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慧
安徽省宣城市第十幼兒園
關于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幼兒教師比較困擾和在意的一個話題。我發(fā)現(xiàn)自己所在幼兒園的每個班級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個或者兩個特殊兒童。每次師德培訓,園長或者主任都會告訴所有老師不能差別對待幼兒,不去溺愛或體罰幼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對于所有幼兒,我們老師都要給予公平公正的對待,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對于這些特殊兒童,我們老師更要給予足夠的耐心、關心和愛心。記得在上大學時,我們專業(yè)就專門開設了一門針對特殊兒童的課程,叫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對于特殊兒童,在沒有接觸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的理解就是,和正常幼兒在智力方面有一定差距的兒童稱之為特殊兒童,在接觸這個話題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特殊兒童的這些差異性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如智力、語言、情感、動作等等多個方面。
而我為什么要探討這個話題,是因為我所帶的班級就有兩個這樣的特殊兒童。這兩個幼兒,不論是在集體活動時、游戲時還是在班級管理時,我所做的不是讓班級的其他幼兒或者其他老師去排斥他們,討厭他們,而是要學著去了解他們的行為,分析他們的語言,只有分析問題才能夠對癥下藥,而處理問題的方式的不同,也決定了結果的效果不同。我們老師如何對待班級里這樣的特殊幼兒,現(xiàn)在就這個問題談一下我的幾點體會:
老師的微笑,對于特殊幼兒來說至關重要,如果特殊幼兒看見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天天微笑面對他的話,他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老師或小朋友的影響,變得穩(wěn)定,平和。在微笑面對他的同時,使用輕聲溫和的語氣蹲下來和他溝通交流,可以獲得他的好感度,讓他覺得我們之間是對等的,使他能夠信任你,并且增強他的安全感。甚至有時候在他焦躁的時候,也可以平復他焦躁易怒的情緒。
我班有位幼兒,她是一位輕度自閉兒童。剛來上學的時候,她不哭不鬧一個人坐那。剛開始我并沒有注意到她,以為是剛來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有點不適應,可能過一個星期就好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她和班里的小朋友行為上都有很大的差異。之后,我有意關注起她,我發(fā)現(xiàn)她幾乎不和班里任何一個小朋友玩,每次在玩區(qū)角游戲的時候她總是自己自言自語,從不和小朋友進行溝通交流。在上集中教育活動時,老師喊她回答問題,她也從不和老師進行眼神交流,對于老師指令性的語言,如“***去坐小椅子”,“***幫我拿一下水彩筆”,“***該喝水了”等等,她都不會去完成,每天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與外界進行溝通交流。有一次在戶外活動做早操時,也是隨心所欲,一個人跑來跑去。我想讓她加入集體和小朋友一起做早操,可是我怎么拉也拉不動她,掙開我的手就跑開了??粗茏叩乃?,我真覺得有點束手無策。因為我也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幼兒,所以心中不免有些生氣,不理解為什么她會這樣。而班里的小朋友時間長了,也慢慢發(fā)現(xiàn)了她的不同,覺得她總是自己一個人玩,有時候生氣了還喜歡動手打人,而且也不跟隨老師的話去進行活動。她在班里的這些“特殊”舉動,讓其他小朋友都離她越來越遠,選擇不與她玩。小朋友的舉動使她變得沒有朋友,變得更加自我封閉。
