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力 楊靜
陳岡走進書房,坐到書桌前,小心翼翼地取出三本厚厚的紀念冊,一頁一頁翻開,就像是推開一扇扇回憶的大門。紀念冊里保存的是他30年來收集的160枚長征主題紀念封,每枚紀念封上都有一位老紅軍的親筆簽名和題詞。紀念封被細心地裝上封套,按簽名者的部隊番號和簽名日期編排。
一個念頭,與時間賽跑
今年52歲的陳岡是江西省核工業(yè)地質(zhì)局的一名普通職工,他的業(yè)余愛好除了集郵,就是研究歷史。
1983年,當時還是毛頭小伙子的陳岡在北京參加一個郵展,迎面碰上了受邀前來的蕭華上將。正當手足無措之時,陳岡摸到了口袋里新買的紀念封,于是鼓起勇氣遞了過去:“蕭將軍,我從江西來,能不能幫我題個字?”蕭華笑著接了過去,爽快地簽上名字和日期。
事情雖然已經(jīng)過去30多年,陳岡今天回想起來依然十分激動。在返回南昌的火車上,一個想法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里:江西有那么多的老紅軍,他們是長征精神的絕佳詮釋者,能不能用簽名紀念封的形式,把這些老戰(zhàn)士的簽名、故事、影像留存下來,讓長征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更鮮活?陳岡開始找尋紅軍老戰(zhàn)士,一有線索,他就想方設(shè)法聯(lián)系上,然后登門訪問,拜托他們在紀念封上簽名和題詞。
紅軍戰(zhàn)士們大多年事已高,很多人方言濃重、口齒不清?!懊看卧L問前,都得提前幾天查閱資料,做足案頭工作,挑選主題與每位老紅軍經(jīng)歷相關(guān)的紀念封;訪問回來后,還要花上很長時間把他們口述的故事整理出來,尤其是部隊番號、地名以及人物這些關(guān)鍵要素,需要通過查閱資料反復核實?!标悓@樣告訴記者。
在尋訪期間,有好幾位原本約好了登門拜訪時間的老紅軍,因事推遲,最終沒來得及見面就去世了?!坝X得特別遺憾?!标悓f,“后來只有一個念頭,與時間賽跑!這些老戰(zhàn)士,也許一次睡著后,就不再醒來,再晚就來不及了?!弊钭岅悓袆拥氖牵瑹o論是曾經(jīng)叱咤戰(zhàn)場的將軍,還是解甲歸田的普通戰(zhàn)士,他的“冒昧打擾”從未被拒絕。相反,不少老紅軍還積極幫他搜集資料、提供線索?!耙晃唤辛志S的紅軍女戰(zhàn)士告訴我,這件事情太有意義了,她一定要幫我把這件事情做好。”陳岡回憶道。
一種信仰,融進了血脈
在每一枚紀念封的下方,陳岡都附上了簽字人的照片和簡歷。這些照片,是他從各個渠道收集而來:有在訪問過程中拍攝的,有從檔案館里翻拍的,還有從舊的文學刊物、報紙上剪下的。
照片上,87歲的紅四方面軍老戰(zhàn)士向子龍抿著嘴唇,白發(fā)根根豎立。紀念封上“紅軍萬歲”四個大字剛勁有力。
陳岡至今仍清晰地記得13年前和向子龍見面時的畫面。老人挽起褲腳,露出的腳踝彈痕累累,他的身上有大大小小數(shù)十處傷疤,他一直被病痛所折磨??僧斃先酥v起在甘肅岷縣遭遇敵機轟炸的往事時,依舊爽朗大笑,臉上的皺紋跟著一上一下地顫抖。他向陳岡描繪起當時的場景:“周圍到處彈片亂飛,突然‘嘭地震響了一下,身上的衣服炸沒了,腰帶也被彈片鏟去了,我伸手往頭一摸,還好,腦袋還在,肚子還在,還能繼續(xù)革命!”
