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星,何玉云
(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丹菲德(Dornfelder),又名:多菲德、丹菲特,屬早熟品種[1],它是在德國韋因斯貝爾格研究中心(Weinsberg Research Centre)由奧古斯特·埃羅爾德(August Herold)將風斯丹(Frühbrgunder 和Trolinger的雜交種)與埃羅爾德樂貝(Portugieser 和Lemberger 的雜交種)雜交獲得。在德國,丹菲德種植面積占葡萄總種植面積的8.0%[2-3],主要分布在萊茵黑森州和普法爾茨州[4]。奧地利、巴西等國家也陸續(xù)種植丹菲德[5]。丹菲德果實皮厚,能有效抵御灰霉菌,產(chǎn)量高,漿果大,出汁率高,抗病性較強[6-7]。有時也把丹菲德歸為鮮食葡萄[8]。
表1 丹菲德的物候期
Nitsch 等[9]研究發(fā)現(xiàn)丹菲德葡萄中單萜類物質(zhì)含量極少。Riebel 等[10]從成熟的丹菲德漿果中鑒定出712 種蛋白質(zhì)。Frank 等[11]通過成分分析得出,丹菲德紅葡萄酒果香濃郁,較酸,有一定的澀味、煙熏味、花香味以及熟蘋果的香氣。武威產(chǎn)區(qū)于2017年首次引進釀酒葡萄品種丹菲德(Dornfelder)進行品種試驗,通過研究武威產(chǎn)區(qū)不同成熟度的丹菲德對其葡萄酒品質(zhì)的影響,為品種研究和推廣提供依據(jù)、積累資料。
丹醞酒莊葡萄園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大靖鎮(zhèn),騰格里沙漠西南邊緣,河西走廊東端。這里光熱資源充足,太陽輻射量大、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釀酒葡萄的栽培和葡萄酒的生產(chǎn)。
武威產(chǎn)區(qū)丹醞酒莊于2017 年引進釀酒葡萄丹菲德(Dornfelder)進行栽培試驗,試驗園面積約3畝。引種苗木來自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母本園,均為無毒苗。栽培行向為東北-西南方向,株行距為1.0×2.0 m,采用籬架栽培,“廠”字形整形方式(以利于冬季埋土防寒),長短梢混合修剪模式。
將丹菲德按采收日期分為A、B 兩組,A 組為2019 年8 月23 日采收的丹菲德(正常采收,對照組),B 組為2019 年9 月7 日采收的丹菲德(延遲采收,實驗組)。
1.2.1 物候期觀察
主要記載內(nèi)容有萌芽始期、開花始期、盛期、末期、轉(zhuǎn)色期、采收期。
1.2.2 單品種釀造實驗
將A、B 兩組丹菲德葡萄除梗破碎后,按干紅葡萄酒小容器釀造工藝[12]釀制丹菲德干紅葡萄酒,為了縮小品嘗實驗的誤差,正常采收組(A 組)運用加糖工藝提高酒精度,使其酒精度與實驗組(B 組)基本一致。
1.2.3 感官品嘗分析
如果你特別喜歡吃辣,那么張媽媽川菜館絕對是非常值得嘗試的。不過憑著超高的人氣和極佳的味道,這里每天都門庭若市,去之前一定要做好迎接漫長排隊、漫長的上菜過程的準備。
丹菲德干紅葡萄酒陳釀7 個月后進行感官品嘗實驗,感官品嘗小組由20 名品嘗員組成,品嘗實驗在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葡萄酒品嘗室完成。分為三角品嘗實驗、品嘗評分與描述實驗[13]、感官特征強度量化實驗3個部分。
總糖采用斐林試劑熱滴定法測定;總酸采用氫氧化鈉滴定法測定;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手持糖度計測定;酒精度、干浸出物采用密度瓶法測定;揮發(fā)酸采用熱滴定法測定;游離SO2采用氧化法測定。具體參照王華[14]的《葡萄酒分析檢驗》(2011)。
如表1 所示,2019 年武威產(chǎn)區(qū)丹菲德葡萄于4月22 日至4 月23 日萌芽,6 月9 日至6 月16 日為開花期,7 月28 日進入轉(zhuǎn)色期。A 組于8 月23 日采收(正常采收),B組于9月7日采收(延遲采收)。
表2 不同采收期丹菲德葡萄果實理化指標
如表2所示,B組丹菲德果實的還原糖含量、糖酸比明顯高于A 組,表明還原糖含量隨成熟度增加而增加,總酸含量隨成熟度增加而減少;A、B 兩組出汁率均高于70%,可能與其漿果較大有關(guān)。
