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軍細(xì)柳》拓展閱讀——
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蹦艘札R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fā)兵北擊齊。
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①。良亡,間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fù)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下馬踞②鞍而問曰:“吾欲捐關(guān)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良進(jìn)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③。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dāng)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睗h王乃遣隨伺說九江王布,而使人連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韓信將兵擊之,因舉燕、代、齊、趙。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
(選自《史記》,司馬遷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注釋】
①彭城:春秋時宋邑,秦置縣,治所在今江蘇徐州。
②踞:踞坐,坐時兩腳底和臀部著地,兩膝上聳。
③郄:通“隙”,這里指裂痕、矛盾。
鑒賞空間
本文選自《史記》。如果說《周亞夫軍細(xì)柳》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恪盡職守、剛正不阿、治軍嚴(yán)明的“真將軍”形象,本文則客觀地刻畫了一位因為多病不曾獨立帶兵作戰(zhàn),卻時時跟從漢王的謀臣形象。無論是帶兵有方、叱咤疆場的周亞夫,還是忠心耿耿、足智多謀的張良,都是《史記》中閃耀著熠熠光輝的人物。在閱讀這些篇章時,我們要用心揣摩司馬遷描寫人物的精彩技法。
讀有所思
1.參照課文中漢文帝對周亞夫的評價,你能用漢王劉邦的口吻評價一下本文中張良的表現(xiàn)嗎?
2.試比較課文和本文在刻畫人物方面有哪些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