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果
據(jù)說媽媽是先看到了爸爸的海鷗海報,對這個人產(chǎn)生了好奇和崇拜,然后相識、相知、相戀……往大了說,如果沒有海鷗,可能就沒有我了。
我在海邊的一所小學(xué)讀書,海鷗陪伴我長大,適逢天兒不錯的冬日黃昏,我就會被我爸拉去海邊,美其名曰“帶你去看海鷗”,實則是幫他“喂海鷗”的“童工”。常規(guī)流程大概是這樣的,我撕開一袋小餅干,斜揣在兜里,掰成小塊投向海面,把“模特”吸引過來,這時我爸就會挑一只吃相好看的小海鷗瘋狂抓拍。要細說起來,這餅干怎么扔,扔在哪兒都是有“技巧”的,全要聽攝影師差遣。
冬天,大風(fēng)呼呼的棧橋是真冷啊,奈何眼前美景,金燦燦的夕陽斜灑碧波之上,在那蹲個把小時,還是要冷得打顫。但大風(fēng)似乎對爸爸并不起作用,他氣定神閑地端著照相機,幾只小海鷗在他頭頂盤旋,我時??粗﹃栔邪职质殖窒鄼C的剪影想:也許相機是爸爸和海鷗交流的媒介,類似同聲傳譯器之類的東西,爸爸在這邊,海鷗在那邊,爸爸能透過鏡頭窺探到海鷗不為人知的悲喜,不知海鷗能不能感受到鏡頭后面爸爸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