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錡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毛詩》
大自然里有許多奇妙的聲音,會引起不同人們聽覺的興趣。如水手喜歡聽濤聲,獵人喜歡聽獸鳴,牧童喜歡聽黃雀的歌唱,莊稼人喜歡聽田禾的拔節(jié);至于從宋玉作《風(fēng)賦》,歐陽修作《秋聲賦》以來,喜歡聽風(fēng)雨蟲鳴的人就更多了。蘇東坡坐亭聞雨,欣然賦《喜雨亭記》;清朝的福格一輩子喜歡聽雨聲,最后將他的一本筆記文學(xué)索性題名為《聽雨叢談》。最莫名其妙的恐怕要數(shù)三國時“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一生愛聽驢叫。甚至在他死后,為了安慰他的亡魂,曹丕競領(lǐng)了一伙文士,在他的墓地大學(xué)了一陣驢叫,實在是有點滑天下之大稽。
不錯,古往今來喜歡聽風(fēng)聲雨聲的人,委實是屢見不鮮的。但喜歡聽雪者則似乎罕有所聞。唐朝的王維可能聽過一回吧?因為他畫的《袁安臥雪圖》就是一個證明。那雪景里還陪襯著幾棵芭蕉,我想那一定是雪打芭蕉的微妙音響,勾起了詩人兼畫家王摩詰的某些情思,因而才有了這“神來之筆”吧!
當(dāng)然,我說聽雪者“罕有所聞”,并非是說壓根兒就沒有,也不是說只有畫過雪里芭蕉的王維才是絕無僅有的一個例子。我在記憶里搜索一番,果然找出了一則詩人聽雪的佳話來:明朝番禺(今廣東)詩人黃哲,初次北上的時候,因為是嶺南人,生平未見過下雪,因而對北方下雪格外感興趣。當(dāng)盤桓旅次的時候,別人都圍著火爐取暖,他卻專門去“倚蓬聽雪”,還稱贊說:“天下奇音,莫過于是?!焙髞砘厝ィ憬ㄔ炝艘蛔ぼ?,起名為“聽雪蓬”。他對落雪的聲音耽戀如此,最后將自己的詩集也命名為《雪蓬集》。人生的聽覺的愉悅,實在是各得其趣??!
天下的事情往往是“無獨有偶”,下邊我要記述的就是我自己親歷的一次聽雪——
那是去年元宵節(jié)的前夕,我和幾位朋友到古城南郊的醫(yī)院去看望一位住院的老同志,當(dāng)告辭出來時,忽然天氣驟變,刮起了一陣清冷的風(fēng),下起了霏霏細(xì)雨。剛才還是風(fēng)和日麗,眨眼又是春寒料峭。一件雨具也沒帶,我們不敢在風(fēng)雨中耽延,連忙跑步鉆進了一輛開赴城內(nèi)的公共汽車,還沒等我們站穩(wěn)腳,汽車便風(fēng)掣電閃地駛進了一片霧蒙蒙的雨幕中。這時,車窗處傳來的風(fēng)聲、雨聲,幾乎連我們面對面講話的聲音都蓋住了。
大約有二十分鐘左右,汽車便到了大雁塔車站,車門一開,忽然涌上來一批穿著五顏六色服裝的青年男女:他們有的挎著照相機,有的提著錄音機。雖然,一個個被雨淋得落湯雞似的,可是都喜笑顏開,興致挺高。用不著介紹,單憑他們的服飾和一口地道的廣東話,就能斷定這是一批回內(nèi)地旅游的港澳同胞。
“最難風(fēng)雨故人來”,看到這批樂呵呵的青年人,我的頭腦里很自然地跳出了這么一個詩句??墒沁€沒等我開口,我的一位朋友已和其中的一位會講普通話的姑娘搭訕上了。
“剛游覽了大雁塔吧?”
“是的?!?/p>
“你們是從哪兒來的?”
“香港和澳門。”
“你們對這座歷史古城的印象如何?”
“挺好!”姑娘禁不住滿懷喜悅地說,“不來這兒,真不知祖國有這么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
這時,一位港澳男青年也插上來,用剛剛學(xué)會的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說:“真好,這兒的一草一木都令人留戀!”
