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融媒體時代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的敘事模式探究

2021-01-02 13:28楊俊雅肖燕憐
喀什大學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媒介受眾內容

楊俊雅,肖燕憐

(新疆財經(jīng)大學 文化與傳媒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重大主題報道是指圍繞黨和政府重大決策、戰(zhàn)略部署和社會熱點等展開的戰(zhàn)役性報道,對于宣傳黨的政策、引導社會輿論、展現(xiàn)主流媒體權威性具有重要意義。[1]融媒體時代,自媒體平臺中的傳播主體魚龍混雜,一些商業(yè)媒體的負面報道很容易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對黨和政府重要策略的實施產生阻礙。在這種情況下,主流媒體在進行重大主題報道時,通過采取恰當?shù)臄⑹履J胶筒呗?,使報道的形式和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敘事話語深入人心,從而使正面宣傳效果最大化,有效引導社會輿論。

主流媒體承擔著宣傳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展現(xiàn)我國人民精神文化風貌以及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責任和使命,重大主題報道更是主流媒體工作任務和內容的重中之重。由于重大主題報道的宏觀性和整體性,在新聞敘事模式上必然與其他類型新聞相區(qū)別,形成獨特的技巧與特色。融媒體時代,由于技術的發(fā)展,主流媒體的敘事模式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與發(fā)展,更好地適應了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新聞環(huán)境。

一、訴諸情感的故事模式

故事模式是指以故事的形式表現(xiàn)新聞事實,以增強新聞的親和力與趣味性。在我國,“故事化”模式進行新聞敘事的歷史由來已久,從最初的延安時期解放日報中通訊和典型報道以“講故事”的手法動員群眾,到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不斷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故事模式已經(jīng)成為新聞報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敘事模式。媒體融合為故事模式的新聞廣泛傳播提供了多個平臺,2019年,東方衛(wèi)視為了慶祝建國70 周年,推出講述中國英雄故事的8 集紀錄片《閃亮的名字》,節(jié)目一經(jīng)播出就取得了全國平均收視55 城排名第一的收視率,全國累計收看人群達到1.2億次。節(jié)目還被分發(fā)到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微博話題#閃亮的名字#討論量123.3 萬,閱讀量超過3 億;咪咕視頻播放量769.3 萬次;抖音播放量3150.7萬次;新華社、光明日報、人民網(wǎng)、解放日報、澎湃新聞等媒體都進行了轉載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東方衛(wèi)視《閃亮的名字》的成功并非個例。主流媒體采用多元化的敘事聲音、合理加工后的敘事話語組織與呈現(xiàn)新聞故事,以激發(fā)用戶情感、引起共鳴是重大主題報道敘事的共性。

(一)多元化的敘事聲音

所有敘事都包含兩個基本要素:故事與敘事人。在新聞敘事中,敘事聲音就是敘事人在文本中的存在方式:誰在說?說了什么?從哪些角度說的?這些都是體現(xiàn)在新聞文本中的“敘事聲音”,敘事人的身份、視角、聚焦、功能等合成的“聲音”,體現(xiàn)了新聞敘事的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直接關乎新聞的準確、客觀與公正。[2]

1.多元的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即“誰在說”,包括不同群體、不同渠道的聲音。由于主流媒體的重大主題報道主要集中在重大會議、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和時代主題這三個方面,如全國兩會、國慶、“鄉(xiāng)村振興”等,對我國在一定時期內在各方面取得的發(fā)展和成就進行總結性報道,這些是對內引導輿論、對外宣傳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因此以正能量的故事為主。對于受眾而言,如果主流媒體的故事內容只有單一信息來源,不僅會顯得單調乏味,還容易使受眾產生抗拒心理,從而影響故事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因此,主流媒體在進行重大主題報道時,盡可能采用多元信息來源進行敘事,使故事內容更加豐富、層次分明,也有利于受眾對于核心主題思想的認可和接受。通過多元信息來源共同完成對故事內容的填充,不僅可以提供更加多樣的事件細節(jié)描述,盡可能地還原事件真實面貌,還可以增加整個故事的可信度,使故事主題更加深入人心。

2.全知視角與限知視角相結合

敘事視角是指敘述新聞的觀察點,即敘述者敘述故事的角度,強調“誰在看”,敘事聚焦則強調“什么被看”,將受眾的目光投射到“有意義”的事實中,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故事的基本框架并引導輿論。選擇恰當?shù)臄⑹乱暯?,是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在“講故事”時的重要敘事策略,也是做好新聞敘事的關鍵一步。