表3 不同采收期丹菲德干紅葡萄酒理化指標
如表3 所示,A、B 組殘?zhí)呛烤∮? g/L,符合干紅葡萄酒要求。揮發(fā)酸含量均小于1.2 g/L,游離SO2含量均小于45 mg/L,符合國際標準(OIV)。A、B兩組葡萄酒的理化指標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三角品嘗實驗中,兩杯為A 組丹菲德干紅葡萄酒(編號a、c),一杯為B 組丹菲德干紅葡萄酒(編號b)。品嘗小組20 名成員均辨別出a 和c 為同一酒樣,證明A、B 兩組丹菲德干紅葡萄酒存在明顯差異。編號:統(tǒng)計,品嘗時間:2020 年5 月15 日,參加品嘗單位: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品嘗地點:石河子大學葡萄酒品嘗室,結(jié)果見表4。
表4 葡萄酒品嘗評分表
如表4 所示,兩組在外觀上得分相差不大,在香氣和口感兩項上差距較為明顯;A 組總分為76.21分,B組為84.83分。
根據(jù)品嘗小組描述詞匯,通過統(tǒng)計分析后,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特征詞為“深紫紅色、黑色水果、李子、黑莓、濕草(木塞)、酵母、酸度、單寧”。經(jīng)討論,將以上詞組確定為武威產(chǎn)區(qū)丹菲德干紅葡萄酒的特征感官描述詞。并對已經(jīng)確定的特征感官描述詞進行感官特征強度量化實驗,繪制了丹菲德干紅葡萄酒的感官特征強度量化圖,如圖1所示。
分析可得,丹菲德干紅葡萄酒顏色深邃,A、B兩組在“深紫紅色”強度上均能達到5;黑色水果香氣濃郁,A 組強度為4,B 組為5;酸度較高,且有一定酵母、濕草(木塞)的氣味,可能是由于陳釀時間較短所致。另外,丹菲德干紅葡萄酒還具有微弱的香料味??傮w而言,B 組的黑色水果香氣更濃郁,酸度更低,口感更加協(xié)調(diào)平衡。
圖1 丹菲德干紅葡萄酒特征量化強度圖
通過對武威產(chǎn)區(qū)不同成熟度的丹菲德葡萄及其葡萄酒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延遲采收可以顯著提高丹菲德干紅葡萄酒的品質(zhì),與張振文[15-16]、段雪榮[17]、任玉巧[18]、孟江飛[19]等人關(guān)于葡萄成熟度對葡萄酒品質(zhì)影響的結(jié)論基本一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如雨季延遲),武威產(chǎn)區(qū)可以延遲丹菲德葡萄的采收期,以獲得更高品質(zhì)的丹菲德葡萄酒。
對物候期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2019年武威產(chǎn)區(qū)丹菲德在4 月22 日至4 月23 日萌芽,6 月9 日進入開花期,7月底進入轉(zhuǎn)色期。
在成熟漿果方面,延遲采收的丹菲德(B 組)比正常采收的丹菲德(A 組)擁有更高的含糖量(A:184.61 g/L,B:233.28 g/L)和更低的含酸量(A:8.82 g/L,B:7.38 g/L),說明延遲采收可以顯著提高丹菲德果實的含糖量并降低其含酸量。
在葡萄酒方面,通過感官品評可知,武威產(chǎn)區(qū)丹菲德干紅葡萄酒(新酒)呈深紫紅色,具有黑色水果(黑莓、李子、黑櫻桃)、酵母、濕草、香料的香氣,以及較高的酸度,中低程度的澀味。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B 組葡萄酒無論是顏色的深度、香氣的濃度方面均優(yōu)于A 組,B 組酸度低于A 組,單寧含量相近,B組擁有更平衡的口感,在感官品質(zhì)方面,B組整體上優(yōu)于A組(A:76.21分,B:84.83分)。
此外,丹菲德葡萄產(chǎn)量高,漿果大,一方面可將丹菲德作為鮮食葡萄,另一方面,由于其顏色深邃鮮艷,既可以釀造優(yōu)質(zhì)的單品種干紅葡萄酒,也可以作為調(diào)色品種進行混釀。丹菲德葡萄所釀的干紅葡萄酒口感細膩,果香濃郁、豐富,整體品質(zhì)較好,擁有良好的陳釀潛力。也可釀造起泡酒[7],或使用其葡萄酒和葡萄干混合釀造,使葡萄酒擁有更平衡的糖酸比和口感[20]。從各種特征看來,丹菲德葡萄有著廣泛的用途和良好的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