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余健
在計算機和網絡環(huán)境給予的雙重支持和推動下,新媒體得到了十分迅速的發(fā)展,并且深刻影響了大眾的生活,從而受到了社會給予的關注和重視,成為了當前新聞傳播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途徑。同時,對于當前我國社會內部一些輿論也有著較大的影響。新媒體雖然擁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其存在的時間較短,發(fā)展的速度較快,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和制約系統,想要得到良好的管理,就一定需要專業(yè)人員和技術的支持。電視作為傳統媒體,可以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這些問題,所以就需要把二者之間的優(yōu)勢相互借鑒、相互結合,通過多種方式把電視新聞媒體中的信息內容進行傳播,利用視頻、圖片、文字、現場報道等手段,使受眾能夠第一時間接收新聞信息,從而實現正確引導輿論的效果。
除此之外,電視新聞媒體在節(jié)目制作前期,還需要對節(jié)目的內容進行探討,確保信息的可信度。通常來看,電視新聞在傳遞過程中,信息的內容和節(jié)目更容易得到大眾的認可,電視新聞媒體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要想真正充分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就需要記者在轉型的過程中,合理地應用電視媒體所具有的優(yōu)勢,解決轉型中遇到的困難,這樣才能夠提高新聞記者的綜合素質,也能夠使新聞記者真正地面對媒體融合所帶來的挑戰(zhàn)和契機,帶動整個行業(yè)向著一個全新的良好的方向發(fā)展。
結合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形勢,針對電視新聞的記者工作加以分析能夠看出,很大一部分電視新聞工作者在新聞的制作和傳播工作開展的過程之中,依舊采取的是傳統編輯的方式。這種編輯方法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很難第一時間把各類新聞進行有效傳遞,這也導致電視新聞的傳播工作很難適應當前時代發(fā)展對于媒體行業(yè)所提出的需求。那么,電視新聞傳播的速度慢,難以適應媒體的時代,這種現象不僅會影響到電視新聞行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更會導致電視新聞記者在角色轉型的過程中,遇到重重阻礙,所以這也是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電視新聞傳播工作開展的前期,我們需要前往現場采訪和拍攝新聞,并通過一系列的方式獲取相關的信息內容。在獲得信息后,我們需要對新聞材料進行合理篩選和有效整理,并且按照電視新聞版面的需求,對最新信息進行科學的排版,完成了一系列工序之后,新聞才能得到播報。這種信息的播報相對比較簡單,這是因為電視新聞的傳遞方式比較單一,這種形式不僅僅會影響新聞傳播整體的時效性,更加難以滿足大眾對新聞的要求。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會對電視新聞傳播工作的整體質量造成影響,也將導致記者自身的角色在轉換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很難與最新的媒體融合時代發(fā)展需求相互適應。這嚴重影響了電視新聞的發(fā)展,也導致媒體融合時代電視新聞難以參與其中。
在電視媒體中,大多數媒體都希望提升信息傳播的影響力,大多數媒體對每一個新聞節(jié)目的播出時長以及播出時間段有明確的規(guī)定。這些方案的優(yōu)先事項和內容各不相同:有些信息側重于當前的社會問題,有些信息側重于國際問題,有些信息則側重于國家政治發(fā)展。因此,記者更需要關注新聞節(jié)目的內容,有效地收集和粘貼信息。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使整個新聞在傳遞的過程中沿著創(chuàng)新的方向發(fā)展得越來越好,同時也能夠不斷地滿足受眾的需求。
不同的節(jié)目內容所能夠創(chuàng)新的方式以及側重點是不同的,所以記者在角色轉型的過程之中,就需要做到術業(yè)有專攻,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新聞方向,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完善改革和優(yōu)化,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最佳的轉換標準,也能夠使電視新聞向著全媒體時代發(fā)展和進步。例如可以在電視節(jié)目中加入視頻、音頻的形式,這樣就能夠增加受眾在接收信息過程中所具有的代入感。也可以采取新聞座談的方法,對新聞的事件進行科學有效的報道,這樣能夠使節(jié)目內容得到豐富,也能夠得到最佳的節(jié)目效果。
輿論與宣傳是傳媒界最重要的兩項任務,因此,電視新聞記者無論身份如何,都必須牢記自己是中國公民,肩負著十分重要的社會責任,在新聞編輯和報道工作中,首先必須考慮到實際情況,并提供真實的信息。在民意調查的基礎上,收集廣大群眾的真實想法,使廣大群眾始終處于輿論和輿論意識之間,從而提高電視新聞的公信力、說服力,擴大電視媒體在社會上、人民群眾當中的影響力。