從宏觀層面來講,敘事視角包括全知視角和限知視角。全知視角即敘述者對所發(fā)生的事情無所不知,無論是外部環(huán)境還是人物內心,都能夠進行細致的刻畫與描述,對故事中的人物或事實進行全方位的立體呈現(xiàn)。但是由于新聞客觀性、真實性的要求,涉及人物心理描寫的嚴格意義上的全知視角并不常見,多是從外部描寫入手,以局外人的身份對故事進行概述。限知視角則是通過某個人物的視角來觀察和描寫,只敘述部分的情況,以一個或多個人物視角的敘述構建完整的“意義”世界,使故事內容更加完整、真實??傮w而言,全知視角下的新聞敘事會使故事內容更加全面、權威,可以運用在故事的開頭或結尾,對整個故事做全局性的介紹或總結,限知視角下的新聞敘事會使故事內容更加客觀、真實,可以作為故事的主體部分,對主題做更多的具體補充。在重大主題報道的故事模式中,巧妙地將全知視角與限知視角相結合,會起到宏觀主題與微觀事實相得益彰的效果。

從微觀層面來講,限知視角還可以從人稱角度分為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第一人稱視角以敘事者作為“見證人”,不僅可以增強報道的親切性和可讀性,還使新聞報道顯得更加真實可信,給受眾帶來更多的觸動和體會。人民日報從2013 年起,就在全國兩會期間開設“我與中國兩會”專題,從第一人稱“我”的角度出發(fā),講述了來自不同國家、職業(yè)、階層的人眼中所看到的中國變化,真實感與現(xiàn)場感并重。第三人稱視角則是以第三人稱“他”的視角提供新聞事實,對故事主題進行佐證,是主流媒體在進行重大主題報道時最常采用的敘事視角。融媒體背景下,主流媒體在以故事模式進行新聞敘事時,對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的運用更加純熟而靈活。2019年《人民日報》聯(lián)合百余家全國黨媒發(fā)起了“2019,我們都是追夢人”主題活動,廣泛傳播各行各業(yè)奮斗者的追夢故事,并在《人民日報》開設專欄“講述·我們都是追夢人“和”記錄中國·我們都是追夢人”,以第三人稱視角講述了17 位不同職業(yè)工作者的奮斗故事;同時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微紀錄片《我們都是追夢人》,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3名普通人努力奮斗、追逐夢想的故事,截至2019年3 月4 日全網(wǎng)播放量超過3000 萬次,同時在微信平臺獲得了“10 萬+”的閱讀量。不同人稱視角采用不同形式進行共同敘事,使整個主題報道既有溫度又有理性,既客觀又真實,是主流媒體在媒體融合發(fā)展趨勢下創(chuàng)新敘事策略的一種新嘗試。

(二)敘事話語合理加工

為了把故事講好,使重大主題報道的效果最大化,往往需要對故事中的敘事話語進行合理加工,使故事文本在心理和情感上更接近受眾,易于受眾的理解和接受。具體包括敘事時間的安排、敘事素材的處理、敘事風格的選擇等。

1.敘事時間的安排

(1)時序的倒置與錯亂

從時序來講,事件發(fā)生的時間與新聞敘事的時間,一定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兩者不可能平行。但是對于受眾來說,他們所希望了解到的總是最新鮮、最接近于故事時間的新聞,因此在敘事時間的安排上,就要把最重要的事實放在最前邊,之后再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詳細展開,也就形成了新聞中最為常見的倒金字塔結構。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往往不是對某一個事件的單獨報道,而是系列性、總覽性、主題性的策劃報道,除了要把最關鍵信息放在前面之外,還需要對故事背景和發(fā)展過程進行梳理,這就必然需要進行時序的排列和錯位。2019 年人民網(wǎng)推出“70 年70 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多個方面,講述歷史變革中的“中國故事”,以當下取得的巨大成就為中心,輔以背景材料,并穿插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真實故事,多次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過去—現(xiàn)在”的時間序列,使圖文報道與短視頻兼具深度和力度?!?0 年70 問”系列報道在兩微的閱讀量達到了3565 萬次,其短視頻被騰訊視頻、微博秒拍和快手等多個視頻平臺轉載推廣,播放量高達2494 萬次,該話題更是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這種時序上的錯亂不僅不會讓受眾產生混亂感,反而將過去的故事作為新聞背景,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更為豐滿和真實,也對人物工作環(huán)境的艱辛和取得的成就進行了鮮明對比,更加深化了主題。

