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天河區(qū)凌塘小學 鄧 可
學校是小區(qū)開發(fā)商配套興建的,由于小區(qū)建設的原因,學校與小區(qū)被閑置的工地間隔開來,空地上雜草叢生,一片荒蕪。隨著學校的發(fā)展,學生日漸增多,為是否多開一扇連接小區(qū)和學校之間的門引發(fā)了學校與小區(qū)家長之間的矛盾。作為校長,我在處理這件事情時,變不利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把它作為家校溝通和實施德育的契機,借“不能開的門”成功開啟了家校良性溝通之門,為家校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有一天,我聽到值班門衛(wèi)反映:小區(qū)的學生家長對學校只有一扇門非常不滿意,有家長在校門口聚集,討論要求學校多開一扇小門。我查了查學校的規(guī)劃圖,只有一個正門??紤]到規(guī)劃和管理的問題,我對家長的議論沒有回應。
開學不久,學校召開家長會。開會期間,校長室來了十幾名“不速之客”。原來,他們都是家長,為了開門一事找我來了。其中一位家長質問道:“這間學校是不是小區(qū)配套學校?如果不能為小區(qū)服務,憑什么掛小區(qū)的名字?”其他家長也紛紛表示,要求學校加開門。一看來者不善,我趕緊請他們坐下,聽他們講由于門的問題帶來的困擾。
經詢問,家長之所以不走大路走小路,一是圖省時方便,二是認為孩子走小路比大路安全。聽完后,我采取了緩兵之計,對他們說,這個問題很重要,學校會仔細考慮,研究,了解有關情況。如果有好的建議,多向學校反映。我把聯(lián)系方式留給了家長們,也請他們留下聯(lián)系方式,以便日后交流。
會后,我與行政班子研究了這個問題,又請教了一些校長。發(fā)現(xiàn)這個門真是不能開。一來要重新報規(guī)劃。二來學校已經有大門,門口有常規(guī)的管理,已經能夠滿足需要,實在沒有開門的必要。而且門一開,問題隨之而來。學生出門后,門口就是工地、雜草,短短的幾十米存在很多隱患。還有管理人手配備的問題,等等。從管理的角度,開這個門就等于是打開了“問題之門”??墒?,怎么才能避免讓家長以為是學校推卸責任,從而接受學校的觀點,打消開門的念頭呢?
沒等我考慮清楚,家長們又開始追問了。開展民主行風評議工作,學校向家長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家長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見。結果,在回收的意見表里,又有不少家長提到要求開門的問題。從“集體質問”到“書面意見”,看來,不妥善處理好“開門”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到家校關系,也會影響到家長對校長的信任和評價。
正當我思考對策時,一件學生在工地路上被同齡人勒索的突發(fā)事件給了我靈感。那就是,要把家長的思維從“堅決要開門”引導到“為什么要開門”“開門能不能解決問題”和“怎樣解決問題”上來。找到家校溝通的共同點,使家校的合力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最有利的條件。
經過走訪,學校了解到,當天在路上勒索學生的是住在工地的外來工子弟。我與小區(qū)片警對肇事的孩子及其家長進行了教育和警示。為此,我聯(lián)想到校門一事。何不利用此事來做做文章,從安全的角度來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呢?我把想法告訴小區(qū)片警,他們也正在想辦法整治校園周邊環(huán)境,我提出加強學生安全自護意識教育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明確了工作方向后,我詢問了沒有參與“開門事件”的其他家長,這一部分家長對多開一扇門并不贊成。
時機成熟,學校特地召開小區(qū)家長會。會上,我介紹了本校學生被勒索一事的調查和處理情況。隨后,法制副校長向大家介紹了校園周邊治安狀況和幾起學生被勒索的真實案例。我向家長們分析了工地的情況,指出,面向工地開門將造成學生的安全隱患,弊大于利。
此后的一個學期,針對在校學生以中低年級為主的實際情況,學校開展了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把加強安全自護觀念作為重點之一。學校提出了安全上、放學的要求,并成立了紅領巾檢查隊,對學生上、放學路上的不良行為進行糾正。還邀請了街道司法所、交警和大學法律系的學生來校開展普法活動。
由于開門事件的妥善解決,家長們和我增進了相互了解,后來在很多的活動中都得到了他們的積極配合,家校溝通之門順利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