車子繼續(xù)頂著風(fēng)雨朝城內(nèi)急馳著,車窗外的景色已由灰蒙蒙而轉(zhuǎn)為一片混沌。我禁不住說:“想不到,你們第一次來游古城,就遇到這樣一個倒霉天氣!”
“不?!惫媚锓瘩g說,“這樣不是更有趣嗎?”
沒想到她的這句話剛落點,‘‘更有趣”的景象果然發(fā)生了——不知不覺地,車窗外的一片蒙蒙雨霧,頓時化作一場飛雪了。
“雪,雪,雪……”幾位香港的男女青年幾乎不約而同地狂喜般地叫了起來,并一起涌向車窗。
也許是因為天氣驟然變冷的原因,這場“雨攪雪”確有“撒鹽空中差相似”的味道,你聽那小小的結(jié)晶體——霰,打在車窗上乒乒乓乓地脆響吧!
“你們聽!”還是那位會講普通話的姑娘向同伴們喊道,“這祖國北方落雪的聲音多美妙??!”
另一個港澳男青年仄起耳朵聽著:“真的,比咱們那兒雨打芭蕉的聲音還要好聽!”說著,他競打開自己的錄音機,在錄這美妙的音響了。而另外的幾位,則順手打開自己的照相機,在“咔嚓”地為這罕見的春雪拍照,邊拍還邊說:“‘瑞雪兆豐年,祖國又迎來了豐收年啊!”
這時,公共汽車上的乘客,都被這些港澳同胞因聽雪而掀起的一股歡樂的沖擊波,弄得氣氛熾烈起來了。仿佛大家并不是坐著一輛駛往城內(nèi)的普通公共汽車,而簡直是一輛開往遠方的載歌載舞的吉卜賽人的大篷車了!
還是那位會講普通話的姑娘出了個新節(jié)目,她忽然轉(zhuǎn)過頭來,似在對著她的同伴,也似在對著我們,競吟詠般地念道:“我親愛的小傻瓜……”開始這一句還幾乎叫大家愣住了,可是緊接著我便聽清了,她是在朗誦法國大作家喬治-桑在寫給福樓拜那封信上對白雪的贊歌:
……我們埋在雪底下了;我頂愛下雪了:這種白顏色就像一種普通的凈化,室內(nèi)的娛樂越發(fā)親密、越發(fā)甜蜜了。人怎么能恨鄉(xiāng)間的冬天!雪是一年最美麗的景色之一!
啊,我禁不住率先為這位可愛的姑娘鼓起掌來,接著大家也報以熱烈的掌聲。
“一點不錯!”我的朋友補充說,“如果能把其中‘室內(nèi)娛樂一句改為‘車內(nèi)談話,用來概括咱們此時此刻的氣氛,豈不更確切些嗎?!”
我的這位朋友是搞音樂的,我靈機一動,建議他說:“老兄,想來你已經(jīng)捕捉到了落雪的旋律,有機會替這些青年朋友譜一支《聽雪記》吧?”
這一說,港澳的青年男女們齊聲稱好,車上頓時又蕩起一片歡樂。
對于這批第一次來到祖國北方的青年人見到飛雪的喜悅心情,我是完全理解的,這就像我那一年到南方,第一次看到“玉鑒瓊田三萬頃”的大海,聽到“漁陽鼙鼓動地來”似的濤聲一樣,恨不得馭風(fēng)飛升,仰天長嘯!
車子繼續(xù)飛馳著,車窗外雨雪霏霏,眼前已出現(xiàn)了白雪皚皚的城墻和雉堞。這時,我不由得轉(zhuǎn)向這批遠方來的青年人,替他們朗誦了兩句《毛詩》: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眨眼,一年又過去了,剛過了元旦,這古城又是“九冬飄雪遠,六出表豐年”的景象了。也不知道我的那位朋友譜出了《聽雪記》的音樂沒有,可我望著窗外飛舞的雪花,憶起了去年和港澳青年同車聽雪的那段趣事,卻等不及先要來追述一番了。
“沙,沙,沙……”聽著窗外的落雪聲,我也出神了,耳旁似乎又響起了那批港澳青年的歡叫聲。聽說,近來來古城旅游的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比去年更多了,想來,他們之中也一定有些人,會和去年那批港澳青年一樣,為領(lǐng)略到這聽雪之樂而感到無限欣喜吧!
1982年1月6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