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翀
我們往往對隨地吐痰的行為嗤之以鼻,可一旦置身于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卻認為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面對不思悔改的“惡勢力”的時候,唯唯諾諾地選擇妥協(xié),不愿做一只伸張正義的“出頭鳥”。
潛意識中,我們總是會選擇明哲保身,總希望有正義之士站出來,去伸張正義。大多數(shù)人都會以維護自己的利益為前提,審時度勢地伸張正義。可這樣的正義往往是不切實際的,伸張正義,需要義無反顧的勇氣,需要破釜沉舟的決心。這些畏畏縮縮的“正義者”不僅無法做到挺身而出,而且還對一些正義之士的“過激舉動”出言不遜,他們筆桿子或是抱起鍵盤,無情地批判著這些大義凜然的行為。不知何時,阻止狂妄之徒,勇于伸張正義的行為成了一種錯誤。“對違法亂紀之人唯唯諾諾,對正義之士重拳出擊”,這確實讓人難以理解。
不過,黑衣壯漢的行為有些魯莽,這種制止不文明行為的方式有待商榷,也許他應(yīng)當選擇更合理的方式,懲罰隨地吐痰者。在面對違法亂紀的行為時,我們應(yīng)當更加理性,采取更合理的措施,杜絕此類行為的發(fā)生。
我國從不缺少正義之士,更不缺少“禮貌的”正義之士。前有魯迅直面黑暗,振聾發(fā)聵,警醒世人;后有龍應(yīng)臺議論政府,針砭時弊,提醒官員。他們所“不滿”的是那些官員的不作為,讓法外之徒逍遙自在,讓漢奸們可以心安理得地給日寇當“舔狗”,讓巴特爾這樣的不法分子能重返校園。但他們并未直接地動手宣泄,而是選擇秉筆直書,合理地伸張正義。他們?yōu)槿藗兊睦Э喽葱募彩?,對跋扈的官員深惡痛絕,他們絲毫不曾考量自己的行為是否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從未向惡勢力妥協(xié),因為他們心中的正義之火一直在熊熊燃燒,他們一直堅守自己的信仰,致力于追求光明與正義。當代的年輕人亦應(yīng)接過這熊熊燃燒的火炬,勇挑伸張正義的重擔(dān),點燃每一個受欺侮者心中的希望。
正如龍應(yīng)臺所寫的一般,她希望這一代人將是會“鬧事”的一代人,面對不公,他們將不再畏畏縮縮,而是可以大義凜然地伸張正義。當然,這一次伸張正義的時候,我們可以禮貌且理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