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盧卡奇的社會存在本體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認識與看法,并因此對國際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產生了轟動性影響。文章先后從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的思想淵源、理論邏輯以及學界對其的評價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對盧卡奇所構建的社會存在本體論上的合理性與不足的探討,有助于我們更深入理解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并將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當中。
關鍵詞:社會存在本體論;馬克思本體論;勞動;總體;歷史性
盧卡奇于1923年出版的《歷史與階級意識》和1971年出版的《關于社會存在的本體論》是其思想進程中的重要文本。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對物化、物化意識、總體性、階級意識和主客體統(tǒng)一等范疇進行闡釋,在國際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產生轟動性的影響,尤其是關于馬克思所研究的本體論做了分析,并給出了自己觀點和看法。在盧卡奇的著作《關于社會存在的本體論》中,他對自己前期的思想做了闡釋,并且對馬克思本體論思想進行了完善和系統(tǒng)總結。隨著對馬克思本體論思想討論的深入,探討盧卡奇的社會存在本體論思想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 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思想淵源
格奧爾格·盧卡奇(Georg Lukács,1885-1971)作為匈牙利著名哲學家、文學批評家和美學家,在20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1923年,盧卡奇創(chuàng)作了《歷史與階級意識》這本書,這本書意義重大。盧卡奇本人也因此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與奠基人”,《歷史與階級意識》被人們譽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圣經。盧卡奇的理論產生過重大影響,并培養(yǎng)和培育了一批新馬克思主義者,這給盧卡奇帶來很高國際聲譽;同時,盧卡奇在國際共產主義的運動當中也曾受到過十分嚴厲的批判,他的理論也引起許多爭論,在客觀的壓力下他也違心地做出過一些自我批評。但是,盧卡奇本人一直義無反顧地堅持其共產主義信念,對他所鐘愛的哲學與人類理性事業(yè)十分執(zhí)著。
本體論的概念是被德國的格科列尼烏茲在1636年所提出的,后來沃爾夫與鮑姆加登把它明確下來。對本體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希臘哲學史。希臘早期哲學家就已經就開始了對萬物基本元素“本原(arche)”的探索,之后,開始探討“being(存在,是)”。盧卡奇的本體論思想受到黑格爾的影響。黑格爾的思想認為世界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事物內部的相互矛盾最終促成了事物的不斷前進和不斷發(fā)展,所以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他認為現(xiàn)實世界是虛妄的,是非真實的世界。黑格爾指出世界的本質就是自在自為的概念,“世界本身即是理念”。黑格爾認為概念及其客觀性的統(tǒng)一即是理念,他說:“概念是自由的原則,是獨立存在著的實體性的力量?!盵1],他認為只有概念本身才自為地是必然性的力量和現(xiàn)實的自由。概念無疑是形式,但其是不斷發(fā)展的,有著無限的創(chuàng)造性。黑格爾將目的論原則和歷史性原則引入到社會存在的理論中來。但是,黑格爾卻將目的論拓展為普遍的精神原則。
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進行了鮮明的批判,因此盧卡奇的思想也深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盧卡奇認為,只有沿著馬克思的辯證法和認識論才能夠達到本體論認識的終極提升。馬克思相關的文本中并沒有本體論這一直接說法,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馬克思哲學沒有“本體論”的內容。馬克思本體論是有關于存在理論或者關于世界本原學說的,他的辯證法以及對存在的闡釋事實上都是關于本體論的思想。費爾巴哈曾對黑格爾哲學進行批判,形成了區(qū)別于唯心主義的人本學唯物主義。馬克思肯定了費爾巴哈思想的進步性,同時,指出其忽視社會存在的局限性,認為自然和社會是相互作用的,而費爾巴哈錯誤地將二者分割開來。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中提到的觀點認為新的價值之所以能夠出現(xiàn),根本是因為有人類的勞動。在《資本論》第三卷中,馬克思認為,“從歷史具體的復合體討論社會分配的剩余價值,商業(yè)資本、地租、貨幣資本于利潤分配當中獲得角色,在不同的利益集團當中進行剩余價值的分配,由經濟過度進入社會階級劃分”[2]。盧卡奇通過研究馬克思著作,認為研究馬克思的本體論思想應該回歸辯證法和存在的范疇,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本體論原則,就是一個關于人類社會,關于自然的本體論的學說。
德國哲學家阿多諾通過對實證主義與存在主義進行批判,提出反對本體論的主張。盧卡奇則通過對存在主義和實證主義本體論思想做了深入到額研究,最終認為具有一定社會高度的本體論沒有形成完善的系統(tǒng),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本體論依舊是具有很高高度的,對當代社會具有一定的指導性。盧卡奇認為在哲學發(fā)展過程中,實證主義只有對世界觀方面的問題采取中立的立場才有其位置。盡管目前現(xiàn)有的實證主義對本體論存在的問題是比較排斥的,甚至將人們存在的很多問題,人們關注的很多事情都認為是無聊的,不合時宜的,但是這些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確實難以回避的,需要解決的,甚至是和人們生活緊密相連的,所以這些問題也是目前討論的重點。
