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澤睿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寒假時,媽媽帶我到新華書店買了少年版《習近平講故事》。我讀著它,就像乘著一艘小船,從狹窄的河道,駛向了無限廣闊的海洋。
少年版《習近平講故事》針對我們少年兒童的特點,精選出47則故事,內容具體而生動、通俗而深刻,很有吸引力。
當我讀到《信仰的力量》這個故事時,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先烈在生死考驗面前之所以能夠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就是因為他們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堅貞不渝。毛主席一家為革命犧牲了六位親人,徐海東大將的家族犧牲了七十多人,賀龍元帥的賀氏宗親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正因為有了革命前輩們無私無畏的英勇獻身,才有了后來徹底推翻黑暗的舊制度,獲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新中國。
習爺爺在講到江西萍鄉(xiāng)時,提到了一位開國將軍的夫人。她已年近百歲,有著七十多年黨齡,扎根貧困山區(qū)至今,無怨無悔地踐行著一個共產(chǎn)黨人為民、務實、清廉的不懈追求。習近平爺爺親切地稱她為“老阿姨”,這位“老阿姨”的名字就是——龔全珍。
去年,我們紅領巾小記者曾去看望和采訪過龔奶奶。當時,我們這樣問她:“龔奶奶,根據(jù)您和甘將軍的事跡拍攝的電視劇《初心》在中央電視臺熱播啦!看著回憶錄一樣的電視劇,您是什么樣的感受?是不是很想念甘將軍?”龔奶奶說,那天她在甘將軍的墓前坐了很久很久,傾訴了很多很多,直到夕陽西下。她認認真真地向甘將軍做了一次匯報。如將軍所愿,蓮花縣的荒地已變成良田,脫貧攻堅讓蓮花人民過上了好日子,龔奶奶家也住上了新房子,全家人都在保持和傳承革命本色。龔奶奶還說,國家給了她很多很多榮譽,但她覺得很慚愧,因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她深知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同甘將軍是一樣的,她的生命已經(jīng)不屬于自己,而是屬于黨,屬于人民,屬于我們這個可愛的國家!
我時常在想,如果我沒有走近龔奶奶,沒有深入了解她和甘將軍的故事,我肯定很難想象,一位將軍夫人、離休干部,會為丟失一條穿了九年的尼龍褲難過好久,會因女兒給她買了一雙八十多元錢的鞋子念叨個不停,卻用省下來的工資資助了近百名貧困學生,還在全國各地開辦了幾百個“龔全珍工作室”,熱情地為社區(qū)和群眾服務。
龔奶奶沒干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沒說過什么豪言壯語,她只是生活在蓮花這個偏遠小縣城里,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踐行著共產(chǎn)黨員的誓言,堅守著自己的革命信仰。
在少年版《習近平講故事》中,類似的生動事跡還有很多。它們無一例外地詮釋著什么是崇高,展示著什么是信仰,訴說著什么才是共產(chǎn)黨人的價值本色。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明確了少先隊員的目標與信仰,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一個真實、立體、生動的中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指導老師:肖利萍)
點評
寫讀后感的重點是要寫出自己的感受,本文小作者對所讀的原著內容進行了高度提煉,又加入了自己的感受,既讓讀者能了解書本的內容,又激起了讀者去讀原著的興趣,很好地規(guī)避了大段復述原文這種讀后感寫作的通病。本文的另一大亮點就是以點帶面,選取了書中的一個故事,又加上了自己和故事主人公近距離接觸的經(jīng)歷,讀書與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引發(fā)了自己的思考,這種獨特的生活體驗作為讀后感之“感”的素材來源,既難能可貴又很有說服力。正是因為如此,小作者在結尾說到了“信仰”“傳承紅色基因”“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目標,也并不顯得空洞,做到了言由心生、有感而發(fā)。
(占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