這讓我覺得很慚愧,作為她的老師,面對她這樣的特殊兒童我應該要更加的有耐心。于是我想了又想,與其讓小朋友和她之間產(chǎn)生距離,還不如如實告訴小朋友,她之所以這樣,只是因為病了,而她這個病需要所有小朋友的關心和愛護才可以變好,只要所有小朋友每次想邀請她游戲或者說話時,能夠面帶微笑的邀請她,時間久了,她一定會接受我們的。沒想到這樣說了之后,小朋友們都覺得一定要好好愛護她,都紛紛的邀請她做游戲。剛開始她是排斥的,但時間長了她每次看到小朋友們微笑著伸出手時,她的態(tài)度慢慢也變了。她變得不再害怕和小朋友游戲,甚至在每次午飯散步的時候,和班里的小女生開心的手牽手散步。而我也改變了和她說話的方式,每次和她說話時我會主動蹲下來面帶微笑和她交流,慢慢地她信任了我,也愿意和我說話交流,甚至在碰到什么開心的事,還能夠主動告訴我。所以,我覺得微笑對于特殊兒童真的起著很大的作用,微笑可以拉近老師、小朋友和她之間的距離,產(chǎn)生信任和安全感。
對于特殊兒童的教育教學,因其特殊性,需要我們老師對特殊兒童的教育教學的知識具有一定的了解與技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理解與明白特殊兒童的行為與語言,從而改善特殊兒童的行為、語言和情感等變化。
對于像她這樣患有自閉癥的幼兒,她的行為表現(xiàn)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她的這種表現(xiàn),在對她進行教學的時候我選擇漸進式、程序式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有一次手工課上玩超級粘土時,有很多種顏色,而她只喜歡橘色。她總是說是她的橘色,而不要其它顏色,因此在讓她拿其他顏色的超級粘土時,老師可以先拿出其他顏色做的物品,這樣有助于改進她的刻板化。其次,給她提供多方面資料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她認知大象時,可以先讓她看圖片,然后再看錄有大象的視頻,再播放大象的聲音或者讓家長帶她到動物園中觀看大象和小象等等,這樣可以幫助她多方面地對一件事情進行了解。
一旦她出現(xiàn)這些行為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因為無聊,二是她因為某件事情感到焦慮或者不安。因為無聊而出現(xiàn)的不當行為,可以利用建設性的活動或者干擾性低的活動替代,例如:用做手工、涂色替代玩手,播放好聽的音樂一起唱替代發(fā)出奇怪的聲音等。而對于焦慮或者不安,老師需要去了解是什么原因使她焦慮與不安,這時候老師可以與家長進行合作,在家家長觀察,在園老師觀察,以及觀察她是否是因為不舒服,如發(fā)燒,肚子不舒服,想上廁所或者與是否小朋友發(fā)生矛盾等等以上都有可能是她焦慮與不安的因素,在了解原因之后再進行及時的引導讓她進行情緒的發(fā)泄與舒緩。
在任何需要改變的事情或活動發(fā)生前,要提前告知她,例如:在她正在畫畫還沒畫好時,馬上就要收拾桌子吃午飯了,需要收畫了,老師應提前告訴她,馬上要吃飯了,畫沒畫完沒關系,可以下午再畫,老師這樣做可以減少她的固有行為被突然打擾或打斷,而引發(fā)她不安的情緒行為反應。
在每一位家長的眼里,自己家的小孩都是聰明可愛的,是不會有問題的,不僅我班里的特殊兒童的父母是這樣認為的,我相信絕大部分特殊兒童的家長都是這樣認為的。在我剛開始與他們進行溝通的時候,他們是比較反感這個話題的,覺得小朋友可能只是比同齡兒童發(fā)育得慢一點而已。但時間長了以后,家長也發(fā)現(xiàn)了小朋友不愿與集體交往等問題從而感到應該重視起這個問題,決定相信我的話帶小朋友去進行檢查。檢查結果讓家長不得不相信自己的小孩是特殊兒童,他們不僅感到震驚還很難過,覺得自己為什么沒有及時的發(fā)現(xiàn),也很感謝老師的負責。而通過這件事也讓我明白了,如果班級里一旦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特殊兒童,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應該選擇去忽視這樣的特殊兒童,而是對于這樣的特殊兒童要更加的關注,與家長之間要經(jīng)常溝通交流幼兒在園以及在家的狀況,共同積極地去幫助幼兒,給予家長一些科學性的建議。
最后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用愛去溫暖每一位幼兒,我們不僅要愛那些健康正常的孩子,更要愛這些特殊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讓他們一起生活在陽光和雨露下,健康茁壯的各自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