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倩
摘要:人工智能時代,各國經(jīng)濟文化交往越來越頻繁的同時,形式也越來越信息化。作為傳統(tǒng)的“個體戶”行業(yè)——翻譯,也在全球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中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以往的翻譯,一名譯者在字典和各種資料的輔助下就可以完成工作,但這種傳統(tǒng)的翻譯模式早已無法滿足與日俱增的多語種大型翻譯項目需求,以大數(shù)據(jù)、語料庫技術為基礎的人工智能科技越來越不可或缺。計算機輔助翻譯(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CAT)就是時代技術發(fā)展的產(chǎn)物。研究計算機輔助翻譯術語庫的應用,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翻譯術語庫記憶庫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12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a)-0000-00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Termbase
RAN Qia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Baoding,Hebei Province,071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al. As a traditional "self-employed" industry, translation is also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In the past, a translator completed the work with the assistance of dictionaries and various materials. However, this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model has long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large-scale multilingual translation projects. The manual work based on big data and corpus technology Intelligent new technologie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CAT) is the product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rminology database.
Key Words: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Terminology Bank;Memory Bank;Application
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即運用記憶庫和術語庫輔助譯者完成翻譯任務、提高翻譯效率的計算機工具,常見的有SDL Trados、Wordfast、Transit等軟件,掌握并運用這些軟件可以幫助譯者迅速適應多元化、信息化的社會環(huán)境[1]。
計算機作為輔助譯員的工具,可以協(xié)助譯員在處理翻譯重復率較高的翻譯工作時提高翻譯效率,保證翻譯質量、優(yōu)化翻譯流程。Quah, C.K. 在其著作Translation and Technology(2006),列出了下圖來說明計算機對于翻譯人員的技術支持,見圖1。
從中可以看出,對于翻譯人員,計算機可以提供詞匯支持(glossaries and terminology)、文本支持(text)、以往相似翻譯文本數(shù)據(jù)支持(database of previous SL and TL texts)等,這些支持的基礎即CAT工具的記憶庫和術語庫。
翻譯記憶庫是計算機輔助翻譯的核心功能之一。譯者在翻譯相同專業(yè)領域時,遇到有較高重復率的文本時,記憶庫就會把這些重復的內容回收整理起來。具體而言,翻譯記憶技術就是譯者在進行翻譯工作的同時,翻譯記憶庫在后臺不斷學習和自動儲存新的譯文,建立專屬于本次翻譯文本的個性化記憶庫,當相同或相近的短語出現(xiàn)時,系統(tǒng)會自動提示用戶使用記憶庫中最接近的譯法[2]。
