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威
(遼寧省營口市中醫(yī)院兒科,遼寧 營口 115000)
便秘是困擾兒童的主要疾病之一,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飲食結構方面的變化等諸多因素導致兒童功能性便秘的發(fā)病率出現上升趨勢,曾經一度成為兒科消化道門診就診率最高的疾病[1]。其中兒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指的是非器質性原因而引起的排便困難,該疾病主要集中在2~4歲兒童,長期便秘會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帶來不利影響,具有較大的危害,會直接引起肛裂等疾病,還會出現腹脹、口臭等癥狀,使患者的口味較差,無法攝入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并導致糞便長期蓄積,使大量毒素通過腸壁吸收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患者各個器官以及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延緩兒童的正常發(fā)育。所以及早進行干預治療,對兒童而言具有重要意義[2]。經長時間的探索,已經發(fā)展出了基礎治療,如飲食、運動、心理行為治療等,幾種治療手段各有優(yōu)缺點[3-4]。然而通便合劑的治療,為該病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本文選取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兒科接受治療的128例功能性便秘實熱證患兒,探討了通便合劑治療兒童功能性便秘實熱證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8例功能性便秘實熱證患兒,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64例,男性31例,女性33例,年齡1~9歲,平均(4.81±0.83)歲;觀察組64例,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齡1~8歲,平均(3.92±0.54)歲。兩組患者的均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基本資料對比沒有顯著差異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
1.2 診斷標準、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1.2.1 西藥診斷標準 ①每周的排便次數少于2次;②有大便潴留病史;③有排便疼痛和費力史;④直腸內存在大量糞便團塊;⑤巨大的糞便曾阻塞過廁所。⑥伴發(fā)癥狀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飽。伴隨大量糞便的排出,伴隨癥狀可很快消失。符合以上2條癥狀、達1個月者,可判定為兒童功能性便秘。
1.2.2 中醫(yī)便秘實熱證診斷標準 主癥:①排便時間以及間隔較長;②排便干結不暢;③排便困難。次癥:①腹部脹滿或者腹痛;②無食欲;③水分缺乏,口干舌燥;④口腔潰瘍,口臭;⑤手足心熱。另外,舌質紅,舌苔黃燥、厚膩等也是重要判定標準。其中主癥符合2點,次癥符合3點,可判定為功能性便秘實熱證。
1.2.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的患兒。②年齡1~10歲。
1.2.4 排除標準 ①器質性病變導致腸道狹窄的起病者;②先天性疾病導致的便秘者;③對本方藥物有過敏患兒。④最近2周內使用過其他藥物進行治療的患兒。
1.3 方法 所有患兒均需要采取基礎治療,定期排便、調整飲食、進行運動和心理治療。對照組患兒應用麻仁潤腸丸進行治療的,主要方成分有火麻仁、大黃、木香、陳皮、苦杏仁、白芍等,以蜂蜜為輔料。規(guī)格6 g×10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藥廠生產,國藥準字:Z11020159)3歲以下患兒每次半丸,化水服用,每日2次;4~6歲,每次1丸,化水服用,每日2次;7歲以上患兒,每次1丸,化水服用,每日3次。
觀察組患兒服用通便合劑,成分:山梔仁10 g、藿香15 g、生石膏15 g、大黃(熟)10 g、白術15 g、木香15 g、南沙參10 g、枳實10 g,上藥加500 mL水,煎煮濃縮2次,成汁為120 mL。1~2歲患兒用量:每次20 mL。2~4歲患兒用量:每次30 mL。4~6歲患兒用量:40 mL/次。每日早、中、晚均服用1次。兩組患兒均連續(xù)用藥2周。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進行準確評價,療效評價標準:分別從排便時間、大便干結、排便困難等方面進行評價,輕度總積分在12分以下,中度13~24分,重度總積分在25分以上。療效評價:顯效:主癥候積分和減少率在80%以上,有效 :主癥候積分和減少率在30%~80%,無效:主癥候積分和減少率在30%以下。主癥候積分和減少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主癥候積分×100.00%。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0%。治療14 d后對兩組患者的排便間隔,大便干結以及排便困難等進行測試。并比較治療前后分主癥評分情況,判斷療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以χ2檢驗計數資料(n,%),以t檢驗計量資料(),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的療效分析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31%(61/6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81%(53/64),(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n(%)]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主癥積分情況 14 d治療后,觀察組排便間隔(0.91±0.16)分,大便干結(0.97±0.22)分以及排便困難積分(1.01±0.2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1±0.24)分、(1.54±0.34)分、(1.67±0.41)分,(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主癥積分(分,)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主癥積分(分,)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fā)展,膳食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兒童功能性便秘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兒童功能性便秘是一種排除局部及全身器質性病變及藥物等因素導致的兒童排便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糞便變硬、排便困難,或雖不硬而排便不暢。該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這可能與兒童自身的身體因素有關,兒童由于自身腸道系統(tǒng)建設還不完全,且由于生活質量的提高,不注意日常飲食而導致患兒會出現功能性便秘,主要原因有進食不足,患兒進食太少,無法形成穩(wěn)定的食物殘渣,糞便形成后,液體被大量吸收,導致大便干燥,排除困難,且由于長時間營養(yǎng)不足,患兒的腸肌肌張力不足,導致胃腸蠕動減慢,造成大便排出無力,使便秘加重[5]。還有食物成分構成問題,如長期以蛋白質為主,缺乏碳水化合物,缺乏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的飲水量不足等均有可能產生消化不良,進而誘發(fā)便秘。還有就是排便時間不規(guī)律,由于一些兒童貪玩,作息不規(guī)律,排便也沒有形成可靠的生物反射,導致便秘問題的出現[6-7]。以往常采用西藥進行治療,以便能夠快速解除糞便嵌塞,緩解患兒疼痛,腹脹等,但其治療總效果欠佳。在中醫(yī)中,本病屬“便秘”“下不利”“大便難”“秘結”等病名,以實證、熱證居多,治療當以恢復腸腑通降為要。通便合劑為臨床驗方,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方中梔子苦寒清降,能夠瀉胃腸之火,可有效祛除五臟邪氣,清解胃部熱邪。生石膏,能緩脾益氣,治療食物積聚,二者合為君藥,使腸胃不干不燥。大黃熟制,可有增益活血的療效,能滌滯通便,效果良好。枳實,可破氣除痞、消積導滯。小兒脾胃運動不足,應以健運為要,而白術可補氣健脾,調暢氣機[8-9]。同時又有木香,可引導諸味藥材進入脾胃、大腸,起到有效通氣的效果。全方補攻同時使用,可清溫兼施,可有效通便消積,兼顧通利濕熱,健脾益胃。本次研究中選取128例功能性便秘實熱證患兒,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采取麻仁潤腸丸進行治療,觀察組應用通便合劑進行治療。治療14 d完成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3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81%,(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14 d治療后,觀察組排便間隔(0.91±0.16)分,大便干結(0.97±0.22)分以及排便困難積分(1.01±0.2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1±0.24)分、(1.54±0.34)分、(1.67±0.41)分,(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陳晶晶等[10]、周亞紅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通便合劑治療兒童功能性便秘實熱證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