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昌晗 貴州廣播電視臺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廣大受眾接收各類新聞報道與資訊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jīng)開始由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被動式接收”,逐漸轉變?yōu)樾旅襟w時代的“主動式獲取”。當前階段,只要擁有先進移動通訊網(wǎng)絡和智能手機的支持,任何人都能夠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發(fā)布消息、傳播消息、評論消息、推廣消息,成為一名當前極為流行的“自媒體人”。與此同時,各類新媒體已經(jīng)得到強勢發(fā)展,除了“兩微一端”,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新聞客戶端與短視頻平臺成為廣大受眾獲取信息、休閑娛樂的“新寵”。這種媒體發(fā)展新形勢下,傳統(tǒng)電視臺新聞記者日常新聞采訪工作面臨諸多新媒體的壓力與挑戰(zhàn)。只有始終保持“內容為王”的采編理念,不斷夯實自我業(yè)務素養(yǎng),提升采訪藝術和采訪技巧,才能為受眾與媒體用戶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新聞報道和新聞產(chǎn)品,才能在激烈的新媒體市場競爭大環(huán)境中立于“不敗之地”[1]。
在新媒體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海量化”“個性化”“碎片化”等明顯特征。受眾對于新聞也產(chǎn)生不同需求與更高要求,并且自身獲取各類新聞信息的渠道和途徑變得更加豐富化、多樣化[2]。比如,在這一全新媒體背景下,受眾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或者通過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等新聞APP 來輕而易舉的搜索與獲取自己喜愛的信息。與此同時,新媒體能夠結合大數(shù)據(jù)分析針對媒體用戶的個人喜好進行新聞“個性化”“精準化”的推送,因此格外受到年輕媒體用戶的信賴與好評。在這種傳播速度快、傳播覆蓋面廣的強大優(yōu)勢支持下,傳統(tǒng)電視新聞媒體必然會面臨諸多壓力。電視臺記者倘若無法及時轉變觀念,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與新媒體傳播方式,并且與廣大受眾之間無法形成積極的交流與默契的互動,那么自身新聞采訪工作與報道工作必然會面臨重重困境與阻礙,新聞可看性與影響力也會迅速下降,自身媒體的未來發(fā)展也會舉步維艱。
傳統(tǒng)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媒體以及報刊媒體擁有無與倫比的媒體優(yōu)勢和社會影響力,并且受眾的選擇范疇也極少,只能“被動化”的接受各類新聞。而新媒體時代,新聞的即時性與互動性變得更強,一旦各類突發(fā)新聞事件發(fā)生,新媒體總是能“先人一步”的發(fā)布現(xiàn)場信息與最新進展,而作為傳統(tǒng)廣播電視媒體以及報刊媒體,必須要形成新聞報題策劃,之后派遣記者趕赴現(xiàn)場,或者形成視頻連線進行報道,這種報道和采訪方式的即時性與時效性顯然與新媒體存在較大差距。與此同時,新聞報道與新聞傳播過程中,新媒體平臺能夠為廣大受眾、網(wǎng)友、媒體用戶提供一個能夠充分發(fā)表個人看法以及展開激烈討論的平臺。此外,針對一些視頻新聞和直播新聞還能夠采用彈幕形式進行及時交流互動,顯而易見,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枯燥、固化單一的信息傳播模式已經(jīng)被徹底改變,這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電視臺新聞記者在日常采訪過程中的主導地位逐漸弱化和降低[3]。某種意義上來講,新媒體時代,各類新媒體技術以及新媒體平臺已經(jīng)為電視新聞采訪工作提供了無限可能,同時也讓電視臺記者的日常新聞采訪工作變得更加壓力重重。