海德格爾的存在本體論反映了現(xiàn)代資本主義日常生活的異化。海德格爾對日常生活本體論探討當中,客體與主體、主客體關系事實上是相互操縱的,并且,勞動從理解方式而言不屬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實現(xiàn)主體被異化了。沒有有意義的生,則沒有有意義的死,盧卡奇認為,海德格爾將當代社會當中特定人的生活狀態(tài)上升到本體論,這種個體抽象實際上人為夸大了社會個體所發(fā)揮的作用,但是對個體所形成的具體歷史過程,并沒有給出一個科學合理的,有高度的解釋。盧卡奇認為,存在主義從孤立的現(xiàn)象以及心理學上進行個體具化或者抽象的描述,由此,雖然是通向本體論的路徑,但實際上是對其的夸張。而馬克思的社會存在本體論則歷史性的對現(xiàn)實當中的人進行分析,解釋了實踐之于人類活動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二、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的理論邏輯
盧卡奇的社會存在本體論的理論邏輯建構基于勞動原則、總體原則以及歷史性原則。
第一,勞動原則。勞動是馬克思主義本體論核心的范疇,在勞動原則上,盧卡奇和馬克思都將勞動看做有目的的一個過程。勞動實現(xiàn)人、自然和社會的有機統(tǒng)一。在勞動的整個過程當中,人和自然之間實現(xiàn)物質交換,正是勞動將人們和自然的關系緊密的聯(lián)系在了一起。盧卡奇認為勞動目的論的設定,是社會存在基本的事實,這是形成人和人以及和自然之間關系的前提,形成人和自然物質交換的前提。盧卡奇認為:“在勞動中,目的論設定-——盡管需要通過諸多廣泛的中介作用一一歸根到底總是物質地實現(xiàn)的,于是,勞動就成了每一社會實踐的模式?!盵3]勞動當中形成主體和客體之間相互的關系,主客體相分離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主客體要想明顯區(qū)別開來,勞動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因素。盧卡奇還對動物和自然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動物是構成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動物雖然不能夠跟自然形成主客體的關系,但是在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動物將人和自然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是通過中介系統(tǒng)保持的,人可以通過中介系統(tǒng)和外界發(fā)生關系,由此,勞動主客體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盧卡奇認為,馬克思將黑格爾辯證法思想從唯心主義當中解放出來并看到了費爾巴哈從黑格爾絕對精神創(chuàng)造的客觀唯心主義當中轉向唯物主義的進步性。在《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當中,馬克思首次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納入到了經濟范疇中,將自然與社會有機統(tǒng)一,這就摒棄了黑格爾的理念,并超越了費爾巴哈自然哲學。盧卡奇認為,費爾巴哈僅僅將唯物主義使用到了自然領域,在社會歷史領域陷入唯心主義當中,而馬克思則是通過對勞動經濟學范疇的關注,使得其唯物主義具有了客觀性,從而超越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盧卡奇將馬克思本體論的核心定位為政治經濟學,認為馬克思使自然問題獲得了一種本體性的說明。
總體原則。這一原則堅持現(xiàn)象和本質的統(tǒng)一。盧卡奇認為事物的形式和本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將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那么科學研究就成了沒有價值的。這句話將現(xiàn)象和本質區(qū)分開來,現(xiàn)象與本質是在社會存在當中發(fā)揮關鍵作用,正如馬克思所表達的,馬克思認為本質和現(xiàn)象有聯(lián)系,但是也有著根本的區(qū)別和差異,人們能夠通過外在的形式把握事物的本質。否則,科學也就失去了意義。在盧卡奇看來,在日常生活當中,事物的過程越復雜、經濟活動越復雜,越不能通過其復雜形式反映出本質,越簡單的事物越能夠反映內在的本質,而人們往往容易忽視本質,只看到復雜的事物實體。盧卡奇在總體原則還主張存在和意識的統(tǒng)一。社會是客觀存在的,并不是意識決定客觀存在,相反,正是客觀存在決定了人們的意識。盧卡奇真正將社會存在當成一個總體,社會存在是存在與意識的統(tǒng)一體。很顯然,這和一般意義上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之間是存在差別的。盧卡奇說:“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形而上學對立,與馬克思本體論嚴重矛盾,在馬克思的本體論中,任何社會存在都與有意識的行為(與選擇性的設定)不可分割地聯(lián)結在一起?!盵4]總之,社會存在是物質性與精神性存在的統(tǒng)一體,他強調不能忽略社會意識本體論。不過,盧卡奇將整個社會存在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容易導致物質生產的過程與精神生產的過程混淆,是對馬克思關于物質本體論的一種削弱和復雜化。
