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
百年歷程,波瀾壯闊,輝煌成就折射成功經(jīng)驗,如磐初心彰顯崇高風范。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黨的領袖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提出的這一重大政治論斷,不僅蘊含豐富的理論意義,更有著強烈的實踐意義——它深刻揭示了長期以來為世人所熱議的“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紅色基因,同時也針對新時代新征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實踐之問給出了科學回答。
黨的本質屬性的集中反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百年奮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點的革命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yōu)良作風,是激勵我們不懈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中國共產黨精神之源的“建黨精神”,既是這一系列革命精神的初始點,也是它們的代表,當然就更為“集中體現(xiàn)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yōu)良作風”。其中,“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強調的是“理想信念”,“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強調的是“宗旨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強調的是“作風狀態(tài)”,“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強調的是“品格操守”。這四個層面構成一個整體,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反映著其“先進性”“純潔性”的政治本色。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堅持真理”指的是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篤信,“堅守理想”指的是在這一信仰指引下對于“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矢志追求,兩者在知行統(tǒng)一的意義上構成為中國共產黨賴以安身立命的哲學立場。
中國共產黨不同于一切資產階級政黨的地方在于,它是用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的最先進的思想文化即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對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始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旗幟。沒有馬克思主義,就不會有中國共產黨,更不會有社會主義,而當初如果沒有毛澤東等先進知識分子的刻苦追求,特別是后來逐漸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中國革命之的,也就不會有與中國具體實際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毛澤東當年跟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談及1920年赴北京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的情況時說,“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就一直沒有動搖過”。而在毛澤東等為代表的優(yōu)秀分子致力于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
“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百年前,在風雨如晦的舊中國,中國共產黨甫一誕生,就把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并為之不懈奮斗。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的將來綱領或最高綱領,是要將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去的,這是確定的和毫無疑義的”。事實也是如此。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黨和人民事業(yè)在艱難曲折中向前不斷拓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5月在江西考察時指出的,“當年革命十分艱難,也可能不成功,但人們心中理想信念之火一經(jīng)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就一定會前仆后繼,哪怕當時不成功,將來也必然成功!”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佰`行初心”指的是對立黨宗旨、入黨誓言的堅定實行,“擔當使命”指的是義無反顧地擔負起“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神圣而莊嚴的使命,兩者共同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
《共產黨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shù)人的或者為了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鄧小平說,“中國共產黨員的含義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這個意義上,把“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寫進“建黨精神”,是基于中國共產黨賴以產生的理論邏輯,更是基于百年壯闊歷程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
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百年前的中國,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幾近亡國滅種,從太平天國、義和團等舊式農民起義到張之洞、曾國藩等封建地主階級的“自救”,從戊戌變法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各種政治力量粉墨登場,最終都可謂鎩羽而歸?!鞍倌昴Ч治梏孳],人民五億不團圓。”徹底改變舊中國任人宰割的現(xiàn)狀,必須有一個真正能夠代表工農群眾等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組織,而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的政治組織。從黨的一大黨綱鮮明提出“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等政治主張,直到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莊嚴宣告,從最初只有50多人的小黨,歷經(jīng)艱難曲折,甚至數(shù)次瀕臨絕境的嚴峻考驗,直到發(fā)展成為在最大社會主義國家執(zhí)政、擁有95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政黨,中國共產黨自身發(fā)展壯大史深刻說明:“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yè)的一百年,是創(chuàng)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安慌聽奚?,指的是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隨時準備犧牲個人的一切,“英勇斗爭”指的是為了完成肩負的歷史任務不向任何困難、任何敵人低頭的勇猛頑強的斗志,兩者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狀態(tài)。
要奮斗就會有犧牲。在世界革命圖冊中,以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主題的中國革命的艱巨性、復雜性和崇高性,決定了其任務之艱巨、道路之曲折、犧牲之慘烈。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盀橛袪奚鄩阎?,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著名詩句,出自毛澤東1959年寫的《七律·到韶山》。眾所周知,英雄的韶山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在這片只有247平方公里的熱土上,先后有1700名烈士為革命英勇犧牲,其中就有毛澤東的6位親人。而近代以來,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約有2000萬,其中的大多數(shù)是共產黨員。基辛格有一句著名的論斷,即“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毫無疑問,“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千千萬萬共產黨人就是中國人中“最勇敢的人”。
