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阿克薩科夫以漁獵文學(xué)登上文壇,成名于《家庭紀事》三部曲,在《家庭紀事》中,作者塑造了一個具有“雙性同體”氣質(zhì)的索菲亞形象,索菲亞既溫柔、美麗、博愛又爭強好勝、追求權(quán)貴。本文運用雙性同體理論,分析索菲亞形象所具有的“雙性同體”氣質(zhì)。
關(guān)鍵詞:雙性同體;男性氣質(zhì);女性氣質(zhì);索菲亞
作者簡介:王娜娜(1996-),女,漢族,內(nèi)蒙古通遼市人,遼寧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語語言文學(xu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2--02
“雙性同體”的概念最早是由弗吉尼亞﹒伍爾夫提出,在其作品《一間自己的屋子》中表示:“在我們之中,每個人都有兩種力量支配一切,一個男性的力量,一個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腦子里男性勝過女性,在女人的腦子里女性勝過男性。最正常、最適宜的環(huán)境就是將這兩個力量結(jié)合在一起和諧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時候……只有在這種時候,腦子才能變得非常肥沃而能充分運用所有的官能?!盵4]136換句話說,“雙性同體”氣質(zhì)是指同一個體既有明顯的女性人格特征,又有明顯的男性人格特征。
阿克薩科夫在塑造人物形象時,不再突出強調(diào)男女之間的特定氣質(zhì),而是展現(xiàn)男性氣質(zhì)、女性氣質(zhì)的和諧相融的理想狀態(tài)—完整的個體應(yīng)該同時兼具兩性氣質(zhì)。在《家庭紀事》中,索菲亞形象充分體現(xiàn)了“雙性同體”氣質(zhì)。
索菲亞集女兒、妻子、母親和兒媳等多種角色于一身,因此,在不同的人物關(guān)系中,索菲亞具有迥然不同的氣質(zhì)表現(xiàn)。
一、索菲亞的女性氣質(zhì)
1.容貌標致
索菲亞出生于18世紀典型的“開明官吏”家庭,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飽讀詩書,是個時髦的城里人,“凡是來參觀新奇而美麗的烏法邊區(qū)的旅行家和學(xué)者,也一定要去拜會索菲亞﹒尼古拉耶夫娜,也一定會留下對她的美貌和智慧的贊詞?!盵1]89穿戴講究精致,容貌標致的索菲亞魅力十足,“是個十足的大美人,把全城的老少爺們都給迷住了,全城的人們都在她屁股后面追求她,就像公狗追求母狗一樣?!盵1]96“單憑她的美貌和活潑明快的智慧就足以讓人神魂顛倒。”[1]89索菲亞被譽為全烏法城第一美人兒。
文章中雖然沒有對索菲亞的容貌裝束做過正面描寫,但字里行間都滲透著索菲亞作為女性所擁有的明顯的女性氣質(zhì),即標致容貌,氣質(zhì)非凡,“凡是當時稱得上文人學(xué)士的人,只要到烏法來,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結(jié)識一下索菲亞﹒尼古拉耶夫娜。”[1]87
因此,無論是在男性眼里,還是在女性審美中,索菲亞都是長相標致的美人。
2.溫柔善良
親生母親去世后,索菲亞雖然過著極度困苦的生活,繼母的殘酷虐待,父親的冷漠與仆人的無視并沒有改變她作為女人溫柔善良的天性。在父親臥床不起時,她無微不至地呵護患病的父親,為了不打擾患病的父親,索菲亞用最溫柔、最婉轉(zhuǎn)的方式提醒父親仆人的不禮貌行為,甚至在繼母難產(chǎn)臨死時,索菲亞選擇原諒繼母所有的過錯,一心一意對待繼母的兒子,精心照顧三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另一方面,面對大姑子們(丈夫的姐姐)的惡語相向,調(diào)撥離間,為她的婚姻制造障礙時,索菲亞用自己的方式樹立威信,隨后,并沒有因為自己作為一家的女主人而對大姑子們實施報復(fù),而是不斷地與她們交談,用溫柔善良的方式維系親緣關(guān)系。
3.母愛充盈
索菲亞是一個稱職的母親,在嘗到做母親的甜頭前,她忍受著作為母親的所有痛苦, 盡管索菲亞天性容易激動,極度敏感,但在懷孕期間,為了避免對胎兒的不良影響,她盡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悉心照顧肚子里的胎兒。在女兒順利出生時,她把女兒放在胸口,不斷感謝上帝,認為女兒是上帝送給母親最好的禮物。為了把愛都傾注在女兒身上,索菲亞斷絕一切社交往來,顧不上患病的父親和深愛著她的丈夫,甚至在女兒夭折時,索菲亞傷心得差點發(fā)瘋和丟掉性命。第二次懷孕后,索菲亞虔誠地把“一個母親所能有的全部情感都傾注在未出世的胎兒身上”。[1]250上帝最終還是成全了索菲亞的母親角色,一年之后,她又生了個兒子,年幼的兒子身體羸弱,在死亡的邊緣徘徊,但索菲亞對牧師和醫(yī)生的關(guān)于兒子的“死亡通知”毫不理會,也從未放棄兒子的生命,此時,索菲亞狂熱的母愛達到高潮,“凡是一個體貼的母親能為自己未來的孩子所能想到的一切,索菲亞·尼古拉耶夫娜都不值疲倦地準備著?!盵1]249