(2)時長的概括與省略

這里所說的“時長”即故事發(fā)生的時間總量與描述故事的新聞文本所包含的時間總量,兩者之間是不可能等值的。重大主題報道的內容較多、時間跨度較大,即便是以通訊或特稿的形式進行報道,也會有文本的字數(shù)限制和視頻的時長限制。為了在有限的字數(shù)內呈現(xiàn)無限大的事實,就需要對現(xiàn)實中故事發(fā)生的時間總量進行概括和省略,將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事實提供給受眾。2018 年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制作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國一分鐘》,以“一分鐘”為時間維度,講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5 年內取得的歷史性成就。3 月5 日第一集《中國一分鐘·瞬息萬象》在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平臺推出后不到半小時,就達到了“10 萬+”的閱讀量,各大主流媒體的門戶網(wǎng)站和新媒體平臺紛紛置頂轉載,3月8 日全網(wǎng)觀看量突破1.67 億次,引發(fā)了網(wǎng)友們的強烈共鳴和熱烈反響。將敘事時長進行概括和省略,以小切口展現(xiàn)宏大敘事,既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場景,也有激發(fā)國人自豪感的瞬間,更有利于與受眾產生情感共振和價值共鳴。

2.敘事素材的處理

在敘事聚焦下形成了被選擇出來的事實,但是為了使事實素材更好地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可讀性和趣味性較高的故事,就需要通過對選擇的事實素材進行剪裁,主要包括素材的概述、組合、重復等。

在故事的敘事時長中,我們論述了故事時長與敘事時長的非等時性,那么在故事內容和敘事內容的關系上,兩者也是無法等量的。一般情況下,概述可以將內容較多、時間跨度大的事實進行濃縮,以一段甚至更少的文字表達出來,起到言簡意賅的效果。2017 年兩會前夕,河南日報報業(yè)集團推出微紀錄片《春光的春光》,在8 分鐘的光影之中,通過將一個人、一個縣和一個省的脫貧故事進行濃縮,展現(xiàn)了蘭考縣五十多年的脫貧致富路,超過300 萬人通過各大媒體平臺觀看視頻,其中將近30 萬人選擇了點贊和轉發(fā),成為兩會期間的熱議作品。該微紀錄片在大河客戶端推出后,紙質版《大河報》也在頭版頭條對該紀錄片進行了聯(lián)合推廣,在有限的版面內對較長一段時間的發(fā)展變化進行了概述,突出的是脫貧攻堅戰(zhàn)的正確性,既省略了不必要的贅述,也達到了見微知著的顯著效果。

素材的組合以場景的轉換來深化主題,通過不同場景的故事素材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新聞報道,能夠使敘事內容更加豐富、層次更加分明。在故事模式中,不同的故事場景多以小標題的形式分隔開來,再組合成一整篇新聞。如人民日報在“壯麗70 年·奮斗新時代”專題下的314 篇新聞報道中,每一篇新聞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在《吉安山鄉(xiāng)變了模樣》一文中,從神山村的脫貧致富到江南村的產業(yè)蛻變,再到井岡山紅色文化基因的傳承,每一個場景都代表了革命老區(qū)脫貧現(xiàn)狀,都有自身獨特的意義和價值。素材的組合對時間序列的要求不高,其主要功能是將無數(shù)素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事實素材放在同一個邏輯層面上,使故事內容更加立體和形象,同時也增強敘事內容的真實性和全面性。

素材的重復可以形成意義的強化,加深人們對故事主題的認識與思考,特別是觀點性較強的事實,可以在新聞敘事中以標題與直接引語的形式進行素材的重復。還是在“壯麗70 年·奮斗新時代”專題下的新聞敘事中,就多次出現(xiàn)了這種觀點性故事素材的重復使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堅持向前走,不能掉隊”等不僅是新聞的標題,更重復出現(xiàn)在敘事內容中,以人物直接引語或間接引語的形式呈現(xiàn),其觀點和立場被不斷強化,受眾也會產生更深刻的印象。

