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際交流中英語早已成為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還是國際通用語言,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顯現出來。小學英語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入門階段課程,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主體意識薄弱、教學內容單一、模式老舊以及教學形式表面化等諸多問題,對學生學習英語造成嚴重影響?;诖?,文章分析了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性策略,以期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進步,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有效性;策略
一、 引言
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利用有限的時間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采用有效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并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新課標的推進下,只有學生對英語教學充滿興趣,并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才能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二、 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單一
對學生而言小學時期是其掌握基礎英語知識的關鍵階段,積累的知識能夠為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然而在實際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課本內容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唯一途徑,教師并未引入課外知識。對教材內容的過度依賴不僅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同時嚴重阻礙了學生英語知識的積累,對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帶來不利影響,學生視野得不到開闊。
(二)教學形式表面化
在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過程中,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有著促進的作用。然而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全面充分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了解學生思想狀態(tài),僅過度追求教學形式,導致學生無法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教學形式的表面化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習效率。此外由于小學生缺乏自控能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如果教師缺乏引導與監(jiān)督,不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三)主體意識薄弱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也在不斷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其中,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與空間,以便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然而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學生的主動性得不到發(fā)揮。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仍占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其主體地位以及自主性受到教師的限制。部分教師會認為,給予學生自主發(fā)揮的機會,學生就會太過自由,不受控制。教師很少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這一現象不僅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造成阻礙,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學模式老舊
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深入影響下仍沿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英語知識講解中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英語概念,對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缺乏考慮。這一教學模式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學生了解了較多的英語知識,然而學生真正掌握并理解的知識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效率,從而降低了英語教學有效性,無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 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英語興趣
常言說,學生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愛好。在整個英語學習階段,只有學生對這一學科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愿意接受教師的講解并主動學習,自主探索英語內容,也可以說推動學生學習英語的關鍵條件是學習英語的興趣??梢娦W英語教師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已成為重要工作內容。首先,對學生的愛好、興趣教師要進行充分了解,可以通過交流、互動等方式掌握學生的喜好,從而選擇更為合適的教學內容開展英語教學。其次,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應選擇具有趣味性、新奇性且與學生相關的教學內容,以此調動學生熱情,使其更快進入學習過程中,將全部精力集中在英語學習上。在生活環(huán)境、家庭情況等方面不同學生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也正因如此不是每位學生都會喜歡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以及設計的情景,這時就需教師進行引導,使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理解英語內容。另外,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在各類競賽活動中展現出來。所以教師可利用這一特點基于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與單詞背誦比賽、小組對話競賽等,使學生更愿意加入英語學習中。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利于學生對英語產生好奇與探索心理,從而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容,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模式才能更高效地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漸漸產生主動學習英語的意愿。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應全面、充分地了解教材內容,明確教學重點知識與難點內容,清晰地掌握教學目標以及各個板塊內容想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進程中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修改,明確學生主體地位,最大化地滿足學生需求。在英語練習以及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掌握學習技巧,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此外,應遵循“由潛到深”的教學原則,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為學生更高效的學習提供動力。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一定的語言性,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在掌握基礎單詞、語句結構后才能更熟練地進行英語造句。例如,教師在開展英語寫作教學活動時,可先訓練“連詞成句”。要求學生將幾個單詞組合成完整的語句。隨后在寫作訓練中采取“遣詞造句”的方式使學生向更深層次的方向發(fā)展。不僅有利于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明確英語與漢語的差異,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做好課堂教學前的充分準備
小學英語教學活動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應制訂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以及教學標準有充分了解,對未在考試范圍內的知識點不能隨意取消,以免學生產生這些內容對英語知識積累以及英語學習能力提高沒有任何幫助的思想觀念。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前就應充分認識英語教學要求,制訂符合教學標準以及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目標。其次,采取有效教學手段,將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風格等充分考慮在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教師可引入一些難度系數較大的課外知識;對性格開朗的學生而言,采用小組合作或課堂討論的形式進行英語教學。最后,教師應全面探索教材內容,明確教學重點、難點,根據具體教學目標合理調整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現實生活內容引入課堂教學中,以此激發(fā)學生熱情,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另外定期分析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合理修改與調整。
(四)構建情境教學環(huán)境
提高學生英語各方面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等,實現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是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終極目標。在教學體系改革的推動下,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學習動力僅靠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模式不足以有效激發(fā),無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融入多媒體技術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為學生展示豐富多樣的英語內容。通過幻燈片、視頻、音頻、圖片等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情景教學,從而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實現培養(yǎng)學生英語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通過情境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切身感受英語知識內容,使學生愛上英語,產生學習英語的意愿。例如,在講解涉及音樂知識的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等,為學生提供一個與英語內容相符合的學習環(huán)境。在學生欣賞各種風格音樂的同時,教師引入相關單詞、詞句等,能夠更好地講解這一課的知識,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促進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此外教師也可采用游戲的方式構建教學情境,在游戲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更多英語知識。例如,在講解“My Favorite Food Is Hamburgers”這一課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食物接龍,采用擊鼓傳花的方式讓每位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食物;教師也可以提前準備寫有食物的卡片,通過抽取的方式讓學生說出食物對應的英語單詞。不僅有利于調動氣氛,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記憶,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實現教學有效性提高以及學習效果提升的教學目的。
(五)充分發(fā)揮課本教材作用
學科課本教材不但是教師講解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實際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課本教材展開教學,對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學習狀態(tài)進行充分了解,基于此選擇合適的教材進行知識講解。所有課本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不足之處,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合理利用課本教材,使其教育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對課本教材教師要有選擇地進行講解,全面把握教材內容與知識點,科學、合理地使用課本教材,形成獨特、高效的教學體系。在英語講解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打亂課本順序,強化知識內容的針對性,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完整的英語教學過程不僅包括理論知識講解,還包括英語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第一,教師可開展英語角活動,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英語話題進行討論,以此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其真正愿意參與到英語學習當中。在相關話題談論中不僅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對話空間,同時有利于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第二,教師可舉辦英語競賽活動,對基礎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不僅可以彼此學習,掌握更多英語學習技巧,同時在英語競賽活動中能夠展現自己的英語實力;而對基礎不扎實的學生而言,在英語競賽活動中可以積累英語知識,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第三,根據教學目標組織興趣小組活動。例如角色扮演、唱英文歌、玩游戲等。不僅可以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放松心情,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興趣,在活動中學習到有價值的內容。英語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是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英語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內容的求知欲,對英語教學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改善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就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主體作用,在教學前了解、把控教材內容,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引入先進教學理念。此外在教學方式上要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及游戲教學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開展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提高應用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佳麗.輕負高效,智慧課堂: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4):86.
[2]韋鳳玲.淺談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45):180.
[3]高立想.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5(26):131.
作者簡介:
李曉霞,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小金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