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迎
西澳大利亞(Western Australia,以下簡稱“西澳”)是澳大利亞聯(lián)邦最大的行政州,占國土面積的1/3,幅員252萬平方公里,人口262萬。地廣人稀的西澳被印度洋溫暖的“大手”半握其中,南回歸線貫穿東西,2萬多公里的海岸線(含島嶼)串起了陽光大海和星辰沙漠。這里不僅是覽勝探幽的旅游打卡地,更是風光攝影師此生不可錯過的圣殿。希臘傳說中的大洋神俄刻阿諾斯(Oceanus)有三個孫女,她們是激勵、歡樂和光輝三位女神,在赫西俄德(Hesiod)的《神譜》中被稱為“美惠三女神”(The Graces)。如果說三女神的官邸在遙遠的奧林匹斯山的話,那么西澳的海邊仙境必定是她們在大洋深處的行宮。
塔利亞(Thalia)是三女神中的大姐,代表激勵。當我們踏上蘭斯林(Lancelin)白沙丘的那一刻,激動人心的西澳之旅便在她的祝福中開啟了。從珀斯出發(fā)向北行駛120公里左右便到達了蘭斯林白沙丘,這是一片由白色細微沙粒覆蓋的沙丘地帶。在常年海風吹拂下,沙丘如同波浪起伏著向東而去,連綿不絕的白色沙浪在正午明亮的陽光下是一望無際的白,白色沙海中的景物靚麗鮮明奪人眼目。
沿著印度洋公路(Indian Ocean DR)繼續(xù)北上70多公里,很快就來到另一片沙漠。這是一片金黃色的沙漠,密密麻麻分布著從幾厘米到四五米高的石灰?guī)r柱,細小如野獸的牙齒,粗大似巨人的手臂,數(shù)以千萬計。它們的影子在日出日落時快速移動變化,仿佛是有生命力的活物。這里就是尖峰石陣(Pinnacles),西澳最為著名而奇特的地貌景觀。尖峰石陣形成的原因,有人說是森林化石沉入海底復又重見天日,也有人說是石灰?guī)r在特殊情形下的積淀,目前未有定論。我更傾向于相信當?shù)毓ぷ魅藛T講述的一個傳說:很久以前,這里曾是土著人聚居的一個村落,一些勇士試圖穿越這片沙漠禁區(qū)向東去探尋未知的世界。殊不知,前面是更為廣袤荒涼的沙漠,當他們精疲力竭倒向沙漠時,沙漠咀嚼了他們的骨血,把魂魄送歸此處,并為每一個靈魂筑起一座塔以儆效尤。然而,夜間飄蕩在塔林間母親妻兒的哭泣和巫師們憤怒的咒語并不能阻擋勇敢的人們前仆后繼……尖峰石陣不僅僅是一個靈魂的墓地,更是一片激勵人們勇于探索的碑林。當陽光在石陣的縫隙間閃爍,當星辰灑下銀色的芒刺,當暴風雨奔涌而來時,是塔利亞女神為那些勇敢的靈魂在祝禱。沙漠從來不是隔絕人類的藩籬,而是探索遠方的動因。
離開尖峰石陣,沿著印度洋公路繼續(xù)北上,經(jīng)過大約4小時左右的車程來到了赫特潟湖(Hutt Lagoon)——北粉湖。之所以被稱為粉紅湖,是因為湖中繁衍著極為豐富的嗜鹽藻類,它們制造出大量的B-胡蘿卜素,湖水隨著季節(jié)輪換和陽光入射角的高低呈現(xiàn)出不同深淺的紅色和粉色。長度14公里、寬度超過2公里的赫特潟湖便是西澳最為著名的粉紅湖。第一次進入北粉湖是乘車前往,當我們幾個身穿沖鋒衣、腳蹬登山鞋、背著幾十斤重的攝影器材、五大三粗的男人走進它的時候,簡直就像一群莽漢闖入了少女隱秘的閨房。這一潭粉色的湖水潔凈而溫婉,把云朵的倒影、水中的枯木和巖石,還有我們風塵仆仆的身影全部印染成溫柔的粉紅色。此時正值午后,海風徐來,水波微瀾,粉紅湖蕩漾著少女臉上的淺笑薄嗔,招呼我們放下沉重的行囊。我們席地而坐與她相望,周遭靜悄悄,輕緩的水波拍打著湖岸仿佛少女在向我們傾訴思念之苦……