3.敘事風格的選擇

隨著受眾參與性和積極性的提高,平民化的敘事風格顯然更適用于主流媒體講故事。敘事風格平民化是指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敘事呈現(xiàn),包括敘事語言通俗易懂、敘事角度從平民出發(fā)等,以此來提升故事中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拉近新聞報道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雖然重大主題報道通常是關乎國之大計、民之根本的重要政策、決定以及重大社會活動,但是都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要想獲得最佳的傳播效果,就需要從平民百姓的角度思考,包括他們的文化水平、品味愛好、關心熱點等等,并以此選擇故事素材。

媒體融合語境下,主流媒體的敘事風格平民化除了體現(xiàn)為圖文報道中語言符號的親切、接地氣之外,還表現(xiàn)為在新媒體平臺上經(jīng)常使用網(wǎng)絡用語作為標題,同時還以漫畫、動漫短視頻、游戲、快閃等形式進行敘事,以增加新聞的趣味性和生動性。2019 年國慶報道中,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的新聞標題多次以“超燃”這一網(wǎng)絡用語來形容閱兵盛況,H5 產品“復興大道70號”解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以來的經(jīng)典故事,不到半小時就達到了“10 萬+”的閱讀量,微博話題#復興大道70號#閱讀量達到2.2 億,全網(wǎng)瀏覽量超過2.6 億,成為受到廣大網(wǎng)友贊賞的現(xiàn)象級融媒體產品。

平民化的敘事風格能夠在直觀體驗上給受眾以親切感,使嚴肅宏大的政治議題春風化雨般深入人心。在傳統(tǒng)紙媒時代,主流媒體的受眾多為知識分子、政府官員、精英人士等文化需求較高的人群,而網(wǎng)絡化社會消解了書寫理性的效力,網(wǎng)絡中的各個節(jié)點被激活,普通人參與社會政治和文化溝通與建設的積極性提高,[3]多使用富有親和力與感染力的語言符號和敘事形式進行新聞呈現(xiàn),這也是主流媒體在融媒體時代適應受眾主體的變化、及時調整敘事風格的需要和要求的表現(xiàn)。

二、媒體聯(lián)動敘事的跨媒介模式

與故事模式相比較,跨媒介敘事主要是從媒介技術的使用層面入手,對主流媒體重大主體報道的新聞敘事進行研究分析。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對我國主流媒體明確提出要辦好新聞網(wǎng)站、發(fā)展新興傳播載體。在頂層設計和媒介技術的驅動下,黨報黨刊也加快了新媒體建設及報網(wǎng)融合的步伐,[4]因此,以黨報黨刊為代表的主流媒體在進行重大主題報道時,也不應該將眼光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平臺之上,而應該利用媒介之間的聯(lián)合敘事,超越技術特性,將有限的傳播效果擴大化,彌補技術上的缺憾?!翱缑浇閿⑹隆彪m然指的是多種媒介的共同運用,但并不是不同媒介內容的簡單轉換,而是要強調不同媒介之間的協(xié)同和配合,[5]特別是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跨媒介敘事模式必將成為主流媒體的重要敘事策略,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除了具備傳統(tǒng)媒體故事模式下新聞敘事的特點之外,跨媒介敘事還呈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趨勢。

(一)新聞敘事者更加多元

新聞敘事者,既指敘述文本的講述者,也是敘述文本的寫作者,二者在很多時候是重合的。[2]在融媒體語境下,重大主題報道的敘事者日趨多元化,如在全國兩會報道中,傳統(tǒng)紙媒上的記者和編輯是敘事者,在網(wǎng)絡媒體上建言獻策的用戶和發(fā)布者是敘事者,除此之外,新華社還在2019 年兩會期間推出了AI 合成女主播進行專題解讀,那么機器人就是敘事者。從受眾角度來看,多元化的敘事主體會增加新聞的可讀性、趣味性以及互動體驗,[6]同時也是媒介融合語境下新聞敘事的一個重要趨勢和變化。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未來重大主題報道中的敘事者會更加多元,主流媒體在這方面的重視和創(chuàng)新,將會為提升媒體競爭力和影響力提供重要助力。