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新聞報道形式的創(chuàng)新已經(jīng)成一種大勢所趨。客觀而言,電視臺新聞的質量主要取決于采訪人員的采訪時間、采訪準備、采訪形式以及采訪內容。新媒體時代,先進的新媒體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升級,為電視臺新聞記者日常采訪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信息獲取路徑與渠道。在新聞時效性方面,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相比自身已經(jīng)不具備應有優(yōu)勢與傳播特色,并且新聞報道往往在正式播報之后已經(jīng)缺乏了及時性,許多新聞變成了“舊聞”。只有電視臺新聞記者提升自身采訪藝術與采訪水平,能夠運用新穎的采訪方式,高超的采訪技巧以及更具親民性的采訪風格進行日常新聞采訪,并且將新聞事件更加直觀化、生動化、細節(jié)化、親民化的呈現(xiàn)給廣大受眾,才能讓自身節(jié)目的關注度、影響力不斷提高,新聞報道好評度不斷加強,自身媒體的權威性與市場競爭力得到質的提升。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新聞采訪與傳統(tǒng)媒體擁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必須要做好各項采訪準備。在面對不同的受訪者,電視臺新聞記者首先要提前了解對方的個人背景、基本情況、知識水平與語言風格。同時也必須要充分提前考慮到采訪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難點和突發(fā)問題,并且做好解決應對措施[4]。與此同時,在進行各類新聞報道的采訪工作正式開始之前,電視臺新聞記者應當針對采訪目和采訪主題進行充分明確,這也是采訪工作的先決條件與重要基礎。電視臺新聞記者能夠結合不同場景選擇合適的采訪問題,進而有效掌控采訪節(jié)奏。并且能夠結合采訪主題進行較為得體、精確、縝密的采訪設計,確保整個采訪過程流暢順利。
這里的“環(huán)境”并不是指廣義上采訪地點的客觀“環(huán)境”,而是指電視臺新聞記者與受訪者之間的語言交流、情感溝通環(huán)境。無論是哪一類新聞報道,受訪者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與干擾,部分受訪者甚至會較為心神不寧,情緒慌亂。鑒于此,在正式采訪開始前,電視臺新聞記者需要對新聞事件、人物背景以及事件最新進展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進而能夠在進行正式采訪過程中通過講述一些受訪者所熟悉和了解的內容有效拉近彼此距離,進而引導受訪者較為“心甘情愿”的主動積極配合整個采訪工作,在一種輕松且無壓力的環(huán)境下說出自己的觀點、想法與感受。
想要全面提升新媒體時代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水平與采訪的藝術性,在采訪問題的設置方面就必須加以高度重視與全面關注。某種程度上來講,采訪問題設置的水平將直接影響到整個新聞采訪的質量與效果。在有的放矢的優(yōu)化采訪問題這項工作上,電視臺新聞記者應注重以下兩方面的工作重點。具體來講,首先,電視臺記者需要注意“問題本身”。在電視臺新聞報道與新聞采訪工作全面進行過程中,新聞記者在采訪問題的設計環(huán)節(jié)不僅需要對采訪事件、采訪對象進行較為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還需要確保所提出的采訪問題有側重點,能夠與采訪目的和采訪主題高度契合。倘若受訪者認為問題較為敏感或者有意回避,電視臺新聞記者則需要能夠合理應對,采用其它備選方案或者個人采訪技巧緩解尷尬的氣氛。針對整個采訪的關鍵問題上,電視臺新聞記者需要提出邏輯性較強的問題,進而引導受訪者能夠逐漸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新聞事件背后所不為人知的故事。其次,電視臺記者需要注意“記者本身”。由于在整個采訪過程中,電視臺記者無疑是整個采訪工作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其自身需要對整個新聞事件主體方向有一個基本的認知與理解,并且能夠界定新聞事件的具體性質,進而能夠保持正確的輿論引導性。在采訪問題的設置與優(yōu)化上能夠精準到位,緊抓采訪整個采訪的核心內容以及關鍵之處,確保受訪者的回答能夠圍繞新聞事件而展開,絕非“漫無目的、夸夸其談”[5]。
