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辰
2019年12月,科技部啟動“科技冬奧”重點研發(fā)計劃,北京服裝學院主動請纓,為冬奧中國國家(集訓)隊研制開發(fā)訓練服和比賽服。而肩扛這一重任的,就是劉莉教授。作為人體工學、材料科學、功能性服裝設計等領域的專家,劉莉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組建了一支集人體工學、流體力學、服裝材料、工業(yè)設計等多學科領域人才于一體的研發(fā)團隊。
1980年,中國首次派出運動員參加第13屆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1992年,中國實現(xiàn)冬奧會獎牌零的突破;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拿下中國首金;2014年索契冬奧會,中國在獎牌榜上首次名列亞洲第一……隨著中國冬季運動競技實力的逐步提升,國內冰雪科技研發(fā)領域產業(yè)體系尚不完整的問題日漸突出,特別是服裝的科技研發(fā)在過去幾乎是一片空白。
讓中國冬奧健兒穿著中國自主研發(fā)的服裝踏冰逐夢,是“科技奧運”的重點專項之一?!拔覀兛梢詮膰赓徺I服裝但買不到‘量體裁衣’。所以,自主創(chuàng)新、掌握知識產權、建立高性能運動服裝的自主研發(fā)體系,其實就是我們整個團隊存在的意義,也是我們參與冬奧事業(yè)能留下來的一項‘遺產’?!眲⒗蛘f。
經歷兩年多的努力,2000多份設計手稿、150多種面料、110多款樣服打版、超過900小時的風洞測試,國家冬季運動服裝裝備研發(fā)中心已經實現(xiàn)競速類項目服裝、防護材料及裝備、耐低溫保障材料和技巧類項目服裝四類產品的創(chuàng)新,建立起了國內自主的高性能運動服裝研發(fā)體系。
說起冬奧賽服研發(fā)的核心要素,劉莉概括為“快、護、暖、美”四個字。
對于短道速滑、高山滑雪等競速類項目來說,“0.001秒都至關重要,再微弱的優(yōu)勢都有可能決定獎牌所屬?!眲⒗蛘f,“我們通過分析模型來了解人體皮膚形變的規(guī)律,然后根據規(guī)律制作個性化的皮膚衣,保證運動員在做每個動作的時候,皮膚衣都能將其遇到的阻力降至最低,保證速度足夠‘快’。”以速度滑冰為例,這項運動的比賽服設計關鍵在于立體裁剪、減阻、適度的壓縮效果三方面,設計并制作了56套局部部件測試樣衣,每個部件的裁剪結構、安放位置以及面積大小都經過長時間的風洞對比測試,最后才誕生了適合中國運動員體型特征與技戰(zhàn)術特點的減阻型速度滑冰比賽服。研發(fā)成果已應用于實際賽場,助力中國運動員高亭宇在速度滑冰世界杯波蘭站男子500米比賽中奪金。同時,團隊在高山滑雪、短道速滑、鋼架雪車等領域的研發(fā),也均獲得了突破。
“高山滑雪項目的滑降速度最高可達160km/h,超過普通駕駛速度。在這種條件下運動員還需要穿越旗門,一旦失衡摔倒就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傷,所以‘護’非常重要?!敝硌芯繂T張鳴雯介紹,團隊研制的高山滑雪訓練防護服,采用新型的柱狀陣列式抗沖擊結構和新型吸能緩震材料,能有效保護高山滑雪運動員穿越旗門時的抽打傷害。短道速滑比賽服則全身使用單層防切割面料,減輕服裝自重的同時,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暖”是冬季項目的普遍需求。冬季運動訓練基地的氣溫往往能達到零下二三十度,體感溫度更低,嚴重影響運動員訓練。研發(fā)團隊設計的“堡壘”綜合保暖系統(tǒng)包含主動電加熱護臉、馬甲、手套、襪子、坐墊、最外層防寒羽絨服,集防風、防水、透氣、耐磨多功能高效保暖于一體,在零下30度的環(huán)境下仍然能夠積極提供熱量,改善人體熱感受,幫助運動員全方位抵御嚴寒。
花樣滑冰是藝術性與競技性高度融合的比賽項目,相應地,花滑賽服“考斯滕”需要在保證面料柔軟輕盈、運動伸展性能極佳的同時,與曲目、動作編排、運動員氣質高度統(tǒng)一,傳達節(jié)目的內涵與神韻,展現(xiàn)運動之“美”。
