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賀
內容摘要:“人家”是由詞根“人”和詞級“家”組合而成的指代詞。其基本用法是泛指或專指說話人和聽話人以外的人,也常用作自稱,與普通的三身代詞相比,它在語用上具有豐富的語用含義和獨特的表達效果。本文從“人家”的詞語來源入手,分析了“人家”從短語—名詞—代詞的語法化的演變過程,探討了在“人家”在實際語用中的意義和感情色彩。
關鍵詞:“人家” 轉喻 指代 感情色彩
在現(xiàn)代漢語代詞系統(tǒng)中,“人家”是一個相對獨特的詞。只要語境適合,它就可以指代人稱代詞所指的任何對象?!叭思摇笔褂梅椒`活,使用頻率高。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家”的發(fā)音柔和,其解釋如下:①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別人;②指某個人或某些人,意思跟“他”相近;③指“我”(有親熱或俏皮的意味)。呂叔湘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也提到了“人家”的定義:①泛指說話人和聽話人以外的人,和“自己”相對,大致相當于“別人”;②稱說話人和聽話人以外的人,所說的人已見于上文,大致等于“他”或“他們”;③稱說話人自己,等于“我”(稍有不滿的情緒)。本文試圖從語言的實際應用角度淺論“人家”在不同語境下的情感色彩及其使用原因。
一.“人家”的含義來源
當“人家”作為短語出現(xiàn)時,“人”和“家”可以構成肯定結構短語,用于表示“一個人居住的地方”。這是由于“人”和“家”的原始含義的限制。
(一)早期“人家”的來源
最早在《國語·晉語》中使用“人家”,“里克曰:弒君以為廉,長廉以驕心,因驕以制人家,吾不敢?!保馑际菤⑺谰跻跃忍颖徽J為這是正直的,夸大這種正直會產(chǎn)生驕傲。懷著這種驕傲感去裁決他父親和兒子之間的關系,我不敢這樣做。這里的“人家”可指稱“他人之家的的人”或“他人之家”。
(二)短語“人家”
早期的“人家”用法還較少,從漢朝以后逐漸增多,這里的“人家”還是用作短語,代指民家和民宅。如《史記·六國年表序》:“《詩》《書》所以復見者,多藏人家,而史記獨藏周室,以故滅。”《皇明經(jīng)世文編》:“各港門、四哨官軍各分領哨船二只、務照今定信地、專一在彼巡哨、不得潛住人家、以生侵擾?!?/p>
(三)“人家”從短語轉喻到詞
轉喻是根據(jù)空間的鄰近性、共存性、時序性和因果關系形成的。在傳統(tǒng)的修辭學中,轉喻是A和B之間的另一種關系(A和B具有一定的鄰近性),由于在人們心中常出現(xiàn)而被固定化。使用材料指代制品,以原因指代結果都是所有常見的轉喻類型。例如,“士兵”最初是指武器,但后來指的是打仗的人“戰(zhàn)士”,“996”指的上班族早晨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延長工作時間的一種工作制度,現(xiàn)在指的是被長時間、高壓力工作壓榨下的加班文化。“人家”是由“人+家”的兩個詞根組成的短語,也通過轉喻被轉換為單詞。認知語言學認為,轉喻不是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段,而是一種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合理使用此技術可以使表達式簡單而不引起混亂。
1.從“指某人居住的地方”到“某人”的轉喻
轉喻被認為是人們通過一個概念實體理解另一個概念實體的認知過程。在漢語中,有很多處所指代人的例子,例如“領袖來了”“部隊來了”等?!叭思摇笔侵浮叭司幼〉牡胤健保[喻是“其他人或包括自己在內的人”。《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5)中“人家”的解釋是“說話者和聽者以外的人”,“他人”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他稱代詞則指除了說話人和另一方以外的人。
2.“人家”中“家”的含義正在縮小
提到“人們居住的地方”時,其發(fā)音為ren jiā。當“家”的含義逐漸縮小并變成詞綴時,發(fā)音也會改變。jiā的聲音通常會輕微發(fā)聲,失去其音調,僅留下“人家”的指稱自己或他人的含義。如:《濟公全傳》中“莫如我趕緊回家,把親事退了,叫我岳父給姑娘另找婆家。我是這個命,別連累人家”??梢詮纳舷挛闹型茢喑鲆陨侠渲械摹叭思摇彼傅膶ο蠓浅>唧w。從宋元話本開始,特別是在清朝以后,神魔小說、世情愛情小說和公案小說開始流行,旁稱代詞“人家”的使用為他稱代詞的現(xiàn)象普遍開來,“家”的含義逐漸縮小并成為詞綴。
二.實際應用中“人家”的情感色彩
從功能語法的角度來看,“人家”作為代詞具有三種用途:指示、區(qū)別和替代。筆者在這里不過多地對“人家”功能性進行表述,主要針對“人家”作為代詞三種用途在實際應用中的情感表現(xiàn)進行討論:
1.泛指說話人和聽話人以外的人,和“自己”相對,大致相當于“別人”。這類應用是最常見的用法,在這里“人家”指“他”,即說話人、聽話人之外的不確定的第三方,這里“人家”的參照物是不確定的,一般只籠統(tǒng)地指某人或某些人,并用比較來說明事實。如:
