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新學期開始,我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組織研發(fā)的自主學習任務單在全區(qū)范圍內鋪開使用。六年級上冊《草原》一課的自主學習任務單“拓展運用”欄目中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活動:“閱讀《風景區(qū)里的扎蘭屯》片段,想一想:如果請你為它配一段背景音樂,你準備選下面三首曲子(《賽馬》《嘎達梅林》和《天邊》)中的哪一首呢?結合文中的語句說說理由?!蔽腋杏X這是一項非常有難度的學習任務,對學生的表現(xiàn)并小抱太大的希望,準備跟他們交流我自己的解讀。
然而,學生的表現(xiàn)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我播完三首曲子,詢問學生答案時,第一個小家伙就給我來了個始料未及:“我覺得應該是《賽馬》。我上網查閱了三首曲子的有關資料,發(fā)現(xiàn)《嘎達梅林》是一首描寫緬懷革命先烈的曲子,《天邊》足描寫男女之間愛情的曲子,所以才覺得《賽馬》最合適”他的回答引發(fā)了主題是否屬于選擇范圍內的激烈爭論:“我反對,題目是要求配上一段背景音樂,沒有說一定要聯(lián)想到創(chuàng)作的主題。”“對,只要看曲子的曲調是否合適就可以了?!痹诮y(tǒng)一思想后,第二個小家伙的發(fā)言又引發(fā)了大家進一步的思考:“我覺得應該是選擇《嘎達梅林》。文章中有一個詞語形容扎蘭屯,那就是‘幽美’,大家想,‘幽’就有幽靜的意思,就應該是非??侦`、舒緩的,所以《嘎達梅林》最合適”看著同學們一個個若有所思又毫無頭緒的樣子,我給出了提示:“大家在選擇曲子的時候有沒有仔細審題?題目中明確要求‘結合文中的語句說說理由’。請大家重新思考一下再給出答案”學生們開始圈圈畫畫,聯(lián)系語言文字發(fā)表看法。比如有同學說:“文中有一個詞語‘陶醉’,說的就是扎蘭屯的景色實在太美了,如同一幅圖畫一樣,不但幽靜,而且美麗。我聽《天邊》的時候,也有一種畫面感,感覺十分搭配?!痹诔浞值谋磉_中,學生走人了文章情境,在語言中走一個來回,體驗到了扎蘭屯的風景之美,樂曲的韻律之美。文章的語言之美。這樣的精彩生成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這也引發(fā)了我的思考。
什么樣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喜歡的?答案是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活動這次成功的學習交流讓我深刻認識到,具有真實情境的任務驅動式學習能很好地觸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思維活動及情感體驗,能促進學生經歷沉浸式的學習過程,在綜合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高階思維的能力。同時,生動的情境會激發(fā)學生對語言深層情感的體驗,將審美情趣、文化品位等融人語言運用之中。在上述案例中,學生由語言文字想開去,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扎蘭屯的風景之美,再將自己的感受和音樂聯(lián)系起來,體驗不同藝術形式的表達魅力,受到了審美熏陶,形象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顯然,這是一項綜合性學習任務,為了彌補知識空白,學生還查閱了關于這三首樂曲的資料,進行了音樂欣賞……主題探究式的學習活動驅動學生綜合運用學得的各項本領,不斷積累學習經驗自然,語文學習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任務要求結合文中具體的文字說說理由,這又要求學生深入閱讀,從文中提取有關信息,并運用信息進行有理有據的表達。從信息提取到理解內化,再到外化表達,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深度學習的過程,學生的思維不斷趨于全面、深刻、豐富。這樣的任務情境設計讓學習活動立體起來,學生不僅學習了運用語言,各方面的素養(yǎng)也得到了和諧發(fā)展。由此可見,我們在深入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應該聚焦核心要素,精心設計任務情境,以此驅動學生展開充分的閱讀、思考和表達活動,進而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無錫市通德橋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田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