術語庫的原理相同,術語是翻譯的基礎,在翻譯項目開始時,譯員可以將術語表導入CAT軟件的術語庫中,在之后的翻譯中,當文本中相關術語出現(xiàn)時,術語庫會自動調出對應的譯文,共享術語庫有助于翻譯項目成員之間的無障礙溝通,也保證了譯文的一致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8895-2002《面向翻譯的術語編纂》指出:經(jīng)過編排的術語信息集可以使翻譯人員跟蹤和反復使用它們的專業(yè)知識,并有助于他們個人之間或小組之間的合作(康寧,尉瑩,曲樂2015)[3]。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語言服務的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翻譯早已不是一個人的工作,而是多人甚至多國的合作項目。記憶庫和術語庫的出現(xiàn),可以保證術語在前后譯文中的一致性,避免重復勞動,因此,對于大型翻譯項目來說,一個能提供精確術語和句子的CAT工具,能夠使項目的效率極大提高。
目前,翻譯界主要使用的翻譯軟件包括SDL Trados、Transit、Wordfast等。
1984年創(chuàng)立的SDL Trados公司是最早提供計算機翻譯的公司,并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CAT),人和機器的高效率合作為翻譯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人力,很多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成為SDL Trados的客戶。相較于其他CAT工具,SDL Trados 進入中國也較早。根據(jù)中國翻譯研究院和中國翻譯協(xié)會發(fā)布的《2016 中國語言服務行業(yè)發(fā)展報告》統(tǒng)計,在使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的語言服務提供方中,有91.1%的翻譯公司使用SDL Trados軟件(2017:74)。SDL Trados為創(chuàng)建大型翻譯項目提供了一整套解決方案,極大地促進了政府組織間的順利合作。
SDL Trados功能強大,自帶對齊工具WinAlign,不同于詞匯的術語庫,這一工具將源語言和目的語文本中的句子對應后成為翻譯單元,儲存進翻譯記憶庫,隨著翻譯文本的增加,翻譯單元也會增加,記憶庫會越來越豐富,在最初使用WinAlign工具時,需要進行人工篩選和校對,但一旦合適的目的語文本確定并儲存起來,在翻譯過程中,譯員會得到整句甚至整段的自動匹配,這大大節(jié)省了人工的時間。簡單來說,記憶庫就是Trados 工具儲存下翻譯文本的原文和譯文,當遇到類似的句子或段落時,系統(tǒng)會顯示記憶庫的譯文,并同時標注匹配度[4]。
對于核心的術語管理, SDL Trados的術語庫工具Multi-Term是單獨模塊,需配套購買才可使用,翻譯之前可以導入相關的術語表,一旦建立足夠多、足夠龐大的術語庫,那么以后在翻譯此種類型的文件時便可以真正發(fā)揮術語庫強大的功能。
除了功能強大的SDL Trados,很多初入CAT領域的譯者也會選擇其他小巧免費的軟件,包括Wordfast, Déjàvu X(DVX),和Transit等。
Arturo Trujillo在評價軟件方面給出了兩個標準,一個是可學習性(learnability,學習這款軟件需要的精力),另一個是操作性,即使用這款軟件的精力 (Arturo Trujillo, 1999) 。對于自由譯者,通常他需要獨自完成整個過程,包括準備材料、翻譯、校隊等(在大型翻譯公司,這些是分工的)。一名俄語自由譯者Andrei Gerasimov 說他“花費了兩周學習使用SDL Trados”,即使他已經(jīng)熟悉了其他幾款翻譯軟件,對CAT領域也有一定了解。
在建立詞匯術語庫方面,SDL Trados的術語庫工具Multiterm功能強大,但往往需要至少12步才可以把新詞匯的信息輸入到術語庫中,在有些翻譯工作中,尤其是對于熟悉兩種語言和兩個文化的譯者,操作便捷、小巧靈活的CAT軟件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CAT軟件DVX便是其中之一,其術語庫為詞匯提供了一系列的信息,包括詞性、詞源、形態(tài)、詞義等,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選擇,幫助譯者更好的理解專業(yè)術語,見圖2。
DVX術語庫還有一個輔助功能——lexicon,同樣是為術語提供目的語言信息,同時,lexicon功能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可以查找顯示詞匯在專業(yè)領域的含義。例如,如果源語言中有“gum”一詞,譯者很容易找到其漢語意思---樹膠。但是,如果這個詞出現(xiàn)在醫(yī)學文本中,“gum”更有可能指的是齒齦。在使用DVX進行翻譯時,術語庫和lexicon工具可以同時顯示在界面中,極大方便了譯者查找詞匯各個領域的含義。Lexicon工具非常重要,其確保了目的語的精確性,并使譯文翻譯前后保持一致。術語的一致性則保證了高質量的翻譯輸出。(Nancy L. Hoft, 1995:297)
同樣正對專業(yè)領域術語,Wordfast也有同樣的優(yōu)點。當源語言詞匯有完全不同的幾種含義,比如“joint”,有形容詞“共同的”的意思,名詞有“結合處”的意思,醫(yī)學上還是“關節(jié)”的意思。對于這一類詞匯,不同詞匯的含義可以同時顯示在Wordfast界面,這也大大提高了自由譯者的翻譯效率。
