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思
奇特的夾子催眠
有人在實驗室做過實驗,用活頁夾夾住貓的后脖頸,不同年齡和性別的貓都會變得老老實實。它們背部拱起,尾巴夾在雙腿之間。
人在痛苦的時候也會把身體縮成一團,可是被夾子夾住的貓并沒有表現(xiàn)出瞳孔放大、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特點,所以說,它們被夾住的時候是沒有什么痛苦的,反而很安逸。科學(xué)家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夾子催眠”。
其實,夾子催眠這種現(xiàn)象在大部分哺乳動物中都會出現(xiàn),比如松鼠、浣熊、狗、獅子、熊等。除了靈長類和樹懶等可以用手抱著孩子、食草動物的孩子生下來就會走路,其他哺乳動物幾乎都要用這種方式來遷移孩子。而哺乳動物以外的其他動物,要么是沒有柔軟的皮膚,要么是沒有牙齒,因此用嘴叼這個動作是不能實現(xiàn)的。
那么,為什么要咬后脖頸呢?根據(jù)大部分哺乳動物的身體結(jié)構(gòu),四肢和尾巴都不是好叼的地方,所以只有背部和脖子可以作為受力處,而脖子的大小通常比較合適。如果孩子非常小,那么咬后背也是可以的。至于食蟻獸、穿山甲這樣沒法張嘴的,那就只能背在后背上了。你問我刺猬怎么辦,不會跑之前待在窩里頭唄。
因此,被咬住之后,動物就得到了一個信號―“媽媽要叼我了”,于是非常配合地保持不動,即使是成年的貓也會立即進入童年狀態(tài)。很多人可能擔心,在野外這種本能會讓它們被吃掉,其實根本不會。因為捕食者雖然也咬脖子,但是咔嚓一下就把獵物咬死了,不會耐心到先咬后頸皮膚催眠,然后再殺死獵物的。
被咬住之后,小貓就得到了一個信號―“媽媽要叼我了”
但是,如果動物的體重已經(jīng)足夠大,那捏著脖子提起來就會讓它感到痛苦,這時就會反抗了。具體事例可以參考獅子或老虎交配的時候,雄性會咬著雌性的后頸固定位置。但是,雌性被咬并不舒服,完事兒后馬上會還嘴反咬。
在很多動物紀錄片中,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蜥蜴、青蛙等動物在四腳朝天的時候一動不動,陷入催眠狀態(tài),但是這種催眠其實是裝死的自我保護,而不是真正有安全感的遷移行為。
不過,還有一類哺乳動物是沒脖子的,比如海豚,怎么能催眠它呢?答案是海豚不能被催眠,因為它左右腦之間的胼胝體非常特殊,它的左右腦可以輪流睡覺,所以它本身就沒有進入催眠狀態(tài)的功能。
喵星人為什么能拉長
在擼貓的時候,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貓好像普遍比狗嬌小玲瓏,狗當中有身軀特別長的臘腸狗,可是好像沒人見過臘腸貓。
有些愛玩耍的網(wǎng)友就開了個腦洞:既然喵星人能像液體一樣柔軟,那么將它們拉長會怎樣呢?于是很多人真的認真研究了貓主子,發(fā)現(xiàn)它們仿佛吃了橡膠果實,身體可以拉長到一個難以想象的長度。
為什么貓主子們有這種技能呢?我們先來扒一扒它們的家底?,F(xiàn)代家貓最大可能是埃及荒漠貓的后代,已經(jīng)和人類共存了3 500年,但是由于配合度比較低,還沒有像狗一樣完全被馴化。貓的全身骨骼有290塊,其中脊椎骨比人類多5節(jié)。貓的身體這么柔軟,能成為動物中的瑜伽大師,起關(guān)鍵作用的是軀干骨骼。軀干骨骼包括脊柱和胸部輪廓的骨頭,共58-85塊。貓的脊推骨頭全都是不正形骨,肋骨是長的弓形骨,而且這些骨頭都比較小,這讓貓的胸廓深而狹窄,這樣有利于胸骨的壓縮。貓的整個身體的關(guān)節(jié),尤其是在頸推的部分,骨節(jié)的軟骨和韌帶之間,明顯要比其他動物更加柔軟。還有一點,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過,貓的肩膀很窄,因為貓的鎖骨退化很厲害,這也非常有利于它們通過狹小的地方。
貓的柔韌身軀讓它們非常愛鉆入各種小容器當中,研究發(fā)現(xiàn),貓喜歡鉆盒子與它們在古代形成的生活習(xí)慣有關(guān)。野生貓喜歡鉆到樹洞里或巖石縫里睡覺,因為那些地方狹小,很多大型動物鉆不進去,貓睡覺會很安全。雖然現(xiàn)在貓被寵養(yǎng)了多年,但是喜歡鉆狹小空間的天性并沒有改變。當然,除了貓,其他貓科動物的身體也都非常柔韌,甚至塊頭最大的貓科動物―老虎也會鉆大紙箱,這可能是共同祖先遺留下來的集體潛意識。
貓伸展自己的脊推時,可以明顯看出比平時長了很多,其他貓科動物如老虎、豹、獵豹等,也都有這種動作。瑜伽中的一些動作,就是在模仿貓拉伸脊推的樣子。
貓科動物的柔韌性讓它們的捕獵能力遠遠超過犬科動物,所以除獅子之外的貓科動物都是單獨捕獵,而犬科動物基本都是成群結(jié)隊地圍攻獵物。另外,貓科動物都有鉤爪,可以讓它們爬樹,甚至所謂不會爬樹的老虎也是可以爬樹的。只不過很多經(jīng)驗不豐富的貓科動物能爬上去,卻不知道如何下來,就只能待在樹上等人類救援了。
(責(zé)任編輯: 白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