我們第二次進入粉紅湖是乘坐一架從杰拉爾頓機場起飛的PG-31雙引擎觀光飛機,沿著海岸線向北飛行。從云端俯瞰,舷窗的一側是赫特潟湖被分割成不規(guī)則方塊的、紅粉色交錯的藻類農(nóng)場,另一側是長達100公里、由122座島嶼構成的阿布羅柳斯群島(Abrolhas Islands)。望向海洋這側,鏡頭里不時出現(xiàn)大小不同的島嶼,和拖著白色尾跡沿著島嶼迤邐而行的船只,廣袤的藍色海洋和白色層疊的海浪勾勒出每座小島獨特的輪廓,襯映著島上不盡相同的精致景物,仿佛是女神的珍珠項鏈散落在大海中。望向內地這側,赫特潟湖則像極一個打開的眼影盒,紅色、淺紅色和粉色的方塊錯落有致、緊密有序地置放于綠色的妝臺上。在飛機中航拍,仿佛受邀和歐佛洛緒涅女神比翼飛翔,高速連拍的快門聲帶來的快感強烈而連綿不絕。
在去往赫特潟湖的途中有一處并不太知名的小海灘——露西斯海灘(Lucys Beach)。這里不僅水流湍急,海礁很多,而且礁石形狀奇特,充滿孔洞。這些粗糲層疊的嶙岣礁石和細膩平坦的沙灘形成鮮明對比。這是歐佛洛緒涅女神的海灘,每當她在海中洗發(fā)濯足時,撩起的波瀾變成拍打礁巖的浪花。使用高速快門拍攝時,浪花如同千萬顆細小而閃亮的珍珠激蕩著從海底噴薄而出;使用慢速快門拍攝時,又幻化成迷離的薄霧游走在礁石和礁石的孔洞之間。小小的露西斯海灘滯留了我們大半天的時間,所有人都沉浸在忙碌創(chuàng)作的快樂中。西澳粉色和藍色的水帶給人們的一切快樂和愉悅就是歐佛洛緒涅女神的意義。
指引我們捕捉最美西澳之光的是三女神中最小的阿格萊亞光輝女神。追光之旅要從卡爾巴里國家公園(Kalbarri National Park)的自然之窗(Natures Window)說起。這個18.3萬公頃的國家公園以卡爾巴里大峽谷命名,是西澳最為狂野的徒步圣地。峽谷底部是一條時隱時現(xiàn)的神秘河流——默奇森河(Murchison River),峽谷的頂部屹立著一塊碩大的紅色砂巖,它從4億年前的古大陸洋底升騰而來,經(jīng)歷了億萬年的海水侵蝕和山風蝕刻,砂巖的中心形成了一個寬大的孔洞,如同大自然打造的一扇窗戶。它腳下的大峽谷底則在此處完成了宏大的馬蹄狀回環(huán)。在晴朗的白天,從世界之窗中俯視大峽谷,反射著湛亮藍色的默奇森河在暗綠色叢林的環(huán)抱中顯得格外明亮秀美。在早晨和黃昏,阿格萊亞女神賜予的金色光芒播撒在世界之窗上,整塊砂巖紅得像在燃燒。此時遠方的叢林、河流和山丘則躲在峽谷的陰影里,在燃燒著的紅色窗框中慵懶地展示著迷離藍調般的幽遠和深邃。
西澳地廣人稀的夜晚,女神沒收了喧囂的人間燈火,取而代之的是珍貴的暗夜星光。村落的零星光火和旅人螢火蟲般的露營燈也全部熄滅了,大地被無盡的黑暗所吞噬,西澳的夜開始展示它壯麗無比的“黑暗面”——最為恢弘燦爛的是橫亙在全景視野中的銀河斗拱,它如同一副碎鉆串起的巨大項鏈倒懸黑暗之中,遙不可及又似乎近在咫尺。銀河的上方是更為密集的星光,細碎的光點如此之多以至于把黑色夜幕照耀得泛白;銀河下方兩團霧狀光斑也露出真正的面目,它們是來自20萬光年之遙的大小麥哲倫星云,這也是人類憑借肉眼所能觀測的最遠天體。銀河、星云和恒河沙數(shù)的群星是西澳的宇宙,它震撼著每個抬頭仰望它的人們,阿格萊亞的光把敬畏攝入他們的心靈。
我們美惠三女神的西澳之旅,開始于塔利亞的沙,流連于歐佛洛緒涅的水,在阿格萊亞的光輝中結束,最大的收獲并不是那些美麗的照片,而是藏在每張照片后面的故事、隱喻和內心的感動和震撼。或許,美惠三女神只是虛無的神話,但西澳的沙、水和星空卻是神話般的真實存在。
(責任編輯:孟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