術語庫管理方面,DVX也有其優(yōu)勢,如果軟件中沒有關聯(lián)的目的語,DVX工具之一alignment會快速為源語言匹配目的語,形成新的術語庫資源。術語庫的文件格式為“TMX”(全稱為translation memory exchange),語源學家Esselink曾說,TMX格式文件的便捷性是翻譯工作的福音(Esselink, 2000:367)。這種文件格式可以運用到多種CAT軟件,在大型翻譯項目中,不同國家的譯者使用不同的翻譯軟件,術語庫TMX格式強大的兼容性無疑大大提高了翻譯的效率[5]。
Transit/Termstar是另一款應用廣泛的軟件。其中,Termstar是多語種術語管理工具,Transit是翻譯記憶庫管理工具。Termstar同樣可以為源語言詞匯提供豐富的信息,包括詞性、詞義、形態(tài)等,所有這些信心會顯示在界面左側,譯者可以隨時編輯,修改后的目的語會顯示在界面右側。更新的術語庫也為新的翻譯提供了精準的支持。此外,大部分翻譯軟件中,提供翻譯詞匯支持的通常是一個或幾個文件,在Transit/Termstar中,整個文件夾都可以作為術語庫信息使用,無疑對翻譯提供了更強大的支持[6]。
由此可見,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各行各業(yè)都在計算機浪潮中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國家未來的大學生,普及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基本應用知識,以便讓學生在今后的翻譯工作中合理而有針對性選擇合適的CAT工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節(jié)省時間和金錢。
李玉陳在2004年指出英語專業(yè)面臨的問題,在他看來,英語專業(yè)要培養(yǎng)技術型而不是學術型的人才。CAT軟件的實用性使其成為翻譯從業(yè)者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正是英語專業(yè)所需要的。利茲大學在翻譯專業(yè)研究生課程上,始終以職業(yè)為導向,開設課程專業(yè)系統(tǒng)學習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并進行實際翻譯項目演練;倫敦帝國學院的學生也有機會接觸翻譯技術相關的研究項目。在國內,西安翻譯學院與思迪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SDL Trados翻譯實驗室,學校和企業(yè)開展深層次合作,共建教學團隊等方式能夠拉近教學與就業(yè)的距離,以實現(xiàn)雙方在現(xiàn)代化專業(yè)型翻譯人才培養(yǎng)上的共同訴求[7]。
另一方面,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來看,翻譯是“基于體驗的認知活動”。翻譯是兩種語言和文化的結合,而語言和文化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學生在學習翻譯時,唯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鍛煉。借助當今人工智能時代的浪潮,學生需要積極參與到實際翻譯項目中來,主動思考,才能得出較好的譯文[8]。
因此,CAT同時涉及外語和計算機能力,作為跨學科研究引入高等教育,需要長遠籌劃。對學生而言,學習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真正參與到國內甚至跨國大型翻譯項目中,和學校外的世界聯(lián)系起來,以適應全球化和智能化的浪潮。
參考文獻
[1]金玉凡.基于Trados計算機輔助翻譯的英漢翻譯實踐報告——以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Systems為例[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20.
[2]姜吉星.《文化旅游問題研究》計算機輔助翻譯與譯后編輯實踐報告[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20.
[3]康寧,尉瑩,曲樂.計算機輔助翻譯環(huán)境下術語庫創(chuàng)建、應用與術語管理[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3):107-110.
[4]李陳鵬,侯汶利.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的應用及改進[J].計算機與網(wǎng)絡,2021,47(9):39.
[5]徐彬.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設計與實施[J].上海翻譯,2010(4):45-49.
[6]徐彬,梁本彬,王臻. AI時代圖書翻譯出版的技術應用現(xiàn)狀及展望[J].外國語文,2021,37(1):18-25.
[7]姚運磊,趙小兵.國內計算機輔助翻譯綜述[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8(6):20-25.
[8]王寅.基于認知語言學的翻譯過程新觀[J].中國翻譯,2017,38(6):5-10,1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