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意義與路徑
——以中華文化學院的實踐探索為例

2021-01-29 01:53李勇剛
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大變局中華文明中華文化

李勇剛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北京 100081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新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保?]“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講話中提出的新的重要概念,其中的“精神文明”對應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文化建設”。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遠景目標,其中包括“建成文化強國”這一重要內容。[2]換句話說,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對于我們進一步完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唯一以“中華文化”命名的最高級別教育學院,中華文化學院近年來在加強文化認同教育、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助推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等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未來,中華文化學院可在助推文化強國建設方面進行更深入探索。

一、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提出與深化

文化強國建設是當前和今后較長一段時期重要的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在近年來的歷次重要會議中得到逐步完善和強化。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文化強國”概念,并具體提出四大任務,即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3]

黨的十八大報告單列“文化強國”專題,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目標,并對上述四大任務進一步加以確認。[4]由此,“建設文化強國”成為國家文化戰(zhàn)略的集中表達。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闡述了文化發(fā)展對于國家建設的重大戰(zhàn)略價值,高屋建瓴地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薄拔幕孕攀且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5]由此,文化強國建設被賦予“增強文化自信”這一重要目標,其在國家戰(zhàn)略體系中的地位實現(xiàn)從“邊緣”到“中心”的重大調整。更為重要的是,“文化”這一概念由此實現(xiàn)從“小文化”到“大文化”的根本性轉變。所謂“小文化”,就是“文化工作者從事的、可以被外化為物質形態(tài)的文化”,是文化部所管的“文化”,而“大文化”不僅涵蓋“小文化”的內容,還集中升華到價值觀層面,成為滲透和貫穿于我們的道路、理論和制度中的文化,這實質上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6]由此,文化強國建設獲得“靈魂”,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精氣神”。

在此基礎上,文化強國建設逐步走向深入和具體。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是能夠“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7]。這實際上宣告我們要在政道和治道層面,創(chuàng)造性地接續(xù)中華民族的文明傳統(tǒng),從而為文化強國建設賦予根本性的政治意義,將其納入悠久深沉的歷史坐標之中。十九屆四中全會還提出,“堅持和完善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8],豐富了文化強國建設的核心內涵。在五中全會召開前的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重要”對文化的作用和地位作了精辟概括: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zhàn),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fā)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9]這段重要論述,是我們理解文化強國建設的現(xiàn)實維度。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點上,把“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包含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遠景目標之內。這是自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并且,“文化強國”處在這段表述最靠前的位置,足見其分量之重。此次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還對“繁榮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行了詳細闡述,指明了文化強國建設的路線圖。[10]由此,文化強國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藍圖。

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意義——基于兩個“大變局”的理解

對于文化強國建設的重大意義,理論界已經有較多的闡述和討論。要充分而根本地理解文化強國建設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需要將其納入兩個“大變局”中去考察。