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對敵人的封鎖,毛澤東說,“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百年來,白色恐怖嚇不倒中國共產黨人,日寇鐵蹄摧不垮中國共產黨人,外部封鎖困不住中國共產黨人……面對諸多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硬是靠著巨大的犧牲奉獻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屢屢完成絕處逢生的人間奇跡,一次次實現(xiàn)鳳凰涅槃的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艱苦奮斗,實現(xiàn)了從開天辟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到驚天動地的時空轉換,在推動實現(xiàn)一次次偉大社會革命的同時,刀刃向內的中國共產黨人也實現(xiàn)了一次次偉大的自我革命,而貫穿其中的正是“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徹底唯物主義態(tài)度和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皩h忠誠”指的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基本操守,“不負人民”指的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崇高道德境界,兩者共同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這個“鮮明的政治品格”就是“對黨忠誠、不負人民”,而“錘煉”一詞則形象地揭示了這一政治品格的得來絕不是唾手可得或一勞永逸的,而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洪流中反復考驗和歷練的結果。忠誠與坦誠作為共產黨人的基本政治品格和高尚情操,不僅是共產黨人對待事業(yè)的態(tài)度,也是一條貫穿于黨組織建設的紀律?!皩h忠誠”“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這是每一名共產黨員在入黨那天莊嚴宣告的誓言,作為道德律令,是永遠都不能背離的“初心”。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被迫以革命的武裝對付反革命的武裝,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隊伍走上了井岡山,在殘酷的革命斗爭面前,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始終能夠做到堅定不移跟黨走、九死而不悔。比較之下,同為黨的創(chuàng)始人,張國燾卻在激烈的革命斗爭中迷失了政治方向,最后竟投入了敵對勢力的懷抱。大浪淘沙、滄海橫流,為什么是毛澤東?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忠貞不渝,可以說是終極答案。1969年,15歲的習近平下鄉(xiāng)來到梁家河成為一名知青,度過7年的青春歲月。對此,習近平曾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jīng)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這個“堅定的人生目標”其實就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皩h忠誠、不負人民”作為“建黨精神”的重要內涵,是對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恢宏史詩深層密碼的破譯,也是對一代代優(yōu)秀共產黨人政治品格和人格風范的生動寫照。
在慶祝中共百年華誕之際,鄭重提出并精辟闡述“建黨精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對于“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的元問題有了新的歷史自覺,對于新時代黨的建設規(guī)律有了新的認識和把握?!敖h精神”內含四個既各自獨立又深刻關聯(lián)的基本維度,共同構成為對中國共產黨本質規(guī)定性的再確認,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和發(fā)展。
黨的革命精神的源頭活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xiàn)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qū)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以“建黨精神”為源頭的黨的一系列“革命精神”,無疑都是“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本根所在。從誕生之日起,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人民為了人民幸福、民族復興而浴血奮戰(zhàn)、艱苦奮斗的歷史進程中,締造了從“建黨精神”到“脫貧攻堅精神”等一系列各具特點而又一脈相傳的“革命精神”,共同構成為一個生生不息的精神譜系。在這個精神譜系的生命系統(tǒng)中,有根有系,有源有脈,而偉大“建黨精神”處于最初始、最根本的位置,因此稱之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不論是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精神文化領域,初始因素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說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開天辟地的歷史事件,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以及世界的格局,那么,與這一開創(chuàng)性歷史事件相伴生的、同樣具有原初意義的精神現(xiàn)象,即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橫空出世。中國古人講“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身世不凡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具有遠大發(fā)展前途和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百年來,在不斷創(chuàng)造輝煌業(yè)績的同時,也以其赤子情懷和崇高追求樹立了以“建黨精神”為代表的一座座巍峨的精神豐碑。“不忘初心、永遠奮斗”,就精神譜系而言,這個“初心”就是“建黨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事業(yè)發(fā)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革命精神跨越時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jīng)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jīng)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案锩悠疵膹姶缶瘛痹醋詡ゴ蟮摹敖h精神”,熔鑄于黨團結帶領人民致力于民族復興偉業(yè)的浩蕩實踐,集中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它們各自屬于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同時又有著跨越時空的永恒意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過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種寶貴精神財富,是一個永恒的定格。焦裕祿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紅旗渠精神等都是共存的。任何一個民族都需要有這樣的精神構成其強大精神力量,這樣的精神無論時代發(fā)展到哪一步都不會過時”。
在歷史主體上,從“建黨精神”以下,所有“革命精神”的創(chuàng)造主體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團結帶領的億萬人民群眾;在奮斗目標上,都是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信仰支撐上,都是以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為信仰基石,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為終極追求;在價值內核上,都是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旗幟,充分體現(xiàn)改革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在接續(xù)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上,都是自強不息、不屈不撓、舍生取義精神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在作風形象上,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徹底踐行者,充分體現(xiàn)著黨的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群眾路線的哲學靈魂;在居安思危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一危機意識無論過去、現(xiàn)在乃至未來可以說都沒有變;在勇于自我革命上,作為全民族中流砥柱的中國共產黨始終都能夠自覺地堅持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等等。事實上,正是這些薪火相傳、跨越時空的強大精神基因的存在,盡管歷經(jīng)百年風雨滄桑,中國共產黨非但沒有步蘇共之后塵,反而跟隨環(huán)境的改變和時代的變遷而生機勃發(fā)。
