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瑩瑩
周仰是一位有著豐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攝影師,從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報道攝影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之后,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作品:《如何變老》記錄了上海一部分老年人的優(yōu)雅生活;《漫長的告別》拍攝了自己的外婆患了阿爾茨海默病之后的日常;《邊角料》則是她對于自己生長的城市上海的記錄。
從2015年拍攝的關(guān)注江南園林的《不朽的林泉》開始,周仰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基于現(xiàn)實、經(jīng)由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的階段,包括后來同樣關(guān)注文化遺產(chǎn)的《神話的遺址》。2020 年,新的系列《一顆星照耀著我們相遇的時刻》以畫冊的形式推出,通過她歷年來旅途中拍攝的風景,向她最愛的偶像——英國學者及作家托爾金致敬。
2020年疫情爆發(fā),一向熱愛游蕩的周仰無法像往年一樣長途旅行,被迫待在家里,開始整理手頭上這些年的“存貨”。從2016年一張在大興安嶺地區(qū)自駕旅游的照片開始,她發(fā)現(xiàn)這些在旅途中隨手拍下來的關(guān)于自然的照片,符合托爾金筆下中洲(Middle-earth)世界的情境,但又跟電影不太一樣。“彼得·杰克遜(PeterJackson)導演的電影已經(jīng)太過深入人心了,對于托爾金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大家還是有自己的想象,沒必要一提到中洲就想到新西蘭。”說起一直去不了的地方,有些遺憾,周仰開玩笑道,“我沒有去過新西蘭,所以心里有點不爽?!?p>
周仰對于托爾金的喜愛源于2013年,她從工作了兩年多的圖片編輯崗位離職,利用夏天去英國短暫居住,并進行當?shù)財z影師的采訪項目。在項目之余,她形容“像是命中注定一樣”,有一天突然想要去買托爾金的《魔戒》三部曲,在查令十字街的舊書店找了好幾家,終于買到了三本不同版次的二手書?;貒?,這套書因為繁忙的工作被放置一旁,沒想到到了年底,周仰意外因為生病住院了。在住院吊點滴的時候,她覺得無聊,又沒法做別的事情,就翻開了這一套改變她世界的書。
《魔戒》不僅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各個自由種族聯(lián)合抵抗黑暗魔君對世界的控制,并經(jīng)由一位小人物之手摧毀邪惡的“至尊魔戒”的故事,而且構(gòu)建了一個非常宏大的、內(nèi)在邏輯具有強大一致性的、看似真實可考的中洲世界。除了人類,這個世界中還有巫師、精靈、矮人、霍比特人,以及邪惡的半獸人、火龍,等等,而且作者也親自手繪了很多地圖,指出敘事中提及的虛構(gòu)地名。
“我前兩天看到一段很好笑的文字,說托爾金的書里30%是風景的描述,30%是敘事長詩,30%是霍比特人的搞笑對話,只有10%是真正的打斗。”這本書里的每一部分,都深深吸引了當時躺在病床上的周仰,讓她暫時忘卻疼痛和無聊的現(xiàn)實,進入了那個遠古時空的世界中。
看過書之后,她又反復觀看電影,甚至電影的背景音樂也聽得滾瓜爛熟。所以在旅途中拍攝的時候,對應眼前的場景,她的腦海里會感應到一段旋律,通過這段旋律立刻就知道自己聯(lián)想到中洲世界中所對應的場景,然后憑著直覺反應拍攝下來。這回歸到了最初她接觸攝影的那種“沖動”上。
