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源
闊別160載,馬首銅像于2020年12月1日回到圓明園。沒有人、沒有歷史記載能夠說清,這匹“駿馬”輾轉(zhuǎn)過多少地方、遭受過多少屈辱。
昔日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家,160年間僅剩殘垣斷壁倔強挺立。今天,當“駿馬”成為故園的一道風(fēng)景,無數(shù)人為之動容,為之雀躍。
它的歸來,是對中華民族深重苦難的些許慰藉。
它的歸來,更是警醒著中華兒女永志不忘歷史。
庚申園焚馬軼,庚子馬歸故園,歷經(jīng)160年漂泊,馬首銅像終回圓明園。
圓明園園毀物散,是中國文明之痛,也是世界文明之痛?!叭f園之園”凝聚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勤勞,其中也有中西文明交流的成果,本可以在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上占據(jù)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除了雕梁畫棟被付之一炬外,大批珍貴的藝術(shù)品和典籍也在當年隨之毀于一旦。
法國大文豪雨果就看到了這一點,他指出,圓明園“是為世界的各族人民”建造的,并將圓明園與同樣被劫掠的希臘帕特農(nóng)神殿相提并論,視其為以想象為主的東方藝術(shù)的頂峰,是無與倫比的驚人杰作。也正是因為站上了人類文明的高度,雨果才會痛斥劫掠行徑。
“萬園之園”已成廢墟,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圓明園文物就更顯珍貴。努力讓流散海外的文物回歸故里,既是中國人民的民心所向,也是對世界文明負責(zé)。文物離開它的原生環(huán)境,氣場就會衰減,就無法為傳承弘揚人類文明作出應(yīng)有貢獻。我們提倡文明交流互鑒,并因此愈發(fā)珍視文物的血脈、文脈與根脈。
惟馬首是瞻。文物流散與回歸,也是國運的見證。老大帝國衰落之際,縱使九五之尊,也無力保護自己的園林,而人民共和國踏上復(fù)興之路,就是文化勃興之時。由是觀之,真正推動馬首回歸的,是復(fù)興的向往、崛起的力量。
微評:今天,圓明園馬首銅像終于“回家”,成為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我們?yōu)椤榜R首”歸來感到欣喜,也牽掛著十二獸首中仍下落不明的5個“小伙伴”。當年,積貧積弱的中國,多少文化瑰寶慘遭列強劫掠。今天,在各方不懈努力下,越來越多流失海外的文物踏上歸途。期待文物回歸有更多“續(xù)集”。
(選摘自新華時評、光明網(wǎng)/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