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老師:
您好,我今年16歲,有一個很霸道、很極端的母親,只會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我,稍微不順她的意,就像復讀機一樣呵斥我。父母總吵架,父親無所作為,母親掌控欲極強,他們總是強調(diào)我的錯誤卻從沒想過之前是否對我說過這些事不能做。老師對我說媽媽愛我,只是方法不對。我了解!但我想問,他們的這種教育方法和觀念真的是正確的嗎?我該怎么辦?
小安
小安:
你好!
在你的字里行間,我仿佛看到一個身心俱疲、不堪重負又懂事上進的孩子,一個在成長中飽嘗委屈、隱忍、無奈又無助的少年。如果你在我面前的話,真想抱抱你。
你的媽媽強勢、霸道,這是她的性格和脾氣,也是她的原生家庭造成的。但可悲的是,媽媽仿佛只會用這種方式來對待無助的你。你需要擁有多少力量和勇氣,才能承受如此的情緒疾風?這本不是你這個年齡應(yīng)當承擔的。
你提的問題特別好,“父母的教育方法及觀念真的是正確的嗎?”這也是困擾大多數(shù)青少年的問題。我相信,當你提出這個疑惑的時候,你的內(nèi)心已經(jīng)有了答案。我也認為,媽媽這樣做的確不妥,肯定對你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和傷害。老一輩的父母,他們所經(jīng)歷的成長環(huán)境和教育模式比較傳統(tǒng),他們認為“孩子就要聽父母的”“我為你好,就應(yīng)該聽我的”,而很少去真正理解孩子、傾聽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你的媽媽或許并不清楚什么叫“愛”,也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你的家庭中,母親的強勢不僅壓制了你的發(fā)展,同時也壓制了爸爸的父性權(quán)威。因為爸爸的“無所作為”,媽媽也會對他產(chǎn)生失望的情緒,這種情緒又會投射到你身上,希望你能為她“爭口氣”來滿足她內(nèi)心的缺失。所以,出問題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父母,他們把對彼此的憤怒、不滿、失落投向了你,讓你一個人來承擔。
一個家庭要一起成長,首先要放下各自的期待。媽媽對你有期待,是不是你自己也對媽媽有期待呢?我們先放下自己對媽媽的期待,來理解一下媽媽,并以此做出區(qū)分。比如,媽媽訓斥你的時候,你要認識到:這是她的情緒使然,而不是事實本身。所以盡量不要卷入她的情緒,不要糾結(jié)自己的對與錯。她的想法是她的,你的想法是你的;她的事情是她需要去做的,你的事情則是你需要去做的。對你來說,需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需求,并試著堅持下去;同時,也要去琢磨一下媽媽這樣做背后的原因,并試著去理解她。
或許,當你理解到父母內(nèi)在的缺失,認識到父母也有著他們各自的人生課題需要去修復時,你才能真正穩(wěn)定下來、堅強起來。這樣,也許逐漸就會讓父母意識到:孩子也是一個鮮活的人,我也要顧及一下他的需求,尊重一下他的感受,給他一些空間。
那么, 理解之后又該怎么辦呢?顯然,我們不能委屈自己去哀求他們,或者通過叛逆、憤怒的方式去逼迫、攻擊他們。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定地向他們陳述事實的真相、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提出切實可行的需求。假如可能的話,你還可以心平氣和地告訴他們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告訴他們該怎樣做才更好?;蛟S這樣,他們就會慢慢改變對你的認識,并逐漸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這樣的過程和改變是艱難的,也是漫長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期間,你可能還是會遇到媽媽的各種負面情緒。對此,我認為,首要的是去面對它、體驗它、感受它。對你來說,只有清楚自己對父母的感受,才能更好地處理自己與父母的關(guān)系,以及自己內(nèi)在與外界的關(guān)系。
最后,我想告訴你的是:16歲,是花一樣的年紀,也離你獨立自主越來越近。再等上兩三年,考上大學,你就可以名正言順、昂首闊步地離開父母,走向大千世界了,你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和未來,追尋屬于自己的夢想和幸福!
過去的你和當下的你,不管是痛苦還是迷茫,不管是隱忍還是對抗、懷疑還是堅持,最重要的是你有一顆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心。這所有的經(jīng)歷,都將在你人生中刻下印痕,而在不久的將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將會是你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