(一)文化強國建設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中華文明在“大一統(tǒng)”傳統(tǒng)的保障下,在歷史上取得農業(yè)文明的最高成就,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領域長期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對當時的中華文明而言,“文化自信”本不成問題。但是,16世紀以降,西方文明憑借“大分裂”格局下逼出來的“契約精神”,通過有效保護個體的創(chuàng)造力推動了技術的進步,通過推動和保障海外殖民活動獲得廣闊的原材料產地和市場空間。于是,依靠工業(yè)化和市場化釋放出來的經濟活力,加上現(xiàn)代民族國家體制提供的高度組織動員能力和財政汲取能力,西方獲得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qū)的顯著比較優(yōu)勢。幾百年的此消彼長后,中西文明一旦正面交手,前者便陷入所謂“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實際上是先進的西方工商業(yè)文明對中華農業(yè)文明的“降維打擊”。原本“大一統(tǒng)”的中國面臨四分五裂的危險,中國人民也陷入“一盤散沙”的境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所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11]。為救亡圖存,中國人不斷向西方學習,洋務派從器物層面進行過努力,維新派、革命派、立憲派等從制度上進行諸多嘗試,孫中山等革命派甚至開始向當時新興的蘇俄學習。但是,囿于各自局限,這些努力終歸失敗,不斷遭受來自西方的“先生打學生”的困局。最終,中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通過艱苦、偉大而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共把“一盤散沙”的民眾轉變?yōu)閷崿F(xiàn)充分整合的“人民”,在現(xiàn)代世界體系中維護和重建了“大一統(tǒng)”的格局。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中國在政治上實現(xiàn)了獨立自主。盡管前三十年在探索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但是工業(yè)化仍然取得巨大成就,為后四十年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奠定了寶貴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文化自信”逐漸成為問題。近代以后西方文明以壓倒性優(yōu)勢進入中國,使中國人逐漸喪失文化自信?!拔逅摹毙挛幕\動在滌除舊文化糟粕、重塑國民性方面厥功至偉,但存在矯枉過正的問題,在“打倒孔家店”之余沒有及時“救出孔夫子”?!拔幕蟾锩敝械摹芭峙住备亲寕鹘y(tǒng)文化處境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中共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培育出蓬勃向上的革命文化,在時代化、大眾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不過,后來革命文化中過度強調階級斗爭一面,不利于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于國家整體上處于封閉狀態(tài),“自信”倒不成問題。這種“自信”的文化資源,主要是當時的革命文化,而不是飽受批判的傳統(tǒng)文化。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中外交流日益增多,中國和西方在民眾日常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差異,給國人造成直觀的落差感和失落感。而隨著政治話語的解構,西方思想大量涌入,對知識界和全社會都構成極大影響。在強勢的西方文明面前,很多人簡單地認為現(xiàn)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而黃色的大陸文明,則對我們擁抱蔚藍色的海洋文明構成根本性阻礙。在這種思路下,多數(shù)人對于自身文化自然是批判的,甚至演化為一種“文化自卑”。盡管這種極端的思路后來部分地被得以消解——尤其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改革開放初期的巨大反差得以迅速縮小,但文化自卑的問題在很長時期內未能得到根本性解決?!白员啊钡囊欢耸窃谌藗冃睦砩咸幱诘臀坏闹腥A文明,另一端則是處于心理高位的西方文明。而西方文明自身,在面對中華文明時也常流露出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并且,面對具有意識形態(tài)差異的中國,西方發(fā)達國家長期進行“文化滲透”,試圖在根本上消解中華文化的主體性,進而對沖中國經濟發(fā)展、實力增強后對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的可能沖擊。西方發(fā)達國家的這種文化滲透,嚴重威脅著中國的國家安全尤其是國家文化安全。這可以說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邏輯在新的現(xiàn)實條件下的呈現(xiàn)。

新中國成立前,中華文明先后從器物、制度和文化層面學習西方,以應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中國成立至今,大致經歷了政治立國、經濟富國、文化強國三個階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際上是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應對之道——曾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但是近代以后因西方“降維打擊”而逐漸失落的中華文明,要在實現(xiàn)政治上獨立、經濟上富足的基礎上,用文化上的強盛找回這個文明曾經的自信、尊嚴和影響力,從而回歸這個體量巨大、歷史悠久的文明在世界上應有的地位,徹底扭轉“西風壓倒東風”的文明頹勢。這是所謂“復興”的重要內涵。在這個意義上,文化強國建設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于最終應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2]

