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飛
編者按: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本刊特開辟“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永遠跟黨走”專欄,整理刊發(fā)革命先烈及后人一心向黨、矢志不渝的動人事跡,以此追憶先烈、激勵后人,讓“永遠跟黨走”成為我們永久的血脈基因。
在湖南常德的一面石墻上鐫刻著這樣一首詩:“一夜風云變,上海大屠殺。爾琢拔刀起,血誓效討伐。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發(fā)?!边@短短的詩行,是烈士王爾琢投身革命、終身向黨的真實寫照。
王爾琢,1903年生,湖南石門人。他曾就讀于黃埔一期,是周恩來最看重的學生之一,并經(jīng)周恩來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他先后參加北伐戰(zhàn)爭、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后來又隨朱德、陳毅上了井岡山,歷任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師參謀長、紅四軍參謀長,是工農(nóng)紅軍最年輕的參謀長。他曾慨然明誓:革命不成功,堅決不剃須。由此被眾人贊譽為“美髯公”,又被笑稱為“中國的馬克思”。1928年8月25日,王爾琢在江西崇義縣思順圩追勸叛徒時毅然高喊:“我是王爾琢,你們不要害怕,我是來接你們的!”聽到王爾琢的聲音,許多戰(zhàn)士紛紛跑了回來。叛徒袁崇全見勢不妙,舉槍向王爾琢射擊,一梭子彈擊中了王爾琢胸部,年僅25歲的王爾琢當場倒在血泊之中。
1923年10月8日,王爾琢與青梅竹馬的鄭鳳翠攜手走進婚姻殿堂。然而,幸福恩愛的蜜月生活只持續(xù)了短短3個月,王爾琢便離家別妻赴黃埔軍校學習。臨別時,王爾琢對已有身孕的妻子說:“生兒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兒取名摘祚,生女取名桂芳?!钡l也沒有料到,這次分別竟成了這對蜜月夫妻的永訣。
1927年初,王爾琢隨北伐軍到達武漢。雖然軍旅勞頓,但他卻時刻牽掛著遠在家鄉(xiāng)的妻子和從未謀面的女兒。他托人在武漢黃土坡21號租了一間房,然后給妻子去信,要她們母女到武漢團聚。不料,“四一二”風云突變,戰(zhàn)功顯赫的北伐軍將領成了被通緝的“中共要犯”。王爾琢來不及在武漢等待妻兒的到來,就只身潛往上海尋找黨組織。
鄭鳳翠帶著幼女桂芳歷經(jīng)千辛萬苦抵達武漢,滿懷期待地來到他們相約的小屋,可丈夫卻音訊全無。在百般打聽王爾琢消息無果后,她極度失望地帶著女兒默默回到湖南老家。行前,她給丈夫留下了一封信:“我和你的女兒小桂芳,于二月初二從家動身,在長沙住了三個月,直到二十八日,才好不容易來到武漢,來到你約我和桂芳會面的地方。不知你到哪里去了,沒有見到你,小桂芳心里很難過……”
數(shù)日后,王爾琢來到相約之地,卻是人去樓空。讀到妻子情意綿綿又略帶哀怨的信,王爾琢不禁滿懷歉疚。他當即拿起筆,給父親寫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鳳翠母女此次來漢,未謀一面,深為憾事。兒何嘗不想念著骨肉的團聚,兒何嘗不眷戀著家庭的親密,但上海、長沙烈士們殷紅的血跡燃起了兒的滿腔怒火,亂葬崗上孤兒寡母的哭聲斬斷了兒的萬縷歸思。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兒已決意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鳳翠娘家父母雙亡,望大人善待兒媳,見鳳翠如見兒一般……”
這是王爾琢的最后一封家書,也是他給親人留下的遺言。王爾琢在信中,既深情表露對妻女的憐愛,更鄭重坦陳“以身許國”的心跡,實際上寫了一封“托孤書”,充分表達了革命者在家庭與國家命運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寧可舍小家為大家的偉大情操,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頭可斷、血可流,革命理想不能丟的忠貞志向。
王爾琢犧牲后,毛澤東曾寫下挽聯(lián):“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后如何?得到勝利始方休!”2009年9月,王爾琢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
責任編輯/滕 ?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