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軍
“看鏡頭,3——2——1,茄子”,咔嚓,62張孩子燦爛的笑臉定格在了2020年6月6日。又一屆“中山街小學”的孩子們畢業(yè)了。照片里,孩子們挺拔的身姿在綠色草坪、高大教學樓、青青桂花樹地襯托下愈發(fā)虎虎有生氣。
我的眼神在每一個孩子臉上停留,這一個個孩子將帶著他們在小學六年拼讀的abcd、算過的加減乘除、記過的唐詩宋詞、做過的科學實驗、立下的雄心大志走向更廣袤的天地。而我,這個在他們作文中“長出白發(fā)、眼角有皺紋”的標配版老師依然在這兒,為“國之希望”送上祝福。還未離別,我已想念。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弦歌不輟,薪火相傳;四十之年,華麗蛻變。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自己,感到了變化,想到了未來。
1983年,我一年級。蘭州市華林路第二小學,一排磚瓦平房前的不大操場上,圍坐著一圈小朋友,這是我和其他孩子的入隊儀式。至今記得,媽媽似的班主任親手給我們十來個小朋友戴上紅領(lǐng)巾,我們拍手唱“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的花朵真鮮艷……”。唱到后來,我們每個人真的笑開顏,手舞足蹈起來,弄得腳下塵土飛揚。就這樣,在這里開始了我難忘的兩年小學時光。老師講了什么已經(jīng)不記得了,記住的是“天晴一腳灰,下雨滿腿泥”的操場。在這個操場上,有我滾鐵環(huán)時的撒歡,清脆的鐵環(huán)聲,它像一支口哨,把我的快樂帶上了天空;有我雨中挖小渠的竊喜,細細雨水匯成小河,好似完成一項宏偉工程,帶給自己莫名的成就感;有我和小伙伴抓石子游戲時的歡笑、爭執(zhí),滿手灰土或花花道道的臟臉,那都是純真歲月的見證。
我始終認為,一路走來,萬事萬物,變化必然,但我們追求的美好,從未改變。
1992年,我上師范,是國家重點培養(yǎng)的中師生。三年里,在學校每月每人25斤糧票、20元菜票的補貼中,我苦練安身立命的“三大絕活”(“三筆一畫”、彈琴、普通話)。在老師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諄諄教導(dǎo)中,1995年我走上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三尺講臺。在城固縣考院小學的校園里,看孩子們歡天喜地在硬化的操場上玩耍,我感慨萬千:兒時的我長大了,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為了小小教室放飛的希望,老師的付出不只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管理班務(wù)、組織活動、聯(lián)系家長,還有不能停止學習的自身進步。為了給學生一碗水,我得有一桶水!于是,在各級各類組織的教學比賽活動中,我不斷汲取營養(yǎng)、水分?,F(xiàn)在回想,那時上一堂出彩的賽教課真是不容易,教學輔助設(shè)備特別簡單,就是錄音機、磁帶、掛圖、幻燈片。簡單也就罷了,還缺得不行。記得自己跑兄弟學校借幻燈機,然后抱著坐腳踏三輪車回學校的疲憊樣子;也記得自己坐在燈下,一筆一筆在黑色膠片上畫幻燈片的認真情景;還記得家人幫忙畫大幅掛圖,晾干等待的安靜場面。現(xiàn)在,它們一幕一幕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告訴我,這些都已遠去。
21世紀,祖國翻天覆地變化著。顯而易見的,是學校建設(shè)。當時社會上流行說:“一個地方修得顯眼、漂亮的房子一定是學校?!贝嗽挷患伲?009年,我在離城固縣城37公里的山區(qū)二里小學支教,學校很氣派,有寬闊的大門,白墻三層的教學樓、裝著遠程閉路電視的教室。時隔六年,2015年,當我再次來到二里小學,竟一時半會兒反應(yīng)不過來,以前學校的模樣呢?短短六年,校園又擴建了。操場東面,新開墾出來,矗立著四層教學樓、敞亮的學生餐廳,水渠上的一架天橋連接起東西兩片校園,西面,在原來一排平房的地方,赫然建起了一座幼兒園,它紅白相間的三層樓房、鋪著綠色草坪的小操場、游戲的滑滑梯轉(zhuǎn)轉(zhuǎn)椅吸引著我:二里鎮(zhèn)的孩子們多幸福??!后來,我的目光停留在宿舍樓下的櫻花樹上。它何時開始生長的,儼然有姿態(tài)、有胸懷的樣子,投射下一大片陰涼。樹下,落英繽紛,有詩意的唯美,有“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執(zhí)著。我與櫻花樹合影:就讓它幫我見證二里小學點點滴滴的變化吧。
今天,我們走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路上。當前,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信息深入化,人類充滿著更多的挑戰(zhàn)。隨著中國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一帶一路”建設(shè)、高鐵和5G技術(shù)走出國門,習總書記強調(diào):“科學創(chuàng)新、科技強國要從娃娃抓起!”
“科學創(chuàng)新、科技強國要從娃娃抓起!”這絕不是一句空話,在中山街小學的校園里,小到教室、大至學校,再走向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在為之用心努力。學校創(chuàng)建了“創(chuàng)客編程小組”,用“人與機器人共舞”形式在電子大屏前為全校孩子展示科技魅力,舉辦“科技創(chuàng)新周”活動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欲望。語文課堂上,我會由教材《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說開去,借助云智能白板,帶領(lǐng)孩子認識劉慈欣的《三體》小說、觀看視頻《一本好書》、了解電影《流浪地球》。我愿從此中國的科幻小說不再只是單槍匹馬沖向世界,拿下“雨果獎”;我愿男生不再迷戀“玄幻小說”,走進更為廣闊的“科學讀物”;我愿孩子們?nèi)计鹛剿骺茖W的欲望,把“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樣的哲學命題當作科學問題去發(fā)現(xiàn)、去探尋;我愿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積極的探索熱情、大膽的想象力、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不止解決“語音識別垃圾分類”等問題,而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人工智能時代,以更有活力的成就貢獻世界。因為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
如今,新中國已經(jīng)71歲了,一路滄桑走來,我沒有看到她老去。她煥發(fā)著生機,猶如初升的太陽,又似高掛正中的圓日,我和孩子們在她的照耀下成長。難怪走進祖國的山水,我會想起艾青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愛放歌“我愛你,中國……”,原來,這就是“家國情懷”??!這一幕幕閃過的畫面,就是一張張照片,它濃縮的是我的成長、學校的進步、祖國的發(fā)展、未來的希冀!祖國啊,我愿永遠與您同框!
作者單位:漢中市中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