(1)許建華把頭扭向一邊,她觸景生情,淚水奪眶而出,人家女人都是這樣的安適,這樣的在男人疼愛下生活,自己也可以這樣,可為什么非要去搞試驗呢?(尚紹華《悄然尋找另一個天空》)
(2小蠻也去了,卻做不過人家。沒有什么比一個小姐“做不過人家”更難堪的事情了。掙不到錢還是小事,關鍵是心里頭別扭。(畢飛宇《推拿》)
在以上兩個示例中,詞語“人家”在一般意義上等同于“其他人”,并且始終與“自己”或某個人進行比較以說明事實。在示例(1)中,“人家”表達他們的抱怨,不滿和不滿,并將自己與“男人所偏愛的女人”進行比較,這旨在表明第三方總體上在某種程度上比自己更好。示例(2)中的“人家”對比自己表達了文中小蠻又氣又惱的心情。
2.除了說話者和聽者以外的其他人,在上面的語境或上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特指第三方。大致相當于“他”或“他們”,也就是說,指稱功能等效于第三人稱代詞,但它也具有第三人稱代詞所沒有的修辭效果,如:
(3)她雖然是個工人,但很有才能,長得也不錯,而且愛好文學,已經(jīng)在咱們省和外省的刊物上發(fā)表過幾篇小說了。唉,我自己連一篇東西都沒有發(fā)過呢,這方面好像配不上人家……”(路遙《你怎么也想不到》)
(4)“人家都開車去看房,就我跟海藻是坐公車……人家填的單子,錢后面都一串零啊!害怕!”(六六《蝸居》)
在示例(3)中,“他人”的情感色彩可以在事情自己和他人有差距自卑的心情。例如(4)中,表面上是欽佩和嫉妒,但實際上卻是嘲笑和鄙視?!叭思摇敝复氖鞘蹣遣康墓ぷ魅藛T,如果將“人家”替換為“他們”,則整個句子將成為一個簡單的敘述,少了諷刺意味。
3.給演講者本人打電話相當于“我”。呂叔湘先生認為,說話人自稱“人家”帶有不滿意味,但在目前的實際應用中,“人家”指用作第一人稱時,除了表示不滿外,還增添了拉近說話人和聽話人距離、趣味性、委婉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對話的雙方之外通常沒有第三者。在“人家”位置,即使“人家”不出現(xiàn),變成空位,這個空位的所指也只可能理解為應話人或答話人自己,不可能是其他人。比如:
(5)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鬢發(fā),一面笑向寶玉道:“人家睡覺,你進來做什么?”(曹雪芹《紅樓夢》)
(6)「你這笨丫頭,不要命了嗎?」
「人家只是……」(古靈《水漾情心》)
以上兩個例子里的對話均發(fā)生在男女對話中,女性使用“人家”自稱體現(xiàn)了女性特別是年輕女性使用語言時有意識或無意識的使用方法。自魏晉“人家”從短語經(jīng)過轉喻的語法化過程凝固成詞后,女性使用“人家”自稱開始了長期的使用歷史,傳統(tǒng)文化對于女性要求“三從四德”,使用語言必須謙遜,因此女性使用“人家”自稱符合社會要求,而女性使用“人家”來自稱也可以達到一定的社交目的。例如,在示例(6)中,自稱“人家”的使用是出于一種想要獲得同情并想要彌補以前的不當行為的心態(tài),緩和聽話者不滿情緒?!叭思摇弊苑Q能很好地體現(xiàn)女性的柔弱,博取強勢群體的同情,女性使用這一自稱代詞,能夠滿足社會強勢群體男性自尊的心理需求,并引起另一方(主要是男人或比自己強的人)的同情和關懷。在示例(5)中,表面上似乎是她在責備聽話人,但實際上,她想表達的是嬌羞、嗔怪的感情,如果在這里用“我”代替“人家”如果將此處“人家”替換成“我”也可以,但語氣明顯沒有用前者更能體現(xiàn)女性的柔弱和嬌羞。
綜上所述,本文從“人家”的語用考察入手,簡要分析了“人家”的詞語來源和“人家”從短語—名詞—代詞的語法化的演變過程。指代詞“人家”可指第一、第二及第三人稱,其所指對象在不同場合使用有不同的情感色彩。本文整理了“人家”所指對象不同的情感色彩差異現(xiàn)象,也簡單分析了“人家”傳統(tǒng)文化里約定俗成的情感作用,結果可知,指代詞“人家”的使用可縮短或拉大說話人與其所指對象之間的心理距離,表達出說話者不滿、失落、埋怨、嬌嗔等多種情感。
參考文獻
[1]王聰.漢語旁稱代詞“人家”的主觀性和主觀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2]閆亞平.人際功能與“人家”所指的擴張[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2:79-84.
[3]王慧慧.代詞“人家”自稱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暨南大學,2006.
[4]張伯江、方梅.漢語功能語法研究[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
[5]薛國紅,馬貝加.代詞“人家”的來源[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7(01):122-127.
(作者單位:河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