盧卡奇認為,總體原則是馬克思本體論基本的原則,馬克思主義并非純理論意義上的辯證法。事實上,馬克思繼承并超越了黑格爾的思想,他超越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是發(fā)軔于實踐的革命的辯證法。在《歷史與階級意識》當中,他猛烈抨擊了資本主義社會物化現(xiàn)象與意識形態(tài),并強調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社會歷史與本質,需要將社會和歷史有機統(tǒng)一起來??梢?,盧卡奇將總體性原則當做馬克思思想當中重要的部分。
第三,歷史性原則。盧卡奇認為,一方面歷史是辯證發(fā)展的;但是另一方面,歷史和事物的發(fā)展有著自身的規(guī)律性。恩格斯和馬克思都曾經表示:“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歷史可以從這兩方面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個方面是密切關聯(lián)的,只要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盧卡奇對馬克思的歷史性原則進行了肯定,并提出要把自然界與社會的發(fā)展都看成歷史過程,強調歷史性的原則。盧卡奇認為,社會存在不是靜止的總體,是一個辯證發(fā)展的歷史性的過程,歷史是不斷前進不斷發(fā)展的,歷史的發(fā)展和前進,社會存在也是不可逆的。
在盧卡奇看來,德國古典哲學的體系在研究問題的時候有自身局限性和矛盾之處。黑格爾理性主義認為概念本身自為的是必然性的力量和現(xiàn)實的自由,自然是絕對精神的表現(xiàn),歷史是絕對精神的發(fā)展史。盧卡奇意識到馬克思本體論的歷史性原則,他認為要實現(xiàn)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以及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就必須對歷史這一概念進行重新的正確的理解。在《歷史與階級意識》當中,盧卡奇認為只有回到馬克思主義,歷史和自然之間的相互統(tǒng)一,主客體之間的相互統(tǒng)一才能夠真正被解決。馬克思的觀點認為主體、社會以及自然都是能夠在實踐中得到具體的統(tǒng)一的,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盧卡奇歷史不僅僅是客體,同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主體。歷史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是主體和客體的統(tǒng)一。在《關于社會存在的本體論》中,盧卡奇指出,歷史科學是馬克思所承認的科學,歷史科學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自然發(fā)展史,人類世界發(fā)展史等等。
三、 對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的評價
盧卡奇在后期對早期觀點中的不足之處進行了彌補,并且進一步強調了總體性的原則,強調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性,不能孤立和片面地看問題。盧卡奇對馬克思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盧卡奇進一步探討了抽象勞動如何成為當下資本主義社會規(guī)定性的范疇,在馬克思歷史辯證法基礎上重構了馬克思的社會存在本體論,強調社會歷史整體性與統(tǒng)一性,強調無產階級意識的形成。
盧卡奇的社會存在本體論的建構局限性在于:一是將社會存在當做包含意識在內整個“社會存在的整體”,將“人”這一主體淡化,這和馬克思關于社會存在的觀點是沖突的。馬克思認為,社會存在是人的社會存在,人在社會存在的關系當中進行一定活動。二是過分強調了勞動的意識和目的性,忽視了其客觀物質基礎。盧卡奇對生產勞動和實踐的差異沒有進行具體的區(qū)分,而是將勞動當成一種社會實踐模式。
盧卡奇作為匈牙利著名的哲學家、美學家以及文藝評論家,在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之前,其思想有著深厚的西方哲學傳統(tǒng)思想底蘊,而在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之后,伴隨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盧卡奇終其一生都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矢志不渝堅持研究馬克思主義思想,不斷進行自我批判和反省,深刻批判資產階級社會意識形態(tài)。盧卡奇沿著馬克思哲學理論的思想脈絡進行深入研究,試圖深入客觀評價馬克思思想,并對馬克思的思想做了新的構建和思考。盡管盧卡奇在在確立社會存在本體論的過程中,存在一些理論上的不足,但是,我認為,他所構建的社會存在本體論體現(xiàn)的勞動原則、總體原則和歷史性原則仍然具有重要價值。今天對盧卡奇所構建的社會存在本體論上的合理性與不足的探討,有助于我們更深入理解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并將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當中。
參考文獻:
[1] 黑格爾著,賀麟、王太慶譯.哲學史講演錄[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2] 劉明文. 盧卡奇本體論思想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5.
[3]盧卡奇.關于社會存在的本體論(下卷)[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4:225.
[4]盧卡奇.關于社會存在的本體論.[M]白錫堃等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上卷768—769
作者簡介:
依晗(1996—),黑龍江雞西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國外馬克思主義拜物教批判及其方法論研究”階段性成果《論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
項目編號18YJA7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