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必須摒棄傳統新聞播報的形式,把重點放在最重要的新聞上,關注新聞傳播的實時性,確保公眾能夠及時觀看,獲取有效信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電視新聞記者在收集新聞時應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爭分奪秒,迅速整合并收集重要的新聞,并保證新聞用語的準確性、嚴謹性。此外,電視新聞工作者的新聞報道以及每一篇文章,無論長短,也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除此之外,還應通過電話和短信,收集受眾群體的意見建議,并進行整合,將呼聲最高的需要改進的地方,作為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的重點內容,這將使盡可能多的公民接收到真實有效的新聞,從而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電視臺新聞記者在轉型的過程之中,需要意識到自身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必須準確、有效和及時地匯編一個新聞事件,這樣就能夠摒棄無效信息,提升新聞信息的有效性。
每一個新聞事件對于不同受眾群體所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所以新聞記者還需要清楚地展現這個事件的發(fā)展脈絡,也需要在報道的過程之中,了解群眾的想法,同時明確新聞信息廣泛傳播所可能會產生的社會影響。受眾每天所接收的都是海量的新聞信息內容,這樣的新聞內容如果平庸,就很難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因此,作為一名電視新聞工作者,有必要做到足智多謀,提高自己的新聞信息敏感度,選擇最有價值的新聞片段,保留和整合高質量的新聞內容,在吸引更多觀眾的同時,這也將有助于傳播社會的積極能量。
電視新聞記者要忠于自己的道德,深入探究每一個事件背后的社會現象、事件真相以及社會發(fā)展的原因,同時給予深度的評價,而并非是為了迎合大眾喜好,隨波逐流地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不僅不具備任何意義和價值,同時還會助長受眾的“排他之風”,所謂“排他之風”也就是不允許他人存在和自己相左的意見,因此,電視新聞記者要把不同事件的內在價值以及內在的含義進行挖掘,呈現在受眾面前,引發(fā)受眾深刻的思考,這樣受眾就能夠有選擇性地對新聞內容以及內涵進行了解和吸收,從而有助于記者能夠真正實現角色轉換。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涌現了各種信息科學技術,而在媒體融合時代,電視新聞記者不單單是新聞的發(fā)現者和傳播者,同時也是新聞的編輯者和發(fā)布者,可以說,電視新聞記者見證了一條新聞從發(fā)現到編輯再到發(fā)布的全過程。因此,記者應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使自己能夠敏銳發(fā)現并掌握與新聞編輯、發(fā)布、傳播相關的新技術,并掌握相關技術的應用方法。除此之外,提升記者運用大數據手段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融媒體時代,每一名網絡用戶都是新聞信息的傳播者,他們能夠引導輿論導向,而電視臺新聞記者卻無法及時有效地篩選“熱點”新聞信息,逐漸喪失了傳統電視臺所發(fā)揮的輿論引導優(yōu)勢,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能夠在龐大數據群當中,實現有效信息的篩選和分析,從而幫助電視新聞記者獲取大眾最需要的信息,滿足公眾的需求,而及時且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也離不開敏銳的記者觀察能力。
提升記者觀察能力,新聞工作者首先應當對個人能力以及個人職業(yè)素養(yǎng)高低具備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確定能力提升的方向。并且要擺正個人職業(yè)定位,明確電視新聞記者的職責是在保證新聞真實性和時效性的基礎上,傳播切實有用、與國家利益和人民生活相關的新聞信息。其次,對媒體融合時代自媒體等個人信息傳播平臺的涌現,電視新聞記者要秉承接受和學習其先進性的態(tài)度,而非一味地排斥和抵觸,這樣才能夠充分發(fā)現自媒體等信息傳播平臺的優(yōu)勢,在個人觀察能力提升的同時,實現自身新聞挖掘能力、編輯能力的提升。
在電視新聞記者學習編輯新技術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哪些技術是與更好完成個人本職工作息息相關的,如PS技術、視頻剪輯技術、公眾號運營技術等,這樣在有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就能夠提升學習的效率。同時,也可以使得電視新聞記者意識到,媒體融合時代下的電視新聞工作包含了新聞視頻、音頻的獲取和制作,新聞圖片的選擇以及新聞消息發(fā)布渠道的確定。
在電視新聞記者學習運用大數據手段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利用大數據完成新聞篩選工作,新聞素材決定了新聞信息制作質量和傳播效果,運用大數據能夠改變新聞記者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技術,充分發(fā)揮其價值,為其轉型提供助力。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電視新聞記者對于媒體融合時代下,優(yōu)秀新聞素材獲取的敏銳度逐漸提升,記者觀察能力也在不斷增強。那么,如果電視新聞記者自行學習大數據手段存在時間上和資源獲取上的困難,可以由各大電視臺集體組織大數據技術培訓會,使新聞記者整體能力得以提升。
在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信息在全世界范圍內快速流通,社會公眾不僅能利用傳統的媒體獲取新聞的資訊,更能利用新媒體快速、便捷地獲取信息,這為公眾帶來極大的便利,也對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媒介持續(xù)融合的當今時代背景下,電視的新聞媒介同樣遭受著現代化,傳播技術的沖擊,也面臨著生存上的困境。所以本文基于以上的內容,重點探討電視新聞中記者角色的具體轉換方式,希望能夠最大程度改變傳統新聞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弊端,為新聞記者角色的轉換找到最佳的開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