(二)文化強國建設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對世界大勢的敏銳洞察和深刻分析,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論斷。當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整個世界的全局性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fā)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保?3]在這個總體判斷之下,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中國面對“大變局”的重要作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表明,人類是休戚與共、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唯有相互支持、團結合作才是戰(zhàn)勝危機的人間正道。解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xiàn)的矛盾,各國應該努力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邊機制、更加積極的區(qū)域合作?!保?4]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論述是對當前國際局勢的科學概括,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本質上是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種“反轉”和“超越”。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一大批新興國家開始成為知識、技術、信息的生產源和傳播源,延續(xù)幾個世紀的“大西洋時代”已經演變?yōu)榇笪餮蠛吞窖蟆皟裳蟆辈⑴e并重的新時代。長期以來以發(fā)達國家“治人”、發(fā)展中國家“治于人”的全球治理格局也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趨向。尤其是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斷發(fā)展完善和一些轉軌國家在制度上的不斷探索,世界范圍的思想、觀念、制度、模式也呈現(xiàn)日益多元的格局。[15]大變局帶來大挑戰(zhàn),也帶來大機遇。在中西文明此長彼消的轉折時刻,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因勢乘便,積極作為,不僅實現(xiàn)“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而且實現(xiàn)“為世界謀大同”這一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這是擺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的重大時代課題。建成文化強國,就是對這一課題的重要回答。只有建成文化強國,恢復文化自信,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完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中國才能夠、也才有資格為整個世界作出更大的文明貢獻,才能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找到重歸安寧的定海神針。

三、中華文化學院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路徑探討

在“大文化”觀念下,“文化自信”成為對全黨全社會各項工作的整體性要求,而不是局限于文化工作領域,不是僅對文化工作者和文化部門的要求。同樣,文化強國建設的主體,也絕不局限于狹義的文化部門。中華文化學院雖然隸屬于統(tǒng)戰(zhàn)系統(tǒng),但在文化強國建設中責無旁貸。1997年,為適應向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傳播中華文化的需要,經中央有關部門批準,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加掛“中華文化學院”牌子,成為唯一一所以“中華文化”命名的中央級教育機構,此后地方社會主義學院紛紛跟進,在中華文化教育、研究和交流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時代變遷,學院的地位、職能定位也不斷作出調整。201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印發(fā)《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專門辟出一章闡述“中華文化教育、研究和對外交流工作”?!稐l例》第四十條明確規(guī)定:“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和地方社會主義學院,經批準可以加掛中華文化學院和地方中華文化學院牌子,開展以愛國主義為宗旨,以中華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研究和對外交流活動?!保?6]這不僅為各級中華文化學院的成立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極大地拓展了中華文化學院的職能范圍——從此前側重港澳臺海外統(tǒng)戰(zhàn)領域,轉變?yōu)閷y(tǒng)戰(zhàn)各領域的全覆蓋。近年來,中華文化學院在教學、研究和對外交流活動中充分注重中華文化,實際上在文化強國建設方面進行了獨特探索。放眼未來,相信獲得全新定位的中華文化學院,能夠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貫徹落實《條例》的具體要求,在豐富的實踐中繼續(xù)深入探索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具體路徑。

(一)以“兩個相結合”為指導,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必須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重要論斷[17]。長期以來,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的理解是前一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從“一個相結合”發(fā)展到“兩個相結合”。事實上,早在2017年十八屆中央紀委向中國共產黨十九大所作的工作報告中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華相融合、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18]。這個表述已經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密切關系,但是在語氣上還是描述性的,描述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的一個重要特征。而“兩個相結合”重要論斷已經不是一種描述或總結,而是對未來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提出了總體性實踐要求。這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一項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

