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天昊 馮燕飛 王 堅 呂伯東
輸尿管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疾病,每11 個人中就有1 人患有泌尿系結石疾病,并且終生復發(fā)率約為50%[1]。輸尿管結石常伴有明顯癥狀,如腎絞痛和血尿,臨床治療原則為解除梗阻、保護腎功能。輸尿管結石治療方法有很多,如藥物排石治療(MET)、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SWL)、輸尿管鏡下碎石取石術等。對于許多患者來說,MET 是減少侵入性手術的一種方法,具有避免手術干預、患者醫(yī)從性高、降低患者費用的優(yōu)點。歐亞聯(lián)盟2016 年建議提出,MET 的潛在益處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5mm 的輸尿管遠端結石中,對于較小的輸尿管結石,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能增加小結石的排出率[2]。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排石藥物的作用,不斷進行臨床試驗探究其意義。本文就不同藥物對結石排出的影響,綜述如下。
MET 主要通過促進輸尿管平滑肌松弛來減輕其水腫和痙攣的程度,從而幫助排石。有研究發(fā)現(xiàn),5mm 或更小的結石的自發(fā)排出率為71%~98%,而5~10mm 結石的自發(fā)排出率為25%~51%[3]。<5mm 的結石即使無藥物干預仍有較高的自發(fā)排出率,且藥物對<5mm 的結石自主排出率無明顯影響[4],因此我們主要觀測5~10mm 結石藥物干預的效果。主要觀察指標包括結石排出率、排出時間、止痛劑使用劑量以及藥物相關的副作用。
1.1 α-受體阻滯劑 常見的α-1 受體阻滯劑有坦索羅辛、阿夫唑嗪和賽洛多辛等。坦索羅辛是常用的選擇性α-1 受體阻滯劑,F(xiàn)edrigon 等[5]的一份問卷調(diào)查顯示,49%的急性腎絞痛患者在收住入院后嘗試使用坦索羅辛。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坦索羅辛將較大結石的排出時間從(12.5±3.3)天縮短到(6.4±2.7)天,具有臨床意義[6]。坦索羅辛比非藥物干預對照組有更高的排石率,更短的結石排出時間以及較少的鎮(zhèn)痛劑需求,并且顯著緩解腎絞痛,同時,兩組之間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沒有差異[7]。在PCNL 術前1 周使用坦索羅辛,與未經(jīng)坦索羅辛預處理的對照組(43%)相比,輸尿管鏡成功通過率(87%)增加了一倍以上[8];術前使用坦索羅辛等α-受體阻滯劑,可降低最大輸尿管鏡插入力和隨之而來的輸尿管損傷風險[9],因此即使MET 失敗需要手術干預,坦索羅辛也可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就排石率而言,與對照組比較,阿夫唑嗪排石效果明顯增加[10],阿夫唑嗪與坦索羅辛在排石率、排石時間及總副作用上均無明顯差異[11],但阿夫唑嗪組逆行射精比坦索羅辛組少70%,這表明阿夫唑嗪在治療患有輸尿管結石的男性患者時可能具有優(yōu)勢[10]。賽洛多辛是第一個被推薦用于輸尿管遠端結石的MET,對α 受體具有高選擇性,常用于下尿路癥狀,能顯著提高結石自發(fā)排出率,縮短排出時間,減少鎮(zhèn)痛需求和額外治療,并且除了逆行射精外,賽洛多辛和其他α-受體阻滯劑的副作用相當[11]。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6mm 的結石,賽洛多辛雖然沒有增加其排出率,但減少患者對鎮(zhèn)痛劑的需求,并且有效縮短排出時間[12]。與坦索羅辛相比,賽洛多辛的排石時間縮短了(2.33±0.78)天[11]。一項為期9 個月的三期臨床試驗發(fā)現(xiàn),賽洛多辛不僅排石有較好的療效,在改善夜尿癥、尿頻和尿液不完全排空癥狀方面比其他α-受體阻滯劑具有更好的療效,尿流動力學特征相關數(shù)據(jù)也表明,賽洛多辛在膀胱出口梗阻改善方面具有更高的療效[13]。
1.2 鈣離子通道拮抗劑 鈣離子通道拮抗劑硝苯地平,其促進排石的機制在于抑制內(nèi)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細胞外鈣離子流入平滑肌細胞,從而抑制其收縮,緩解痙攣,增強輸尿管的蠕動能力,使結石向遠端排出[14]。與對照組比較,硝苯地平組結石排出時間明顯減少,對鎮(zhèn)痛藥物的需求減少,總有效率高達96.08%[5]。在一項比較坦索羅辛和硝苯地平對結石排出療效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坦索羅辛組、硝苯地平組和對照組排石率分別為76%、64%和36%,與對照組比較,硝苯地平組排出率較高,排出時間較短,平均鎮(zhèn)痛藥消耗量低[15]。硝苯地平也可作為ESWL 后的輔助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疼痛減輕和安全性[16]。目前國內(nèi)外多項研究已證實,坦索羅辛、硝苯地平均有利于輸尿管結石的排出,兩者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近,但硝苯地平療效不及坦索羅辛[17]。