二、索菲亞的男性氣質(zhì)
在傳統(tǒng)小說中,男性人物總是社會的中心,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和傳承者,是小說的第一主人公,而女人的活動地點則是在家庭,是男人的點綴。[5]阿克薩科夫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顛覆男性和女性二元等級對立,模糊男女之間的等級優(yōu)勢和區(qū)別差異,使人物具有兩性化特征,即男性氣質(zhì)與女性氣質(zhì)在同一人物身上達到和諧共融的理想狀態(tài)。
1.自我意識強烈
傳統(tǒng)女性中大多是感性的,感性的一面往往通過情緒表達出來,因此,情緒作為女性表達其精神需求的一種方式,是處理問題時最難以把握的武器。索菲亞天生活潑、敏感、容易激動、能夠在一瞬間由一個人變成迥然不同的另一個人,這是一種演員的藝術(shù)才能,它可以突然間適應(yīng)環(huán)境,新的局面,毫無保留地聽從自己的思想和愿望的支配,而這種愿望有時是真誠的,引人入勝的魅力。[1]191索菲亞在面對仆人的不公平待遇時,為了不打擾父親休息,索菲亞抑制住自己內(nèi)心的怨氣與怒火,憑借強烈的自我意識,能屈能伸,不與仆人斤斤計較,使其父親平和地度過患病的痛苦階段。
索菲亞強烈的自我意識還體現(xiàn)在她對婚姻的態(tài)度與選擇上,她對自己的生存狀況有清晰的認知,父親去世后,她將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所以,此時的貴族求婚者阿列克謝對她來說是最好的選擇,盡管她不喜歡求婚者,甚至與之在面貌、精神、氣質(zhì)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但她也無法直接拒絕求婚者良好條件的誘惑。內(nèi)心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與理智思考后,索菲亞答應(yīng)貴族求婚者。
能抑制住自己的天性,控制自己的所知所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欲所求,不被自己的情緒和天性左右,這不是一個普通女人所能做到的事情,也是只有極少的女人才能達到的高度。所以說,索菲亞的行為舉止中無不顯現(xiàn)著能屈能伸,自我意識強烈的男性氣質(zhì)。
2.喜好權(quán)貴
索菲亞出身貧寒,性格果敢、漂亮、飽學(xué),丈夫阿列克謝出身貴族地主家庭,但性格內(nèi)向、膽怯、庸俗,缺少陽剛之氣,二者在家庭背景與精神面貌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二者婚姻的結(jié)合就是世俗所謂的“門不當,戶不對”。索菲亞嫁給阿列克謝并不是一時頭腦發(fā)熱,而是理智思考后的決定,在決定接受阿列克謝之前,她客觀冷靜地分析了自己的生存處境與狀況:父親去世后,她將孤立無援,隨遇而安,只能過著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生活,而阿列克謝出身古老貴族家庭,家產(chǎn)可觀,是個年輕、誠實的男人,對索菲亞唯命是從、百依百順,此時的阿列克謝對索菲亞來說是最好不過的選擇。所以,最終迫使索菲亞下定決心接受阿列克謝的真正原因是她性格里藏著喜好權(quán)力的種子。
在索菲亞父親病后,她便負責(zé)接見所有的要員、官吏和市民,同他們洽談各種事物,擬寫書信公文,所以,索菲亞對官場上的繁文縟節(jié)駕輕就熟,她機智圓滑,懂得一切社交暗語和禮節(jié),她巧舌如簧,淡定自若,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此外,索菲亞按照自己的方式培養(yǎng)、教育丈夫。索菲亞強迫丈夫讀書,跟他討論讀過的內(nèi)容,把他理解不清或理解錯了的地方講給他聽,使不牢靠的知識得到鞏固,甚至盡力通過談話向他灌輸他所缺乏的道德觀。總之,索菲亞總是不錯過任何一次改造未婚夫的機會。[1]136索菲亞甚至希望自己的丈夫擔(dān)任公職,占據(jù)一個即便不算顯赫,但卻高貴和可敬的位置,以便體面地出入社交場合。[1]116
索菲亞喜好權(quán)利的種子不僅埋藏于相差懸殊的婚姻中,更在與丈夫的關(guān)系中生根發(fā)芽。
3.爭強好勝