從歷史實踐上看,面對近代以來西方文明的巨大挑戰(zhàn),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華文明所遭受的整體性危機,中華民族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進程,才實現(xiàn)了中華文明在現(xiàn)代的更始重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建了中華文明的“大一統(tǒng)”格局,而且在實質平等的基礎上奠定了中華文明的現(xiàn)代形態(tài),使中華文明以現(xiàn)代國家的形式得以更新和重建,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更是恢復了一個古老文明應有的文明自信心和自豪感。從理論角度來說,中國馬克思主義是在與20世紀各種學術思潮和流派的相爭、相融中逐漸成為現(xiàn)代思想和文化主流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興起和創(chuàng)建的歷史,同時也是它在現(xiàn)當代中國前途和道路選擇中確立自身主導和引領地位的歷史,即馬克思主義奠定它在近現(xiàn)代中國新“道統(tǒng)”地位的歷史。[19]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交鋒、吸收、融合的過程,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把馬克思主義這一外來文化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激活和改變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同時,如果深入思考,會發(fā)現(xiàn)“兩個相結合”其實是內在一致的。因為“中國化”中的“中國”,并不僅僅是當下14億多人組成的現(xiàn)實共同體,還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歷史文化共同體。對于這個高度重視歷史書寫、擁有數(shù)千年幾乎不間斷編年史的國度而言,歷史從來不是過往陳跡。那些往昔歲月留下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精神力量,依然深刻地塑造著現(xiàn)實的方方面面。在這個意義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本身就是“中國具體實際”不可分割的構成性要素——就像巍巍冰山下龐大的基底,就像參天樹木下繁雜的根系。

基于上述原因,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過程中,我們要以“兩個相結合”為指導,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社會主義學院與中華文化學院是“兩個牌子,一套人馬”,前者指向馬克思主義,后者指向中華文化。因此,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可謂名正言順。近年來,學院抓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社院之魂”,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獨特性和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的結合點,以學科建設為抓手,構建“四個自信”學理體系,打造共識教育核心課程,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中華文化學院可圍繞文化強國建設的理論需要,對一些重大問題展開深入研究。比如,闡釋好“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20],“中國共產黨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和精神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延續(xù)”[21]。比如,深刻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的內在契合點,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落到實處。同時,對馬克思主義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過時論”“無用論”以及“以儒代馬論”等錯誤論調,有必要組織力量予以堅決批判,澄清理論認識上的誤區(qū)。

(二)以文化認同達成政治共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出貢獻

長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國家,以經濟實力為后盾,利用互聯(lián)網和大眾傳媒等輿論工具以及信息技術壓制,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世界和社會主義國家輸出和推銷西方主流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以及社會制度。它們把自身地域性價值包裝成所謂“普世價值”,視之為唯一正確的價值觀念,試圖強加于非西方國家。由于在話語體系中占據著“普世價值”高地,美西方長期儼然以“救世主”自居,呈現(xiàn)出道德上的優(yōu)越感,但究其一系列行徑實質,不過是一種以“文化滲透”為主要手段的文化帝國主義、文化霸權主義和文化殖民主義,目的是侵蝕和摧毀其他非西方文化,進而削弱其他國家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維護美西方在不平等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中的霸權地位。

面對不同于自身的社會主義中國,美西方敵對勢力長期采取“和平演變”戰(zhàn)略,而文化滲透更是重要手段。美國主張“將70%的力氣用于攻心戰(zhàn)”,要對中國進行“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尤其是面對中國經濟近年來的快速增長和綜合國力提升,一些美西方國家基于西方文明的“零和博弈”思維,更是感到巨大壓力,于是加緊向中國輸入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等,試圖攪亂中國人的價值觀念,進而削弱中華民族凝聚力,破壞中國的文化安全。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鄭重宣告:“中華民族擁有在5000多年歷史演進中形成的燦爛文明,中國共產黨擁有百年奮斗實踐和70多年執(zhí)政興國經驗,我們積極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歡迎一切有益的建議和善意的批評,但我們絕不接受‘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說教!”[22]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泵鎸γ牢鞣郊泳o“分化”和“西化”中國的圖謀,我們必須強化自身核心價值體系,增強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才能維護和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因此,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也成為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社院建院60周年的賀信中要求,“堅持‘社院姓社’,突出政治培訓,強化政治共識,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23]。這從根本上指明了社院抓的就是“共識教育”。《條例》強調構建“政治共識教育”“文化認同教育”“能力素質培養(yǎng)”有機結合的教學布局[24]。近年來,中華文化學院一方面開展以“五史合一”為引領的政治共識教育改革,另一方面開展以“十個講清楚”為主要內容的文化認同教育。二者一縱一橫,相互配合,搭建起政治共識教育和文化認同教育的立體體系。該課程體系追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明傳統(tǒng),突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的歷史邏輯,最終達成“以文化認同增進政治共識”的教學目的,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功效。在文化強國建設過程中,中華文化學院還可進一步對課程體系予以優(yōu)化和細化,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是個人層面的第一個價值要求;在社會主義學院的院訓中,“愛國”是第一項內容?!稐l例》規(guī)定,“愛國主義”是中華文化學院的宗旨,規(guī)定學院應當“面向民族、宗教界等人士開展中華文化教育培訓,進行文化引領,以文化認同增進國家認同、民族認同”[25]。在文化強國建設中,中華文化學院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力量。這需要充分發(fā)掘中華文明的豐富內涵,通過中華文化認同促進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比如,可立足中華文化“尚和合”的傳統(tǒng),講清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歷史過程,講清楚中華文明包容性和延續(xù)性的內生性動力,講清楚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最終講清楚“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fā)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26]。