照片上,時年102歲的紅軍老戰(zhàn)士李建發(fā)身著白襯衣微笑著。紀念封上,他字跡清晰地寫下曾經(jīng)的部隊番號:紅六軍團五十三團。李建發(fā)是陳岡采訪過的老紅軍中年齡最大的,那次見面時,他握著木棍,“嚯嚯”地喊出聲,模仿當年怎樣和敵人拼刺刀?!拔疫@一輩子,就是跟黨走”,在和陳岡聊天的過程中,李建發(fā)始終重復著這句話。他告訴陳岡,長征時幾乎每天都在行軍,當時心里只有一個信念:一定不能掉隊,走過去就是勝利!一年后,老人就告別了人世。
照片上,時年97歲的少將湯光恢頭戴黑色的毛線帽,神情專注地書寫著,布滿皺紋的眉宇間依稀能看見往昔鏖戰(zhàn)沙場、戎馬倥傯的模樣。陳岡上門拜訪時,湯光恢正在醫(yī)院接受治療,躺在病床上休息。他示意陳岡坐下來,拿起紀念封,看到封面印刷的新四軍軍部時,老人的眼睛里突然有了不一樣的神采,他聲音提高了八度:“這是我曾經(jīng)工作過的地方!”題字前,老人沉吟了許久,最終,在紀念封上顫抖地寫下了“萬里長征 豐碑永存”八個字。
“紅軍長征,幾乎每天都有戰(zhàn)斗,每天都有犧牲。盡管時隔遙遠,和我交談時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無法準確回憶起戰(zhàn)友的名字,說清楚某一場戰(zhàn)役的具體情況,但不畏艱險、視死如歸、一往無前、堅定信念的高貴品質(zhì)已經(jīng)和‘長征這兩個字一道,深深刻在他們骨子里?!标悓鶑闹懈惺艿搅诵叛龅牧α俊?/p>
一次對話,精神的洗禮
同簽名紀念封一起精心保留的,還有每次訪問時積累的筆記,那些筆記本的頁邊已翻卷,內(nèi)頁泛黃,但陳岡仍不時地翻開讀一讀。
“戰(zhàn)斗、犧牲、饑餓……”陳岡說,在回憶長征時,老紅軍劉達迎首先想到的,是這些令人發(fā)顫的字眼。
長征路上,劉達迎先在中央紅軍后衛(wèi)部隊,后來調(diào)到紅四方面軍,一直擔任衛(wèi)生員。
劉達迎告訴陳岡,14歲時,自己逃離地主家參加革命,“不參加革命,就沒有活路”。同村有100多人參加了紅軍,包括劉達迎的五個親戚,但“只有我一人活了下來”。
“滿地的傷員,滿地的血。”劉達迎永遠忘不了廣昌戰(zhàn)役的悲壯與慘烈,“傷員太多了,怎么也包扎不完?!?8天血戰(zhàn),紅軍傷亡5000余人,終未能守住中央蘇區(qū)的門戶廣昌。
對后來的湘江之戰(zhàn),劉達迎用“劫難”這個詞來形容。為掩護紅軍主力突圍,紅三十四師與數(shù)倍于己的敵軍殊死搏殺,全師6000多名將士幾乎拼光。
“湘江里全是犧牲的戰(zhàn)士,江邊、樹上、草叢到處是尸體,江水被鮮血染紅?!崩先藴I光閃閃,“千萬不能忘記他們??!”
在漫長的收集和訪問、整理過程中,陳岡還結(jié)識了一對紅軍夫妻。丈夫況步才,湖北紅安人,紅四方面軍老戰(zhàn)士,曾任周恩來警衛(wèi)員,參與組建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妻子杜文凱,四川南江人,也是紅四方面軍老戰(zhàn)士。兩人在長征途中相識相愛,并組建了家庭。在他家中,況步才講述了過雪山的危險情形。一天晚上,狂風大作,把部隊刮散了。況步才頂風前行,先后遇到四位戰(zhàn)友。他提議大家原地休息,等風停了再趕路。于是,五人圍坐在一起,拿出隨身攜帶的兩塊破毛氈裹在身上,相互依偎著取暖。第二天,風雪停了,大家從毛氈中鉆出來才發(fā)現(xiàn),半米開外,就是懸崖。
“金沙江流水響叮當,常勝的紅軍來渡江。不怕水深河流急,不怕山高路又長……”在陳岡離開的時候,杜文凱以略帶沙啞的嗓音唱起了這首《巧渡金沙江》。這首歌是杜文凱在長征途中學會的,那時,她才二十來歲。而采訪的時候,她已經(jīng)80歲,步履蹣跚。
陳岡說:“每一次對話,已成為一次精神世界的洗禮?!?/p>
一份初心,永遠的傳承
160張簽名紀念封,160位老紅軍,160個動人故事。
這些年,陳岡帶著他的簽名紀念封,越來越頻繁地走進中小學,和孩子們講簽名紀念封背后的故事。陳岡表示:“我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年輕一代了解紅軍,記住長征,追尋初心、堅守恒心、激發(fā)信心,讓長征精神永遠傳承下去?!?/p>
陳岡說,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將這些簽名紀念封和故事整理出書。要像老紅軍況步才題詞中寫的那樣:“用革命的事跡來教育我們的后代,永遠當一個革命者!”
責任編輯 / 程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