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交往中的人,具有哪些基本的類型?答案就在孟子的一段名言里——“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zhí)中”。具體來說,存在獲取者、付出者與互利者這三種基本的類型。其中,獲取者將自己的利益置于他人之上;付出者樂于成人之美,非常關注他人能從自己這里得到什么;互利者遵循互惠原則,崇尚“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哪一類型的人會在成功的階梯上墊底呢?從邏輯上看,答案似乎不言自明——當然是付出者呀。要成人之美,就需要慷慨地分享自己的時間、精力、知識、技能、想法和關系,結果很可能“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落得個為人做嫁衣的下場。有人諷刺道,學者們總是去研究一些常識性的東西。有趣的是,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竟然真的為此展示了一些經(jīng)驗證據(jù)。
一項研究調(diào)查了六百多名醫(yī)學院的學生。對于“我喜歡幫助別人”和“我預先考慮并滿足別人的需要”這類人際交往的信條,一些學生表現(xiàn)出了不同尋常的認同。這些學生盡力幫助同學,熱心分享他們知道的東西,結果讓他們的同學在考試時占盡優(yōu)勢,而他們自己卻淪為成績最差的學生。后來,故事出現(xiàn)了反轉,因為格蘭特發(fā)現(xiàn)處于成功階梯最頂端的人也是付出者!雖然付出者在成績最差的人中所占比例最高,但在成績最好的人中所占比例也是最高的。這是因為隨著在醫(yī)學院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們會從獨立的班級進入臨床輪轉與崗位實習階段。在此過程中,團隊合作對于個人的成功愈發(fā)重要。付出者成人之美以及由此積累的良好聲譽,激發(fā)了他人的善意,從而使得付出者能夠更有效地與其他專業(yè)人士合作,沿著成功的階梯拾級而上。
格蘭特教授通過翔實的證據(jù)表明:成人之美,或許不會讓我們贏得一百米沖刺,但卻可以幫助我們贏得馬拉松。
(摘自《今晚報》 姚耀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