創(chuàng)造嶄新文明形態(tài)的精神內核。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獨立性就會被釜底抽薪”。一個具有悠久文明傳承的偉大民族從歷史低谷走向全面復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層面的強盛,更是無形而強大的“民族精神”的空前勃興和質的升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的以“建黨精神”為代表的一系列“革命精神”,不僅賦予“中國精神”以鮮亮底色,也使得古老的中華文明由此獲得了走向全面復興的精神內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這三個“深刻改變”就是對“開天辟地”內涵的最好闡釋。從一盤散沙、積貧積弱的舊中國一躍而為團結向上、朝氣蓬勃的新中國,從任人欺負、壓迫、奴役的“東亞病夫”到中華民族迎來全面復興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而作為中國共產黨精神之源的“建黨精神”連同一系列“革命精神”,則是這一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最深厚、最堅硬、最強大的精神內核。
縱觀世界政黨之林,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完全新型的政黨,自從它登上歷史舞臺以來,帶給中國乃至世界的深刻改變,實質上是社會形態(tài)、文明形態(tài)以至“人”的再造過程。毛澤東說過,“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則指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到“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量變引起質變,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新道路上,我們追求和實現(xiàn)的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的目標,我們看重經(jīng)濟的、軍事的等“硬實力”,更看重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的倍增以及全體人民精神力量的全面提升。鴉片戰(zhàn)爭以來特別是一百年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精氣神上發(fā)生的歷史性變化、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歸根結底都與以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為代表的一系列“革命精神”的塑造有內在關聯(lián)。
黨的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根本所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xiàn)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yōu)槭裁茨軌虺晒Α⑴靼孜磥砦覀冊鯓硬拍芾^續(xù)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敖h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生動揭示了“過去我們?yōu)槭裁茨軌虺晒Α钡纳羁虅右颍宄咽玖恕拔磥砦覀冊鯓硬拍芾^續(xù)成功”的基本遵循。
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爸袊伯a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在發(fā)生學的意義上,源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最終為中國人所接受,并在實踐中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一則在于它是“真理”,一則在于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立足于中國國情,致力于與中國具體實際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世事變遷,而“問題”猶存。如何在一個農民為主體、經(jīng)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東方大國建設一個堅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過去是、現(xiàn)在依然是擺在共產黨人面前的一大課題。從古田會議到當前的黨史學習教育,百年建黨實踐的深刻啟示就是,“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著力從思想上建黨、理論上強黨,仍然是不可移易的基本遵循。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就要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上下功夫。而“學史明理”,強調的就是“進一步感悟思想偉力,增強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全黨的政治自覺”。
恪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按蚪?、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中國共產黨有其特定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離開了廣大人民群眾,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佰`行初心、擔當使命”說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從立黨、興黨到強黨,都要倍加維護、實現(xiàn)和鞏固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懊裥木褪亲畲蟮恼??!闭缌暯娇倳浿赋龅?,“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wěn)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弘揚“革命加拼命”的精神。“革命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要求全黨保持“過去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jīng)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jīng)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內蘊于偉大的“建黨精神”之中,對應于“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條目,貫穿于一系列“革命精神”之中,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案锩瘛钡闹赶蚴请p向的,決定性因素在于中國共產黨人勇于自我革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yōu)勢”。同樣道理,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必須進行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是因為唯有如此方能在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國情復雜的東方大國引領推進一系列偉大的社會革命,從而完成自身肩負的艱巨而神圣的歷史使命。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愈陡。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鑒于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加強黨性淬煉?!皩h忠誠、不負人民”,是對中國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品格和人格操守的寫照,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原則的高度概括和凝練。“對黨忠誠”與“不負人民”兩者是完全統(tǒng)一的,因為除了人民的利益,黨沒有半點自身利益?!皩h忠誠”背后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高度的組織紀律性,更深層的還在于黨員對黨的性質宗旨以及黨的領袖和黨中央權威的高度政治認同?!皩h忠誠”表現(xiàn)在思想上和言行上,必然就是鐵心跟黨走、九死而不悔?;厥装倌挈h史,舉凡黨的意識強烈、對黨無比忠誠的,無不是“平常工作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難關頭豁得出”的優(yōu)秀分子。當前,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戰(zhàn)略部署,邁步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建黨精神”,淬煉黨性修養(yǎng),根本的一條還是在于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基點,著力涵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這就是為習近平總書記所明確指出的,“一要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永遠不能忘記入黨時所作的對黨忠誠、永不叛黨的誓言,做到始終忠于黨、忠于黨的事業(yè),做到鐵心跟黨走、九死而不悔;二要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站穩(wěn)人民立場,始終同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切實把造福人民作為最根本的職責;三要崇尚嚴于律己的品德,慎微慎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取得新長征的勝利,取決于種種因素,但根本的一點還是在于歷史當事人能否秉持建黨時的“初心”,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狀態(tài),始終做到以偉大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的社會革命。
責任編輯 / 汪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