(三)加強對各領域統(tǒng)戰(zhàn)成員的人文和道德教育,發(fā)揮其引領和帶動作用,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作出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極大地釋放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因為人們可以把自己的勞動與收益直接掛鉤。但是,市場經濟利潤至上、等價交換、物質先行等法則,也打開了自私自利、一切為己的功利化閘門,使得自利主義、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縱欲主義等思想觀念大行其道。當此之際,原有的單一道德權威崩塌,不足以為人們提供充分的道德行為依據。當私欲如洪水奔涌,而原有的閘門不足以有效阻擋,新的閘門一時間未能建好,道德失范的問題就越發(fā)嚴重。為了追逐利益,不少人不顧道德,違背良心,不擇手段地濫用現(xiàn)代科技制造假冒偽劣。整個社會也彌漫著功利化氛圍。曾經一度,官員腐敗、學術造假、地溝油泛濫等突破道德底線的事件,讓人們普遍地陷入不安全感。網絡時代輿情的迅速發(fā)酵,也會放大一些負面事件的影響,在公眾心中造成戾氣和怨氣。人們相互之間缺乏信任,誠信缺失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很多人存在一個思想誤區(qū),認為市場經濟與道德相互矛盾。實際上,市場經濟不能離開道德。寫作《國富論》的亞當·斯密,還寫過《道德情操論》。誠然,資本追逐利潤,個人也有追求私利的一面,市場經濟表面上似乎排斥道德。但是,市場經濟要想獲得長久發(fā)展必須依靠道德,否則市場經濟會因誠信缺失產生超出整個社會承載能力的交易成本,從而讓自身變得難以為繼。改革開放以后,一方面經濟活動的市場化使得公民的“公德”在“需求側”變得愈發(fā)重要,另一方面“公德”在“供給側”卻沒能跟上——“文化大革命”中人與人之間的批斗揭發(fā),破壞了此前基于傳統(tǒng)習俗的人倫關系,而基于革命文化的道德在市場化的初期又遭遇被解構的危機。公德缺失的結果,就是各種道德失范現(xiàn)象的頻發(fā)。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想獲得長期良性發(fā)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變得至關重要。

統(tǒng)戰(zhàn)成員尤其是黨外干部聯(lián)系著各個方面和領域的人民群眾,提升他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修養(yǎng),有助于發(fā)揮其在道德上的模范帶頭作用,在各個方面和領域帶動公民道德素質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統(tǒng)一戰(zhàn)線擺在重要位置”,要求在新的征程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27]。中華文化學院近年來注重為各領域統(tǒng)戰(zhàn)成員講授中華人文精神,尤其是講清楚中華文化“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的特點,既反對宗教極端主義,又批判消費主義,注重挺立起人的道德主體性。而“領導干部政德修養(yǎng)與治國理政”“中華傳統(tǒng)經典與領導干部人文素養(yǎng)”“民主黨派的廉政建設與政德修養(yǎng)”等課程,則注重對黨外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政德教育。未來,中華文化學院可以進一步研究闡釋中華文化的獨特創(chuàng)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發(fā)掘中華文化的道德基因,進一步加大對統(tǒng)戰(zhàn)成員尤其是黨外干部的道德教育力度,使其更好地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四)凝聚文化界代表人士力量,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為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貢獻