索菲亞喜歡做生活的主宰者,對于控制別人的意識和行為樂此不疲。一方面,在婚姻關(guān)系中,索菲亞通過改造丈夫徹底征服其意志,控制他的行為,使自己時常處于夫妻關(guān)系的主體地位,對于索菲亞對婚姻所提出的條件和權(quán)力,阿列克謝表現(xiàn)出奴顏婢膝的態(tài)度,他回答說“索菲亞·尼古拉耶夫娜的心愿對他來說就是法律,執(zhí)行她的意志就是幸福”。[1]117另一方面,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索菲亞懂得如何確立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她充分利用丈夫阿列克謝對她的愛來消除大姑子們的閑言碎語,使丈夫阿列克謝勇敢地反對自己的姐姐們而維護索菲亞,以打消大姑子們的欺人之勢,索菲亞占據(jù)丈夫的全部心靈,確保阿列克謝對自己無限的忠誠。索菲亞還依靠讓所有人都害怕的老爺子來擴大自己的權(quán)力和影響力,她非常佩服公公的人品和美德,甚至把公公斯捷潘作為偶像,虛心接受公公的任何教誨,用一切辦法獲得公公的喜愛。
在婚姻關(guān)系與日常生活中,索菲亞的內(nèi)心發(fā)生了矛盾,即父權(quán)意識與女權(quán)意識的沖突:索菲亞希望自己的丈夫是處于主體地位的保護者,但在自己的潛意識中,她卻想成為主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索菲亞成功地改造了丈夫,她不僅成功地控制了他的情感和思想,將他培養(yǎng)成馴良的丈夫,甚至在家庭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控制權(quán)。
三、索菲亞雙性同體氣質(zhì)的原因
家庭因素和社會環(huán)境與索菲亞雙性同體氣質(zhì)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原生家庭的環(huán)境使索菲亞無意識背離傳統(tǒng)女性的價值標準,善于職場交際,爭強好勝,形成骨子里的男性氣質(zhì)。與丈夫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又時刻提醒索菲亞的女性身份,時刻保持作為兒媳、賢妻良母的女性氣質(zhì)。
索菲亞出身貧窮,父親是烏拉爾哥薩克的一名普通軍士,任職烏法城督軍公署的副總督,母親則出生于商人之家。因此,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下,索菲亞從小就聰明伶俐,飽讀詩書。但在母親死后,索菲亞受盡折磨,在繼母的殘酷虐待下,住進仆人的房間,穿上印花粗布衣裳,清掃孩子的屎尿,甚至遭受過無辜的毒打,飽嘗了最凌辱人的懲罰。索菲亞過早失去母愛,父親也沒能及時補償母愛的缺失,這使她缺乏足夠的安全感,進而激發(fā)她的控制欲望,后經(jīng)過繼母的“千錘百煉”,她變得獨立、堅強、勇敢、理性。飽讀各種文學(xué)書籍使索菲亞接觸到很多的新思想和新事物,突破傳統(tǒng)女性的思想禁錮,激發(fā)索菲亞的女性意識,這在夫妻關(guān)系的轉(zhuǎn)換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丈夫不再是社會和家庭的保護者,反而顯得毫無主見,妻子不再如傳統(tǒng)女性那般溫順、服帖,而是擁有客觀理智的頭腦,成為家庭的中心,這在客觀上促成了索菲亞男性意識與男性性格的形成。
另一方面,索菲亞長期生活在城市,丈夫是土生土長的貴族莊園的后代,不懂城市社交場合的爾虞我詐,兩人不同的觀念,相互排斥的性格致使沖突不斷,在沖突中,丈夫一味妥協(xié)退讓,妻子不斷控制丈夫,在夫妻關(guān)系中占據(jù)上風(fēng)。實際上,夫妻二人的思想差異實際是城鄉(xiāng)生活模式的碰撞,鄉(xiāng)村里生活的人過著閉塞、自給自足的生活,不諳世事,城市里的人與自然隔離,其逐漸喪失對自然的審美和感情,難以真正地欣賞和融入自然。
結(jié)語:
阿克薩科夫塑造一個具有雙性同體氣質(zhì)的索菲亞形象,打破男性和女性二元對立的可能,既描繪男性氣質(zhì)與女性氣質(zhì)集于同一人物角色的理想狀態(tài),又暗藏女性意識崛起的萌芽。
參考文獻:
[1]阿克薩科夫.《家庭紀事》[M].王步丞譯,北京: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1986.
[2]李建軍.俄羅斯的《紅樓夢》[J].紅樓夢學(xué)刊.2018.6.
[3]牧阿珍.《謝爾蓋﹒阿克薩科夫家庭紀事小說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博士論文2018.
[4]王懷譯,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屋子》,上海,上海人們出版社,2008.
[5]楊嵐.女性主義文學(xué)視野下的《美狄亞和她的孩子們》[J].Русский язык.科研之路.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