1.3 磷酸二酯酶-5 抑制劑 他達拉非是一種PDE5抑制劑,作用于一氧化氮/環(huán)磷酸鳥苷(cGMP)途徑,增加平滑肌細胞內(nèi)cGMP 的水平,誘導松弛[18]。研究發(fā)現(xiàn),他達拉非用于5~10mm 輸尿管遠端結石時,其排石率明顯高于坦索羅辛,且證明其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副作用小,更大程度地減少腎絞痛的發(fā)作,減少鎮(zhèn)痛需求[19]。研究發(fā)現(xiàn),單獨使用他達拉非或聯(lián)合坦索羅辛治療輸尿管遠端結石是安全、有效且耐受性好的[20]。另一試驗發(fā)現(xiàn),西洛多辛和他達拉非聯(lián)合應用增加了輸尿管結石排出率,并顯著縮短排石時間,這種組合提供了更好的疼痛控制,無嚴重副作用[21]。因此,PDE5 抑制劑也可作為MET 藥物的選擇,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4 其他MET 藥物 米拉貝隆為選擇性β3-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β-腎上腺素能受體存在于平滑肌和尿路上皮中,它們負責平滑肌的松弛,對于<6mm 的結石,米拉貝隆不能提高排石率[12]。但對于>6mm 的結石,米拉貝隆減少了患者對鎮(zhèn)痛劑的需求,使結石自發(fā)排出率增加,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法,且不良反應較少[3]。聯(lián)合用藥往往也有出色的效果,與單獨使用坦索羅辛比較,聯(lián)合使用菠蘿蛋白酶和α-受體阻滯劑(坦索羅辛)作為有癥狀和非復雜的輸尿管遠端結石的MET 是安全的,并獲得較高的結石排出率,對于較大的遠端結石,這種排石效應甚至更強[22];坦索羅辛聯(lián)合硝苯地平治療也取得顯著療效[17]。
泌尿道結石屬中醫(yī)“石淋病”,中醫(yī)認為,該病的發(fā)生與濕、熱、瘀、虛有關,結石使氣血阻滯不通,不通則痛,引起急性腎絞痛[23]。最常使用海金沙、金錢草、滑石、冬葵子、車前子等,以清熱、化濕、利尿為治療原則[24]。大部分輸尿管結石屬于草酸鈣結石,金錢草能增強輸尿管蠕動、減少腎集合系統(tǒng)內(nèi)草酸鈣結晶形成和堆積,使之變得松軟,從尿中排出更容易,金錢草還有利尿、抗炎、鎮(zhèn)痛的作用。海金沙能顯著降低腎結石大鼠尿中的鈣、磷和尿酸水平,抑制腎集合系統(tǒng)內(nèi)草酸鈣結晶形成,同時增加排尿量[24]。有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泌尿排石湯組的排石率明顯高于非藥物干預的對照組,且在血尿、腎絞痛等急性癥狀方面的評分也較對照組低[23]。臨床試驗比較了單用坦索羅辛藥物治療與坦索羅辛聯(lián)合中藥排石顆粒治療,研究發(fā)現(xiàn),坦索羅辛聯(lián)合中藥排石顆粒治療組具有更高的排石率、更短的結石排出時間以及更低的鎮(zhèn)痛需求[25]。郁超等[26]通過臨床研究觀察發(fā)現(xiàn),使用周氏排石湯基本湯聯(lián)合周氏中醫(yī)導引排石操運動,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總有效率高達76.7%。
中醫(yī)辨證,石淋分濕熱壅滯、氣滯血瘀、脾腎氣虛、腎陽不足四大證型,眾多醫(yī)家在石淋病的治療上,辨證論治,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治療的個體化差異。王竹芳與王靜茹[27]根據(jù)石淋病的病機,將石淋病分為濕熱并重型、腎陰不足型和腎氣虛弱型,分別選用自擬的“排石一、二和三號”方劑,總計治療輸尿管結石近400 例,均獲顯效。李加厚[28]以清熱代表方八正散合石葦散加減治療約200 例石淋病患者,總治療有效率達到81.0%;侯慶勛[29]認為,石淋以膀胱濕熱為標,腎氣虛為本,治療時應遵循標本兼治,在清熱利濕的基礎上,兼予以養(yǎng)腎補氣之藥物,患者獲益率明顯增高;程華與譚邦華[30]認為,石淋病日久成瘀,瘀血是石淋病過程中的重要病理變化,主張以清熱利濕兼活血化瘀行氣之方劑,結合ESWL 治療石淋,均使患者獲益;張勇與胡森[31]認為,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腎氣強,則無結石停滯,因此,遵循補氣、清熱、化瘀的治療原則,自擬益氣排石湯與八正散加減,在臨床中獲得顯著的成效。
MET 目的在于使輸尿管結石的排出率增加、排出時間縮短以及鎮(zhèn)痛劑消耗減少。與早期內(nèi)鏡取石治療相比,在使用MET 的患者中,與結石發(fā)作相關的間接成本較少、總醫(yī)療保健支出減少[32]。由于MET 主要依賴于藥物,1 個月的治療費用不到輸尿管鏡和沖擊波碎石術的費用的1/20。用MET 進行治療,雖然會增加患者重復就診的概率,但是可以減少手術干預及其伴隨的風險[33]。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以在病、證與人體交叉的體系中,體現(xiàn)“以人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將辨病、辨證兩者的治療優(yōu)勢最大化,體現(xiàn)“快治慢養(yǎng)”的治療手段以及“標本兼治”的治療原則。對突破辨證論治思維定勢,拓展臨床思維空間,充實和豐富臨床診療體系,具有重大啟發(fā)和重要價值,勢必會成為未來治療的趨勢。同時聯(lián)合用藥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證實。
總之,對于輸尿管結石,因為MET 帶來了更短的結石排出時間、更少的疼痛、更低的成本以及手術干預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應常規(guī)用于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