在物質匱乏的時代,人們將全副精力投入物質生活的改善之中,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整體上處于自我壓制狀態(tài)。然而,“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28],物質生活一旦得到基本滿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便立即凸顯出來。因為人性中除有滿足感性欲望的一面,還有自我精神提升和價值實現(xiàn)的需求。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懊篮蒙钚枰彪x不開物質的基礎,但也包含精神文化的要素。事實上,也只有基于文化上的充實,人民才能展開對“美好生活”的豐富想象。在物質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如果人們還是習慣于追逐利益的心理慣性,就會突然喪失生活目標,整個社會也因此出現(xiàn)思想空虛、價值觀虛無等精神危機。在文化強國建設中,我們要立足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人文教化傳統(tǒng),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宗旨,解決好文化領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積極促進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要通過不斷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增強人民群眾在文化方面的獲得感。近年來,中華文化學院組織了書法、國畫、中醫(yī)、詩詞、演藝等多個文化領域代表人士的培訓,向他們講授“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29]的重要要求,為確保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性作出了貢獻。

為了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為中華民族找到安頓心靈的精神家園。所謂創(chuàng)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xiàn)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xiàn)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所謂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30]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指出:“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保?1]《條例》指出:“社會主義學院應當深入研究中華文化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基本走向,深刻闡釋中華文化的獨特創(chuàng)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為增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創(chuàng)造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支持?!保?2]近年來,中華文化學院集中力量組織“中華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系列活動”,先后組織傳統(tǒng)服飾專場、古琴專場、武當太極專場、詩詞專場、雅樂專場、茶道專場、話劇專場、中醫(yī)專場、京劇專場、古建筑專場、故宮文化專場、中醫(yī)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專場、國樂專場、傳統(tǒng)相聲專場等十余場活動。這些活動大多堅持講座和展演相結合方式,讓學員在理性思考之外,還能通過直觀、感性方式,現(xiàn)場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巨大魅力,成為學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受到學員普遍歡迎,獲得媒體廣泛報道。未來,中華文化學院還可以探索更加多樣化的中華文化傳播形態(tài),尤其是結合傳播方式網絡化、受眾年輕化的特點,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方面做出更大膽的嘗試。

(五)助推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作出貢獻

放眼世界,一方面,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這勢必改變舊有的、不合理的國際秩序和國際格局,注定要遭到來自美西方的圍追堵截。近年來,美西方所謂“帝國論”“銳實力”等妖魔化的宣傳,就是這種心理的投射。如果任由這些言論蠱惑人心,勢必影響國際輿論環(huán)境,不利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順利推進。因此,我們必須以基于中華文明的文化自信積極回應意識形態(tài)挑戰(zhàn),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駕護航。另一方面,當前全人類都面臨經濟斷層、社會撕裂、宗教沖突、種族矛盾、民粹抬頭、恐怖主義、環(huán)境污染、氣候變化等諸多共同挑戰(zhàn),面臨收入分配不平等、發(fā)展空間不平衡、數(shù)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全球發(fā)展失衡問題,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對全人類在生存安全層面構成整體性威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當前,世界格局加速演變,傳統(tǒng)安全和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層出不窮,國際形勢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全球性威脅和挑戰(zhàn)需要全球性應對?!薄懊鎸θ祟惷媾R的挑戰(zhàn),世界各國應該加強團結而不是制造隔閡、推進合作而不是挑起沖突,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保?3]西方文明以個體為本位,強調權利倫理,民族國家格局又具有各自為政、各利其利的局限。而中華文明以共同體為本位,強調責任倫理,深具天下關懷,追求六合同風、四海一家,能夠為達成全球層面的公共性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一直追求和傳承的理念,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共產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34]

