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天浩
二手電商成為一個“性感”的賽道已經有5年。閑魚、愛回收、轉轉,以及得物、nice、寺庫、蜂鳥和多抓魚等垂直小平臺,幾乎包含了有二手閑置交易需求的各個垂類。
長時間的實踐與耕耘,行業(yè)的基因與路線也基本成型。三大頭部平臺中,閑魚專注于為阿里巴巴完善商業(yè)閉環(huán),愛回收聚焦于二手手機,而轉轉則是主打全品類并融入各種模式。
當然,它們的“內功”也有所不同。
閑魚背靠阿里巴巴,不僅有流量,而且沒有盈利壓力,在大數(shù)據(jù)、物流和金融等方面都能夠得到充足的扶持,C2C模式穩(wěn)如泰山,戰(zhàn)略上從未有任何搖擺,甚至還產生了一定的外溢效應,給更多阿里巴巴的業(yè)態(tài)提供流量。
相比來看,轉轉就要“坎坷”了許多。第一階段,依靠背后的58同城和騰訊,在C2C領域上代表騰訊系與閑魚爭斗,結果敗得很徹底,反倒加入了“閑魚優(yōu)品”頻道。第二階段,進軍C2B2C領域,在圖書、潮鞋、奢侈品、電器、文玩和家具等垂直賽道廣撒網(wǎng),結果把模式做得越來越重,不堪重負而收縮戰(zhàn)線。第三階段,收購找靚機,進軍二手垂直賽道。
愛回收則是一直在二手手機賽道,通過接入新機銷售場景解決二手貨源控貨問題,從而塑造二手手機的產業(yè)鏈,又合并了拍拍,獲得京東的戰(zhàn)略資源與流量加持,并依靠完善的供應鏈能力,成為唯一一個以垂直類成為頭部的二手電商。
目前,閑魚實現(xiàn)了盈虧平衡,愛回收實現(xiàn)了盈利,轉轉從目前資料看,還處于虧損狀態(tài)。經過幾輪激戰(zhàn),二手電商頭部之爭已經快走到了尾聲。
就拿最近半年的消息來看,閑魚GMV突破兩千億元人民幣,已經不需要阿里巴巴“輸血”就能自負盈虧,C2C模式漸入佳境,戰(zhàn)略目的算是達到了;轉轉合并找靚機,全面轉型猛攻二手手機行業(yè),企圖扭轉頹勢;愛回收一直延續(xù)戰(zhàn)略布局,在二手手機上不動如山,場景與供應鏈問題是各個平臺中優(yōu)化得最好的。
廣積糧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決戰(zhàn)紫禁城之巔”即將開啟。
高手之間的對決,當然不能靠花架子。對于電商來說,它的“內功”就是供應鏈與模式問題,從中國新經濟公司崛起的共同規(guī)律來看,各行業(yè)里的巨頭都有清晰的商業(yè)模式,企圖以市場代替供應鏈的公司最后都失敗了。
按照這種劃分,阿里巴巴的內功是運營,百度的內功是技術,騰訊的內功是產品,每個巨頭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而那些失敗的公司,比如“千團大戰(zhàn)”之初,拉手網(wǎng)是VC中的明星公司,智能手機崛起的時候,金立也曾是Android陣營中的銷冠,共享單車大戰(zhàn)的時候,ofo是行業(yè)中的王者……
成功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內功,而失敗的明星公司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內功不足。
比如,“千團大戰(zhàn)”是需要鏖戰(zhàn)線下的,拉手網(wǎng)在美團鐵軍面前毫無還手之力,即便是砸錢也于事無補;金立則是沒有把握大勢,專心于營銷而輕研發(fā),結果給渠道商再多的錢也賣不出貨了,反觀“華米OV”憑著供應鏈與技術,一路攻城略地;ofo的內功更是等同于無,一旦風口沒了,靠“燒錢”買來的市場迅速就被哈羅、青桔等更有競爭力的公司所取代。
推及開來,蛋殼、暴風影音、樂視和百度糯米等,都是如此。
可見,靠砸錢買市場參與行業(yè)競爭,而不踏踏實實構建自己護城河的公司,最后都要弱上一籌。
二手電商本質上是電商的延續(xù),它也更加渴求內功,需要在供應鏈能力的構建,以及場景驅動的控貨上下功夫,也要求這個行業(yè)的公司必須摒棄純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不僅是線上設立一個網(wǎng)站,在總部設立一個中心那么簡單。
也就是說,它不僅需要做“重”,更是需要強大的營運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價值和增量。
