%下降為190 ℃時的71.6%,降幅較大,對反應不利。綜合考慮,選擇最佳反應溫度為180 ℃。
2.2.2 反應壓力
反應壓力對CuZnAl復合催化劑性能的影響如圖7所示。由圖7可知,隨著反應壓力升高,哌嗪轉(zhuǎn)化率緩慢增加,N-乙基哌嗪選擇性在反應壓力小于2.5 MPa時變化較小,當反應壓力為3 MPa時,N-乙基哌嗪選擇性減小明顯;相反的,三乙烯二胺選擇性增加顯著,N,N-二乙基哌嗪選擇性隨反應壓力增加有降低趨勢,表明反應壓力過高,利于副產(chǎn)物三乙烯二胺生成。綜合考慮,選擇最佳反應壓力為2.5 MPa。
圖7 反應壓力對CuZnAl復合催化劑催化性能的影響Figure 7 Effect of reaction pressure on performance of CuZnAl catalyst
2.2.3 空速
空速對CuZnAl復合催化劑催化性能的影響如圖8所示。
圖8 空速對CuZnAl復合催化劑催化性能的影響Figure 8 Effect of space velocity on performance of CuZnAl catalyst
由圖8可以看出,隨著空速增加,哌嗪轉(zhuǎn)化率和N,N-二乙基哌嗪選擇性呈下降趨勢,N-乙基哌嗪選擇性先增加后趨于平緩,主要原因是,空速增大,原料在催化劑床層停留時間縮短, N-乙基哌嗪到N,N-二乙基哌嗪反應減少,繼續(xù)增加空速,原料反應不完全。在考察的空速范圍,無副產(chǎn)物三乙烯二胺生成。綜合考慮,選擇最佳反應空速為0.5 h-1。
2.2.4 催化劑活性穩(wěn)定性
在反應溫度180 ℃、反應壓力2.5 MPa、空速0.5 h-1條件下,CuZnAl復合催化劑活性穩(wěn)定性評價結果如圖9所示。由圖9可知,催化劑性能穩(wěn)定,連續(xù)運行32 d,哌嗪轉(zhuǎn)化率大于85%,N-乙基哌嗪選擇性大于95%。
圖9 CuZnAl復合催化劑活性穩(wěn)定性Figure 9 Reaction stability of CuZnAl catalyst
(1) 制備的CuZnAl復合催化劑具有介孔特征,比表面積以及孔容分別為124.117 m2·g-1和0.234 cm3·g-1,平均孔徑為7.542 nm??讖捷^大,前驅(qū)體經(jīng)500 ℃焙燒活化,陰離子分解完全,晶型形成,熱穩(wěn)定性好,催化劑中主活性組分以CuO和CuAl2O4尖晶石形式存在,且在250 ℃條件下,經(jīng)H2還原為活性相Cu0粒子。
(2) 反應溫度對催化劑催化活性影響較大,高溫對哌嗪轉(zhuǎn)化有利,但N,N-二乙基哌嗪以及三乙烯二胺選擇性同樣隨反應溫度升高而增加,N-乙基哌嗪選擇性隨反應溫度升高先小幅度減小后迅速下降,最佳反應溫度為180 ℃;反應壓力小于2.5 MPa,N-乙基哌嗪選擇性變化較小,當反應壓力為3 MPa,N-乙基哌嗪選擇性減小明顯,三乙烯二胺選擇性增加顯著,N,N-二乙基哌嗪選擇性隨反應壓力增加有降低趨勢,表明反應壓力過高,利于副產(chǎn)物三乙烯二胺生成,最佳反應壓力為2.5 MPa;空速增加,哌嗪轉(zhuǎn)化率和N,N-二乙基哌嗪選擇性呈下降趨勢,N-乙基哌嗪選擇性先增加后趨于平緩,空速增大,原料在催化劑床層停留時間縮短,N-乙基哌嗪到N,N-二乙基哌嗪反應減少,繼續(xù)增加空速,原料反應不完全,最佳反應空速為0.5 h-1。
(3) 在反應溫度180 ℃、反應壓力2.5 MPa、空速0.5 h-1條件下連續(xù)反應32 d,哌嗪轉(zhuǎn)化率大于85%,N-乙基哌嗪大于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