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英
節(jié)假日回爸爸家,我常會見到啟蒙老師何老師。師生見面,總會聊上幾句關于教育的話題。聊到末尾,她總是感慨:“國家富起來了,現(xiàn)在做老師的可享福了!”
對她的話,我深以為然。單單一個教室的變化,就足以折射出教育的光輝。
一到四年級,我是在一個叫“土坡里”的地方上學。那一間教室簡陋至極,推開大木門,映入眼簾的是黃黃的土墻、黃黑的地面。教室前面是一塊帶支架的木黑板。教室有三個木窗戶,冬天,教室冷得像冰窖,我們就往教室某個角落一站,用“擠油渣子”的方法來取暖。擠一會兒,身子是擠暖和了,可原本就破舊的衣服變得黃黃的,有的還擠破了,回家少不了挨一頓揍。
1995年師范畢業(yè),我被分配到家鄉(xiāng)的鄉(xiāng)中心小學——源嘉橋小學。學校硬件設施是本鄉(xiāng)最好的。兩層紅磚小樓,墻面粉刷得雪白雪白。白墻綠欄桿給人素雅的美。教室南北各有三個大玻璃窗,黑板是水泥墻上刷上黑油漆,漆黑發(fā)亮。課桌椅分開,高度也更適合小學生的身高。
天熱時,打開門窗,教室里一點也不悶,絲絲涼風輕輕拂過;天冷時,關上門窗,冷風吹不進來,老師和幾十個孩子一起學習,室內彌漫著一股自帶的熱氣。
光陰似箭,轉眼到了2010年,我工作的向陽花學校,各班都有黑亮亮的金屬黑板,清一色的電腦講桌和投影儀,可以調節(jié)高矮的漂亮課桌。老師們上課可以利用電腦播放課件,上傳下載視頻文件,還可以編輯文件、聯(lián)網(wǎng)查找資料。
2012年,學校開始安裝一體機。老師們可在課件上自由修改,學生可以上臺操作,可以在投影臺上展示資料,還可以將電腦變成白板自由書寫。軟件有海量的教學資源任君選擇,只要用電子筆或手指輕輕一點,直觀形象的教學場景立馬呈現(xiàn)在眼前……老師教得輕松高效,學生學得眉開眼笑。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幸福指數(shù)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