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
車厘子最近“人紅是非多”:先是被檢出核酸陽性,后又爆出“5天吃6斤車厘子致腹痛血便”的新聞。
首先明確一點,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檢測,都可能經(jīng)核酸檢測呈陽性,但核酸陽性不一定代表有傳染性。進口車厘子核酸檢測呈陽性,也是一樣的道理??梢源_認的只是車厘子被病毒污染,但不能確認這被污染的車厘子就一定有傳染性。
目前新冠疫情在國外依然猖獗,車厘子沒法出淤泥而不染。只要源頭上還存在污染,就會陸續(xù)檢出病毒。
其實論起感染風險,最危險的還是那些沒有規(guī)范操作的港口裝卸從業(yè)人員。吃車厘子的人群風險極低。迄今為止,還沒有吃出來的病例。既然期盼已久,激動落淚,終于迎來“車厘子自由”,那就吃上一回吧!
如果你實在擔心,那就在買車厘子時戴上手套,買回來將外包裝用消毒酒精噴灑后再打開,里面的車厘子可以紫外線、臭氧、消毒液一起上。個人建議,用點面粉,戴著手套搓洗一番,再用清水洗凈,就可以放心吃了,沒必要太擔心。
車厘子“人紅是非多”,最近關于“5天吃6斤車厘子中毒”的報道又引來種種說法,讓人忍不住想跳出來給它辟個謠、平個反。
首先,車厘子核內(nèi)確實含氰化物,但毒性沒網(wǎng)上傳的那么強。一個成人要一下子嚼碎一兩百顆車厘子核,一起吞下去,這個氰化物的量才有可能損害健康。車厘子肉里不含氰化物,100克含鐵僅0.4毫克,實在不足以刺激腸胃引發(fā)腹瀉。
所以如果真是吃車厘子導致腹瀉,可能的原因應該有:
1.車厘子壞了或沒洗干凈,致病微生物導致急性腸胃炎。
2.從冰箱拿出來就吃,一次吃很多,胃腸道受不得這冷刺激,蠕動加快,引發(fā)動力性腹瀉。
3.吃車厘子的人本身體質(zhì)有問題。如果本身就有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或是過敏體質(zhì),那就數(shù)著吃吧,以顆為單位,別以斤為單位了。
車厘子里含有花青素,顏色越深含量越高,但并不會進入尿液、糞便后還頑強地紅著。因此,車厘子只有囫圇吞棗地吃下去,胃腸道沒有消化吸收,花青素還能完整進入糞便中,這樣才導致假性血便。
車厘子一直以來就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水果,今年價格一跌再跌,正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但是對車厘子的真身份,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從植物學分類上來說,車厘子來源于櫻桃的音譯,本質(zhì)上就是櫻桃。目前,大家約定俗成的車厘子,是進口的大櫻桃;櫻桃是國產(chǎn)的小櫻桃。二者是同屬不同種的“表兄弟”。
車厘子個頭大,果肉堅硬,果皮厚實,經(jīng)得起飄洋過海的長途跋涉。最新研究表明,櫻桃中的功能活性物質(zhì)對痛風人群和運動勞損群體都有健康益處。
那么選購車厘子,是不是越大、越貴越好?建議買車厘子時看標注J這個字母,這是南半球常用的分級單位?!癑”越多,個頭越大,果徑26毫米~28毫米為J,28毫米~30毫米的為JJ,30毫米~32毫米為JJJ。
國產(chǎn)的一些櫻桃品種,外形、口感和車厘子已像孿生兄弟了,48小時新鮮到達,不僅在個頭上不輸進口車厘子,新鮮美味上也更勝一籌。一句話,好吃不看大小,新鮮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