在這種背景下,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有為才能有位,只有為人類文明作出實實在在的更大貢獻,才能切實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2020年,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加強新時代海外統(tǒng)戰(zhàn)工作意見》和《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規(guī)劃》,為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提出具體要求?!稐l例》規(guī)定:“社會主義學院應當打造海內外學術交流平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展示好中國形象,助推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在凝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fā)揮應有作用?!保?5]近年來,中華文化學院主動作為,對中西文明比較、中西政黨制度比較、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點熱點難點甚至敏感點展開集中攻關,研發(fā)“中西文明比較”系列核心課程,取得一系列原創(chuàng)性成果。學院接待美國、泰國、南蘇丹等國政府高層或民間團體來院參訪交流,開設相關課程為其講授中華文化和中國政黨制度。學院還成立中華文明研究中心,與院外、海外科研機構聯(lián)合開展學術項目,組織中外學者召開“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和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高層次、大規(guī)模的學術活動,廣邀海外友好知名政要和學者到學院開設講壇,取得強烈的社會反響。未來,隨著疫情的好轉,除持續(xù)推進上述項目外,中華文化學院還可以進一步推進一些項目,如加強與海外有密切聯(lián)系的相關機構合作,緊密圍繞“講好中國故事”主題,通過外派教師“送課出國”、組織中西方對話類學術會議等形式,切實推進海外統(tǒng)戰(zhàn)工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

四、結語

近代以來,中華文明處在“古今中西”的巨大張力中。面對因“西”(西方文明)的挑戰(zhàn)而出現(xiàn)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華文明)再也不能固守“古”(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必須學習“西”(西方文明),經歷痛苦的轉型,才能獲得“今”(現(xiàn)代化)。但是,歷史實踐證明,學習西方不等于西方化,而是要實現(xiàn)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斷流、以國家形態(tài)傳承至今的悠久文明,中華文明通過學習“在西方的反西方,在資本主義的反資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經受住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嚴峻考驗,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穩(wěn)健身姿,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世易時移,曾經被視為“封建落后”的“古”(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歷經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之后,與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價值觀層面一氣打通,在“今”中獲得蓬勃生機。事實上,這種動態(tài)的、綿長的“生長”能力,正是強調“天地之大德曰生”[36]的中華文明的根本特征——面對春秋時代的禮壞樂崩,孔子通過高揚仁道,孟子通過力主“性善”,為中華文明奠定價值準星;面對佛教帶來的虛無主義傾向,南宋朱熹通過高揚“天理”,明代王陽明通過提出“良知”,堅守了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面對西方文明的全方位挑戰(zhàn),中國共產黨人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進程,實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更始重生。中華文化并不是靜止、僵化的存在,而是在一次次應對時代問題的過程中,才得以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放眼歷史,文明此消彼長,亦屬常道。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層面之所以出現(xiàn)諸多危機和挑戰(zhàn),根源在于主導當今世界的、個體本位的西方文明——雖然其曾經因強調個體自由而有助于民主和科學,但今天卻日益陷入“分”與“爭”的泥潭,難以為世界供給“和”與“合”等公共物品。經濟層面以追逐個人私利為底色的資本主義,政治層面以維護資本利益為取向的黨爭民主,國際層面以各自為政、各利其利為基調的民族國家格局,從根本上導致無法達成更高層次、全球層面的公共秩序(當前新冠疫情所導致的全人類公共健康危機中,中西文明不同的應對策略及其效果,更是極其清晰地證明了這一點)。西方文明為促成人類在社會經濟生活層面的全球化作出了偉大的歷史貢獻,但卻無力進一步為全人類和諧相處、團結一致提供思想支撐。這正如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說,西方世界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后發(fā)展出的是工業(yè)主義、技術主義,在政治上則是民族主義。西方在經濟和技術上影響和征服了全球——通過工業(yè)和技術的全球擴散,人類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地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卻留下了政治上的民族國家林立世界的超級難題。[37]而新時代的“中”(中華文化),以“馬”(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結合“古”(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文明傳統(tǒng),歷經“今”(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生動實踐,并學習“西”(西方文明)在科學和民主等方面的優(yōu)點,既融匯“古今中西”之“長”又超越“古今中西”之“別”,遂日益呈現(xiàn)出蓬勃包容之氣象。

