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袁國虎
翻開由中國曲協(xié)、遼寧科技大學組織編寫,孫立生先生編著的《中華曲藝藝諺藝訣和專業(yè)術語》,筆者不禁感到十分激動,這本書非常系統(tǒng)、精辟地歸納了中國曲藝的藝術特征。
全書共有6章,從審美、創(chuàng)作、表演、傳承學藝、職業(yè)操守、姊妹藝術6個方面進行總結,涵蓋了曲藝這門藝術所有涉及到的領域門類。內(nèi)容豐厚扎實,解釋專業(yè)詳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對曲藝研究者、學習者、從業(yè)者都具有實用價值的工具書。
藝諺,是傳統(tǒng)藝人們對藝術的歸納和總結,一方面有利于教學,另一方面有利于傳播總結藝術精華。言簡意賅,生動形象,語句工整,有韻有節(jié),易于傳誦是其明顯特征。我們所知道的藝諺,更多的是在戲曲藝人口中流傳的“戲諺”。不少劇種如京劇、昆曲、川劇等,都總結有精辟的戲諺。
曲藝作為一門獨立于其他藝術門類的藝術形式,在中國,其傳播與流行蔚為大觀,縱橫南北。曲藝藝術理應有屬于自己的藝諺藝訣和專業(yè)術語。實際上,在曲藝界,師徒之間口傳心授的藝諺藝訣早已耳熟能詳,但我們一直沒有看到一本涵蓋詳盡、解釋清楚的藝諺工具書的出現(xiàn)?!吨腥A曲藝藝諺藝訣和專業(yè)術語》正好彌補了這一空白。
全書不僅涵蓋全面,還精細詳盡具體。比如,審美本是抽象的美學命題,但編者將其分為特征、價值、標準、風范、效果5個維度,非常有效地對這個抽象的命題進行了破解。將審美放在全書第一章的位置,可以看出——一門藝術的基礎是什么,是如何把握這門藝術的特征,如何看到一個作品的價值,如何評判一個作品的標準,如何賞析其風范,如何看待其效果。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良好的審美基礎,才有后面的開拓進展。藝諺是傳統(tǒng)老藝人口口傳授的精華,要將其進行歸納分類,則需要在浩瀚的藝諺中披荊斬棘,去粗存精,篩選歸類,足見本書編者用心之艱深,判斷之敏銳。
創(chuàng)作與表演是曲藝藝術中兩種復雜而不可回避的話題。但是編者將創(chuàng)作拆分為:基本規(guī)律、形式美感、敘事特色、語言要求4個部分,就讓廣大讀者似乎有了拐杖和方向。
藝諺,有其形象生動的一面,也有其專業(yè)難懂的一面。比如“說書容易種根難”,對于專業(yè)讀者,我們自然知道“種根”的意思,但對于剛入門或者普通的愛好者,就不那么容易了。編者在每一條藝諺下面都配有文字解說,按照不同的難度,進行解釋?!胺N根,是指對作品表現(xiàn)的各種矛盾、事件、人物關系所需要的必要鋪墊。‘根’和‘書’是因果關系,根是‘因’,書乃‘果’?!庇辛诉@樣的注解,即使是完全不懂曲藝的人,也能看得懂了,有利于他們接下來的學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般總結藝術規(guī)律、藝術理論的書籍會不自覺地忽略本門藝術與其他藝術的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包括對立、統(tǒng)一、借鑒、融合等。曲藝這門藝術,不可避免地與戲曲、文學、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是近親,相互之間必然有值得思考的課題。比如曲藝的唱腔與戲曲唱腔的關系,表演與戲曲表演。編者也為我們總結了一些適合曲藝的戲諺。除此之外,書法和美術所涉及到的美學問題,也可以運用到曲藝。這是非常難得的。
“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這是古訓,更是藝術從業(yè)者需要牢記的箴言,心中需有戒律,時刻保持對藝術和道德的敬畏心,不能甘與“三俗”同流合污,更不可違反法律法規(guī),但現(xiàn)在很多藝人一直在挑戰(zhàn)著社會、道德、法律的底線。
本書專門列出“職業(yè)操守藝諺藝訣和專業(yè)術語”一章,既是繼承了過去老藝術家們最看重的藝德,也是對當今浮躁的社會一個提醒。從業(yè)條件、素質(zhì)要求、藝德標準、職業(yè)行規(guī),無不是把德行放在第一位的態(tài)度。
術語是在特定學科領域用來表示概念的稱謂的集合??梢哉f,術語是行業(yè)中的用語。由于曲藝藝術的特殊性,術語也就更復雜更獨特,初學者往往不得要領。如“和托”“冊子”“樓上樓”“說法現(xiàn)身”“三合一”“爆頭”等。其名詞往往與現(xiàn)有意義出入,可能是通過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形容曲藝的某種現(xiàn)象。但許多人使用此詞頗為混亂,時而指指稱,時而指概念。這可能是由于言者腦中概念漂移,但也可能同加拿大術語學家隆多給出的另一定義有關,即視術語為索緒爾意義的語言符號,為所指和能指的統(tǒng)一體。
為了把術語更好更準確地解釋和傳播,本書也對術語進行了歸納和解釋,使得初學者能懂得其中奧妙,而從業(yè)者也能正本清源,糾正曲藝藝術在傳播過程中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概念混淆和語言障礙。
中華曲藝博大精深,無論是藝諺還是術語,都還有廣博的內(nèi)容需要梳理和總結,而這本書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一個視角,甚至說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工具。在這本書里,可以看到千百年來曲藝藝人們的心血和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力。
筆者認為,《中華曲藝藝諺藝訣和專業(yè)術語》這本書給自己的收獲遠遠不止上述這些,它讓我學會了一種“總結思維”,即在生活中尋找適合曲藝的現(xiàn)象,并且用家常話加以總結,進行傳播。張旭最開始看見公主與挑夫爭著過路而悟得草書筆法的意境,后來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得草書筆法的神韻。同理,我們是否可以追尋這本書的蹤跡,繼續(xù)創(chuàng)造藝諺藝訣、歸納總結藝諺藝訣呢?當然,這就是本書之外的事情了。
(作者:中國曲協(xié)第三批牡丹綻放——曲藝英才培育行動入選者、重慶市曲藝團藝術創(chuàng)作中心主任)(責任編輯/陳琪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