類比美團,自建物流體系是“重”的體現(xiàn),又有強大的配送體系做運營支撐,這個過程又能夠為用戶的吃飯、住宿提供便捷,將這一系列內功修煉到家后,就在O2O領域構建了強大的護城河,從“千團大戰(zhàn)”中脫穎而出。
從這一面來說,二手電商依舊會延續(xù)“千團大戰(zhàn)”的故事,閑魚在C2C模式上通過魚塘、芝麻信用等解決了部分控貨問題,專注于提供監(jiān)管與規(guī)則,愛回收在線下開了700多家門店,通過線上與線下精準場景融合,驅動控貨,鞏固垂類第一供應鏈第一的位置。惟有轉轉,在供應鏈上一直是短板。
過去,轉轉雖然在C2C上全面潰敗,但是全品類方面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如果經營得出色,甚至可以不弱于C2C模式的閑魚。它之所以無法突圍,就是因為它要挑戰(zhàn)各個賽道的領頭羊,但是二手行業(yè)的供應鏈又無法復用,各個品類之間的需要的質檢能力、倉儲能力、分發(fā)能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就導致了,轉轉一邊四處出擊,但是又沒有集中投入,錯過了最好的發(fā)展窗口期,而現(xiàn)在各垂類的頭部玩家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壁壘,轉轉再想殺入就像是攻破一座城池,需要數(shù)倍的投入才行。
這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zhàn),根據(jù)易觀千帆的數(shù)據(jù),《轉轉》不僅月活躍用戶數(shù)在一年時間下滑超40%,僅剩下不足2 000萬,而且月獨立設備數(shù)已經不足《閑魚》的四分之一。有媒體做過一個測算,轉轉2019年估值200億元人民幣,找靚機的估值是1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到了2020年5月,轉轉合并了找靚機的時候,估值卻僅剩下18億美元,幾乎腰斬。
由此,我們也大致可以總結出一個規(guī)律—公司模式就是內功心法,大小二手電商們雖然模式不同,但最后殊途同歸,打鐵還得自身硬。
無論閑魚、轉轉、愛回收,都有各自的商業(yè)路徑,但是如果比拼內功,閑魚和愛回收無疑更加扎實,也正因為如此,二者才能脫穎而出,一直走上坡路。
當然,轉轉的掉隊也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比如,靠砸錢買流量買出來的內功不是硬實力,如果不自建供應鏈,那么二手質檢定級體系下的二手平臺就只是一個花架子,轉轉旗下的切克就曾經與GET合作,希望借外力來幫助自己實現(xiàn)控貨和質檢,但畢竟不是自己的能力,切克黯然收場后等于一切白忙活,對轉轉的其他品類沒有什么助益,反而浪費了資源。
并且,在互聯(lián)網(wǎng)近十年的案例中,凡是一個稍微有前景的賽道都會引發(fā)爭搶,開啟“燒錢”模式,但是用錢堆出來的生意就像是無根的浮萍,宛如空中之樓閣,一旦失去了資本的青睞,就會迅速崩塌。
我們都知道,資本的耐心是有限度的,一般來說,資本對一個產業(yè)的支持不超過7年,平均時間大約為4~5年,或者這也是轉轉急于進軍二手手機的原因之一。
這種心急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合并找靚機。一般來說,同行之間的合并都是發(fā)生在行業(yè)競爭的下半場,而且往往是在合并就能壟斷市場的時候,比如58同城與趕集,滴滴出行與快的打車、優(yōu)步中國,所以它們成功了。但是,轉轉合并找靚機不是,就像是餓了么與百度外賣之間的合并,并未帶來市場或者業(yè)務上的新增量,在核心服務能力上也并未出現(xiàn)扭轉式的改變,是在頭部玩家擠壓下,賽道后方玩家不得已的抱團取暖,只能延緩衰退的時間。
前面我們就說了,高手爭奪最后比拼的都是內功,一些開始看起來可以用錢解決的短板,到最后都會產生嚴重的后果,一旦體力不濟先喘氣,就會迅速被同行超越和打敗。
希望轉轉明白這個問題,也希望閑魚和愛回收以此為鑒。畢竟,在環(huán)保觀念的驅動下,二手電商有著廣光明的未來,眼饞這個賽道的巨頭仍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