新媒體時代的電視臺新聞采訪,更加注重互動性與親民性。也就是說,想要不斷提升新聞采訪綜合水平和采訪藝術性,電視臺新聞記者不僅需要能夠做好充分準備,了解采訪事件、人物、動態(tài)、進展,優(yōu)化采訪環(huán)境和采訪問題,還需要尊重受訪者,在采訪過程中注意“傾聽”對方的心聲。毋庸置疑,懂得“傾聽”堪稱為新媒體時代一名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的核心素養(yǎng)與高尚品德。只有認真聆聽別人的講話,才能挖掘出更多有效的信息和關鍵的新聞內容。鑒于此,如何學會“傾聽”已經(jīng)成為新媒體時代有效提升采訪藝術和采訪技巧的一個重要途徑與必經(jīng)之路,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實踐驗證,收獲了令人滿意的回饋效果。眾所周知,電視臺新聞記者在日常執(zhí)行各項采訪任務過程中,必然會與不同的受訪者“打交道”。受訪者自身存在不同的差異性,并且性格往往“千差萬別”,極為多元化、多樣化。比如說,有的受訪者自身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思維意識活躍且敏感;而有的受訪者則內斂含蓄,在接受采訪是較為拘謹緊張。面對不同類型的受訪者,電視臺新聞記者為了確保整個采訪的時效性與親民性,就需要科學化、合理化的運用傾聽技巧。舉例說明,倘若在新聞采訪過程中,比如說受訪者自身屬于性格安靜、不愿過多表達自己觀點的類型,電視臺新聞記者在具體提問時需要尋找一些趣味性話題或者開放式問題進行良好的引導。進而在受訪者較為簡短的回答語句中,尋找和捕捉到重要且關鍵的信息,便于尋找新的采訪切入點,比如利用鼓勵式提問方式,或者采用“心與心”的情感交流,加深受訪者的印象與好感,進而進行深層次的對話與溝通。再比如說,新聞采訪過程中,受訪者屬于表達欲望較為強烈,表達能力水平俱佳的受訪者類型,電視臺新聞采訪者需要將自己設置為一個安靜的“聆聽者”角色。在與受訪者進行交談與交流的實踐過程中,需要經(jīng)常性的給予對方眼神示意,或者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向對方傳遞一種“繼續(xù)說,我在聽”的態(tài)度。進而讓受訪者獲得一種被重視和被尊重的良好感覺,讓整個采訪氣氛更加和諧。
除了上述幾大創(chuàng)新提升策略與有效路徑之外,新媒體時代,電視臺新聞記者想要提升自身新聞采訪藝術與采訪技巧,還需要不斷增強自身媒體專業(yè)素養(yǎng),積累更加豐富的個人知識與采訪經(jīng)驗,能夠胸有成竹的面對不同類型的受訪者。這就需要電視臺記者應當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提高文化知識、語言能力和媒體技能。并且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理論結合實踐”,從日常采訪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不斷反思,進而提升媒體專業(yè)素養(yǎng)。與此同時,每一名電視臺新聞記者都需要擁有崇高的政治覺悟與政治素養(yǎng),嚴守職業(yè)道德,能夠不受各種金錢、利益的驅使與誘惑,拒絕報道任何不實信息與虛假事件,進而在“內容為王”的新聞采訪原則下不斷創(chuàng)新采訪理念、提升采訪技巧,增強采訪藝術,提升自身新聞采訪的整體質量,為受眾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新聞報道與媒體服務。
綜上所述,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創(chuàng)新提升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電視臺新聞記者應當保持良好的政治覺悟與媒體素養(yǎng),并且在采訪工作開始之前做好充分準備,在采訪過程中能夠合理化運用最佳的提問方式與采訪溝通技巧,并且要注重新媒體技術、新媒體平臺的有效應用,迅速拉近與受眾和媒體用戶之間的距離,增強媒體“黏性”,力爭讓自身媒體的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整體水平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