新時代的中華文化,對內對外都具有至關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一方面,當代世界總體上仍以民族國家格局為主導,對于謀求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而言,中華文化具有文化認同和精神家園的重大意義,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支撐;另一方面,對于面臨諸多危機和挑戰(zhàn)的當今世界而言,急需全球治理層面的公共物品,而基于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中華文明天下理念與和合思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想與實踐,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案。于是,近代以來受盡列強欺凌的中華民族,一方面需要在西方面前挺直腰桿、恢復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公民道德素質,實現(xiàn)民族復興;另一方面還要超越愛恨、以德報怨,承擔一個文明型大國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深沉擔當。在這個意義上,新時代的文化強國建設,面對的是兩個“大變局”——不僅是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結題”,也是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開題”;指向的是兩個“共同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而“為民族謀復興”,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為世界謀大同”。并且,第一個“共同體”是對第一個“大變局”的回答,第二個“共同體”是對第二個“大變局”的探討。在這個意義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像某些西方大國所擔心的那樣,要走以往大國崛起、謀求霸權的老路,更不會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而是要為人類各個文明尋求一條和諧共生的新路。在這個意義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具有根本上的文明史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具有“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特征。尤其是面對“后疫情時代”的諸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這種意義和特征必將得到進一步呈現(xiàn)和凸顯。正如湯因比多年前所預料的那樣:“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中已經證明了,依靠文化和文明的力量,可以將億萬人民根據文化情感紐帶的聯(lián)系,而組織在一個以天下主義和世界主義為文明基準的國家?!保?8]“西方觀察者不應低估這樣一種可能性:中國有可能自覺地把西方更靈活、也更激烈的活力與自身保守的穩(wěn)定的傳統(tǒng)文化熔為一爐。如果這種有意識、有節(jié)制地進行的恰當融合取得成功,其結果可能為人類的文明提供一個全新的文化起點?!保?9]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華文化學院(社會主義學院)擁有的“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這兩個金字招牌,日益呈現(xiàn)出厚重的分量。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大文化”觀,面對兩個“大變局”,圍繞兩個“共同體”,新時代的中華文化學院具體如何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本文不過拋磚引玉,期待學者同仁在實踐基礎上繼續(xù)深入探討?!?/p>

猜你喜歡
大變局中華文明中華文化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2022年養(yǎng)豬業(yè)或將迎來“大變局”
站在日本的講臺上傳授中華文化
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疫情疊加影響的若干看法
華僑圖書館將建海外漂流站 讓中華文化傳播海外
以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路徑思考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莫耶與沈醉 大變局下的小戀曲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双柏县| 凌云县| 冀州市| 大庆市| 安康市| 安阳县| 边坝县| 赣榆县| 江口县| 呼玛县| 古丈县| 玛曲县| 泰兴市| 宝清县| 绥滨县| 溧阳市| 浏阳市| 永寿县| 资源县| 衡东县| 德化县| 和平区| 刚察县| 资阳市| 凤台县| 双流县| 星座| 潍坊市| 朝阳市| 新干县| 荔波县| 墨江| 枣阳市| 六枝特区| 京山县| 温宿县| 九江县| 万州区| 钦州市| 慈溪市| 突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