“對于運動員來說,服裝就是戰(zhàn)袍,合身、滿意的服裝也會讓運動員自身提升信心,也有利于他們在賽場上發(fā)揮得更好?!眲⒗蛘f,為了設計出兼具功能性和美觀性的服裝,需要經過了解音樂、大量調研、設計手稿、制作裸服、鑲鉆裝飾、陸上試穿、冰上試穿、反復修改等等步驟。每一件衣服都是根據音樂主題、舞蹈設計,融合服裝高級定制元素,按照運動員身體尺寸、性格特點以及自身習慣定制?!懊恳惶追b都有它獨特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敝髟O計師趙雅捷表示。
在不斷磨合、互相了解的過程中,北服設計團隊和國家隊運動員們彼此的默契也在不斷加深?!拔医洺D苁盏竭\動員發(fā)來的短信,向我反饋一些內容,他們有的叫我老師,有的叫我姐,我覺得我們已經結成了超乎研究者和被研究對象的紐帶?!眲⒗蛐χf,“之前從國外拿回來的衣服經常有很多不合適的地方。比如面料太滑不適合做一些雙人滑的動作,或是實物裝飾效果和我們預想有出入,很多時候都需要在國內再‘翻新’一遍?!彪p人花樣滑冰運動員隋文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xiàn)在和北服的老師們從一開始就溝通好,試穿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隨時解決,效率提高了很多?!?/p>
“之前國家隊只能在海外定制比賽服裝,時間周期長,國外設計師對中國運動員的體型、習慣以及想要表達的感情也并不了解。”劉莉說,“我們的設計打破了這種局面,并且在兼顧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下,努力把中國的服飾文化和審美理念融入其中,用服裝來講述中國故事?!痹谠O計師們看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印、染、織、繡工藝及元素符號都是汲取靈感的富礦?!?019年花滑世錦賽中,隋文靜、韓聰?shù)谋硌莼繘Q定選用電影《英雄》的原聲配樂—《十步一劍》,當時我們查了很多背景資料,研究秦國、趙國服飾的特征,并通過電影中展現(xiàn)的書法水墨元素尋找靈感。后來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運用中國傳統(tǒng)的扎染工藝來體現(xiàn)水墨漸變的感覺,其實這就是在潛移默化的表現(xiàn)中國文化。”趙雅捷說。
再比如,中國國家花樣滑冰(集訓)隊男單選手金博洋2019—2020賽季短節(jié)目《曙光》比賽服,運用國家級非遺傳統(tǒng)工藝—蘇繡呈現(xiàn)圖案,花費約250小時,針距縮小至普通的1/5,使成品呈現(xiàn)出遠比印染工藝更華美、更立體的效果。目前,劉莉團隊連續(xù)四個賽季為國家花樣滑冰(集訓)隊雙人滑、男單、女單、冰舞項目的22名重點運動員提供比賽服,設計方案近2000套,制作比賽服102套,表演服99套,助力運動員在世界級比賽中取得27塊獎牌(含金牌)。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量體裁衣,研發(fā)團隊不僅為國家隊全體隊員進行三維掃描,精確測量隊員人體數(shù)據并搭建數(shù)據庫,還邀請現(xiàn)役或退役運動員模特模擬動作,使用“數(shù)字圖像采集技術”提取信息,進行冬奧會比賽服的個性化研制。進入冬奧沖刺階段,10個運動基地500余名國家隊運動員的三維量體工作已圓滿完成。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所從事的服裝科學領域研究,從沒像現(xiàn)在這樣令人激動和期待。我將以保障人員的身份,竭盡所能為運動員解決運動服裝方面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直到比賽的最后一刻。”劉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