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凡
黃酒行業(yè),能和紹興酒相媲美的,怕只有金華壽生酒了。
婺州會釀黃酒的人不少,但論名頭,屬戚姓和施姓兩家最響。
戚家世代以釀酒為業(yè),家住婺州城北酒坊巷。施家乃后起之秀,家居婺州城南米尺巷,以釀酒為生。要說城南城北,相距甚遠,井水不犯河水,其實不然,所謂同行是冤家,誰不想爭個頭名,壓倒對方呢?
制酒少不了原料。黃酒所需,“糯為上,稷為次,粟為下”。兩家均在精白糯米上下功夫,浙米蘇米皖米,長糯米圓糯米,一樣不落。發(fā)酵劑,施家善用紅曲(米曲),戚家則紅曲、白曲(麥曲)皆用,既有麥曲酒的鮮香,又有米曲酒的色味。有了精美原料還不夠,優(yōu)質(zhì)的水源亦很重要。戚家就地取材,釀酒之水來自酒坊巷的酒泉井,井水清澈無雜,冬暖夏涼。施家則自婺江取水,水質(zhì)優(yōu)良。取水時節(jié)也有講究,以冬至到立春前的冬水為佳。
有了上等的好米、優(yōu)質(zhì)的水源,釀造工藝就成為關(guān)鍵了。制曲、潑清、中和、過濾、蒸煮、封壇抑或窖藏,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某一環(huán)節(jié)出錯,就會直接影響成酒之質(zhì)地,故火候之把握,動作之分寸,均馬虎不得、瑕疵不得,唯當精益求精。
婺州百姓好酒,不可一日無酒。城北喝戚家酒,城南喝施家酒,城東城西的,則貨比三家,買誰家的都有。酒香不怕巷子深,兩家價格相當,生意皆好。百姓嘴里,有說戚家為佳,亦有說施家更好。一時難分伯仲。
民國三十一年,日寇侵占婺州。一時黑云壓城,民無寧日。
黑澤少佐是個中國通,會講中國話,嗜酒,對黃酒尤感興趣。占領(lǐng)婺州后,便在城里城外四處打探,終于知道壽生酒屬戚家和施家名聲最好。黑澤不但嗜酒,還好收藏,他極想收藏幾壇最好的壽生酒,誰最佳,只有自己親自品嘗了才清楚,遂給兩家下了比試的命令,黑澤自任總裁判官。
那一日,婺州城中的廣場上,臨時搭建了一座擂臺,兩米多高,數(shù)十平方米見方。前臺并排兩張大桌,旁側(cè)各放置一壇酒,壇身貼著紅紙,上書黑字:戚或施,很是顯眼。兩家的酒業(yè)傳承人戚國騰和施存志各自站定。后臺則是評委席,共五人,黑澤居中,其余四人分坐兩側(cè)。都是婺州有名的品酒師。評委席后站立著十多個面無表情、荷槍實彈的日本兵,本該活潑、熱烈的氣氛顯得很是緊張、肅殺。
鑼鼓一聲響,比試大會來開場。
一名赤膊的壯漢先將施家酒壇口的封泥開啟,抱起壇子,將評委桌前的瓷碗逐個倒?jié)M酒。眾評委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碗里的酒,但見酒色金黃,瑩澈清洌。五人不住地點頭。黑澤起頭,端碗,聞之,酒香撲鼻,令人沉醉,又輕啜一小口,用舌頭咂摸,口舌生香。眾評委嘖嘖稱贊,連說“好酒好酒”。于是,齊喝一口,入嘴,過喉,下肚,酒味美而不甜,辛而不厲,令人渾身舒坦。眾評委臉上堆滿笑意,唯黑澤平靜如水,難以捉摸。
臺下的不少觀眾早已流下口水,鼻子都快香掉了。
輪到戚家登場。
那名赤膊的壯漢又將戚家酒壇口的封泥開啟,抱起壇子,將酒逐一倒入評委桌前的瓷碗。眾評委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碗里的酒,但見色如琥珀,晶瑩清澈。五人不住地點頭。黑澤起頭,端碗,聞之,酒香四溢,令人沉醉,忍不住輕啜一小口,用舌頭咂摸,唇齒留香。眾評委嘖嘖稱贊,連說“好酒好酒”。于是,齊喝一大口,入嘴,過喉,下肚,酒味醇厚,回味無窮,令人心曠神怡。眾評委臉上堆滿笑意,唯黑澤平靜如水,難以捉摸。
臺下的觀眾恨不得沖上擂臺,爭搶喝酒。
相關(guān)人員正在緊張地計分。滿分10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取剩余三個分值之平均值高者為勝。
黑澤突然哈哈大笑,對著計分人員喊道:“別算了,一切由我說了算,我說誰輸就誰輸我說誰贏就誰贏!”
人群一陣騷動。那十幾個鬼子將槍栓拉得山響,槍口齊齊對準臺下:“看誰敢動,誰動誰就死啦死啦的!”氣氛異常緊張。
戚國騰神態(tài)自若,徑直走向黑澤道:“這黃酒之工藝,全在水、曲、米之配比。黃酒飲之至醉,不口干,不頭痛,不作瀉,方是真好酒。難得太君懂酒,戚家酒多的是,太君如不嫌棄,無論多少都可以啊。”說著,拿手一指,但見臺下齊整地放置著十幾壇酒。
“你的大大的良民!”黑澤很是滿意。
泰然自若的施存志也走上前,對黑澤道:“戚老板說的是,這壽生酒酒勁足,得喝多了才知是好是孬。太君乃我等知音,我施家也已為太君備好美酒了?!?/p>
“你的也是大大的良民?!焙跐蓪κ┐嬷矩Q起了大拇指。
鬼子們興高采烈地把戚施兩家贈送的那數(shù)十壇酒抬走了。
人群一哄而散。
“狗漢奸!”
“人心壞了,酒也就壞了。什么狗屁壽生酒,我呸!”
人們氣炸了肺,早罵開了。
翌日,駐守婺州城的鬼子死了一多半。經(jīng)日本軍醫(yī)鑒定,死因是喝酒喝高了。奸猾的黑澤有所收斂,喝成了半身不遂。
幸存的鬼子怒氣沖沖地直奔酒坊巷和米尺巷,卻撲了個空。
“果真都是好酒啊,一樣好!”
沒有一個不稱贊的。
選自《小小說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