“在捷克旅游的時候,我們住的小鎮(zhèn)邊上有一片樹林,下了一晚上的雪,第二天清晨,我們要穿過樹林去博物館。就在樹林中,看到太陽照在了樹枝上,讓我想到了洛絲羅瑞恩(《魔戒》中精靈的棲居地)的場景?!钡@并不是一種刻意的幻想,她說拍攝的真實場景中具有一些“特質(zhì)”,能夠喚起她對于中洲世界的記憶。這些記憶或許是場景化的,也可能是文字化的,甚至“詩性”的;而更重要的是,脫離了當下在旅途中的經(jīng)歷和情緒,不管整個旅途是歡樂或平淡的,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斑@是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即就是你和當下世界的物理性鏈接,而‘離就是你心境層面的脫離?!?p>
最后將所有作品集結(jié)成冊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人影的出現(xiàn)。周仰首先把一些比較近現(xiàn)代的、可辨識的人和建筑排除掉。因為她希望這個情境對于讀者來說是開放的、提供更多想象空間的。而整個編排的順序,則跟著《魔戒》的敘事氣氛走,前段關(guān)于鄉(xiāng)村,有著明快的感覺,中途有些危險或者恐怖的場景,接下來是精靈之地的宏偉與崇高。
在整個畫冊中,她又加入了托爾金在《魔戒》中一些描述風景和場景的文字,或是詩句,對應她在拍攝時獲得靈感時所“召喚”的場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說“再創(chuàng)造”了一個她所理解的中洲世界。
除了托爾金的才華以及整個文學創(chuàng)造的理論體系之外,周仰還喜歡他的繪畫以及他畫的地圖。她本來就很喜歡地圖,是朋友圈中公認的“活地圖”,朋友們常常開玩笑說她自帶定位功能。她對這本圖冊的創(chuàng)作方式,就很像一種“導航”,根據(jù)文本,尋找現(xiàn)實中所對應之處。
這樣一種通過影像構(gòu)建神話故事的方式。對于周仰來說,可以像托爾金在他的論文《論神話故事》中論述的一樣:“除了能體現(xiàn)文學的普遍價值,神話故事還有著獨特的作用,即它能予以讀者想象、恢復、解脫和撫慰?!?p>
其實除了《一顆星照耀著我們相遇的時刻》,早在《不朽的林泉》,周仰就在作品中引入了托爾金《論神話故事》的理論,她認為造園者如同神話作者一樣,“以造物主的身份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界,允許人流連其中,尋求解脫。”而且除了逃避現(xiàn)實生活中的煩惱,園林還提供了一種更重要的解脫,即托爾金論述的“the Great Escape”(終極解脫)——一種逃離人之必死命運的可能性。這樣的神話世界中,不僅追求最質(zhì)樸的善惡觀,即正義最終會戰(zhàn)勝邪惡,而最大的安慰在于一種“善災”(eucatastrophe)的存在,這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好的轉(zhuǎn)折,奇跡般的恩典,就好像在《魔戒》的戰(zhàn)爭中,正義的一方被突如其來的老鷹所救,而不至于落入厄運中。但這種好運并非神兵天降,而是在整個故事中有跡可循。
雖然《一顆星照耀著我們相遇的時刻》沒有提供具體的敘事情節(jié),但周仰希望觀看者在其中獲得不同層次的逃離:最基礎的,便是逃離城市與日常生活。觀看這些照片很容易讓人代入第一視角,感覺時而置身密林,時而坐在搖晃的船頭,時而凝視不可知之物,時而感受凜冽的寒風,或者一匹馬好像在等待著載你,或一個巨石邊的樓梯等你登上去探險……這種抽身而退的感覺,讓人拋棄外部世界的沉重,去追求一種清逸之感。就像意大利文學家伊塔洛·卡爾維諾在名篇《美國講稿》中提出,“我不是說要逃避到幻想或者非理性的世界中去,而是說我應該改變辦法,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這個世界,以另一種邏輯、另外一種認識與檢驗的方法去看待這個世界。我所尋求的各種輕的形象,不應該像幻夢那樣在現(xiàn)在與未來的現(xiàn)實生活中必然消失?!?p>
但對于當下現(xiàn)實世界,周仰自稱是挺悲觀的,“所以做這本畫冊是一種平衡吧。人悲觀的時候就不想做太悲觀、太現(xiàn)實的東西了。”或許,這本書的誕生本身就是對于這個殘酷世界有智慧的回應,即通過想象,人可以在擁擠不堪的世界中尋覓一方天地,在混亂的世界中堅信正義秩序的存在,因為一顆星仍在照耀著,我們終會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