(二)敘事手段更加多元

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重大主題報道的新聞敘事手段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單方面的告知信息,還可以通過與受眾進行互動,共同完成新聞內容的呈現(xiàn)和傳播。在跨媒介敘事模式下,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聯(lián)合敘事主要表現(xiàn)為以手機掃描二維碼、圖片等手段形成敘事內容的轉化。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wǎng)推出大型對話節(jié)目《兩會云客廳》,受眾可以通過掃描網(wǎng)頁新聞中的二維碼跳轉到視頻界面觀看,首期節(jié)目在50 余家平臺聯(lián)動分發(fā),總觀看量近450 萬;2021 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推出視頻連線節(jié)目《兩會5G 云連線》,紙質版《人民日報》對節(jié)目內容進行了簡單概述,詳細信息則需要受眾通過掃描二維碼跳轉到視頻界面獲得,既節(jié)省了版面空間,又提高了受眾的參與感,截至3 月10 日22 時,該節(jié)目的播放量已經(jīng)超過了9000 萬次。融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借助技術和品牌優(yōu)勢,整合利用媒介資源進行聯(lián)合敘事,可以最大限度地豐富敘事內容,提高受眾對新聞內容的認知程度,也使新聞信息獲得最佳傳播效果。

(三)借助不同平臺重復敘事擴大傳播范圍

在融媒體語境下,主流媒體還可以借助不同媒體平臺,將同一素材內容重復發(fā)布,如中國日報在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的報道中,在網(wǎng)站首頁、客戶端主屏以及其他社交平臺全程直播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并同時推出廣受年輕受眾歡迎的Vlog系列短視頻,傳播總量超過6000 萬人次,互動量超100 萬,被各媒體轉載報道達12 萬次,[7]充分發(fā)揮了融媒體的特點和優(yōu)勢。利用跨媒介敘事模式,對敘事素材的合理重復,也是重大主題報道的有效敘事策略之一,在傳播效果和影響范圍上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考與總結

(一)故事模式:新聞故事要“以神帶形”

在故事模式中,主流媒體的敘事內容以正能量故事為主,但是也容易導致敘事素材的單一和敘事模式化,讓受眾在心理上產生疲勞,難以引起太多的共鳴和思考,媒體在市場競爭中也很難從內容上展現(xiàn)亮點和特色。既然以故事模式進行新聞敘事,就應該從故事的特色入手,找準故事中的沖突與矛盾,設置疑問或懸念。比如在敘述脫貧故事時,展現(xiàn)脫貧過程的艱辛甚至阻礙,以及這些現(xiàn)狀下還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未來的展望等等,在沖突中將故事落在實地、扎根生活。主流媒體要想在重大主題報道中講好故事,就需要在堅守新聞真實、客觀的基礎上,將新聞與故事融會貫通,不僅要具備故事的“形”,更要具備故事的“神”,真正講好“中國故事”。

(二)跨媒介模式:素材的使用要契合媒介平臺特性

雖然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新聞報道的呈現(xiàn)方式不斷推陳出新,融合報道特征越來越明顯,但是由于不同媒體平臺的技術特征以及受眾興趣的不同,主流媒體在進行重大主題報道時,在對素材的選擇和運用上,往往也需要契合平臺特性,使用最合適的平臺進行報道。如紙質版媒體適合刊登圖文消息,以及評論、深度報道等較為嚴肅、重要的政治內容,而客戶端則可以通過更加有吸引力的圖片和標題,來吸引受眾點擊打開文章或視頻,對于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短視頻和輕松有趣的圖文內容會更受年輕群體的歡迎,也可以用一些輕松詼諧的網(wǎng)絡用語拉近與受眾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主流媒體還可以通過與其他平臺合作,將新聞素材結合平臺特性進行播出,如2019 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與“喜馬拉雅”APP 合作推出兩會評書,由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每日講述兩會期間的新鮮趣事,共15集,每集3分鐘左右,營造一種和受眾一起“追”兩會的氛圍,首集推出一天后就獲得了500 萬播放量,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歡迎。

5G 時代的到來,一方面必然為主流媒體的敘事呈現(xiàn)方式提供新的技術支持,VR、AR、AI 等新的敘事形態(tài)會越來越普遍;另一方面,如果一味地追求新技術而不注重敘事策略,也不利于宣傳效果的最大化,比如VR技術的運用雖然能夠為受眾帶來更好的沉浸式體驗,但是也要選擇最合適的敘事內容,將技術手段與敘事手段融合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講好中國故事,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

猜你喜歡
媒介受眾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chuàng)新
辨析與判斷:跨媒介閱讀的關鍵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書,最優(yōu)雅的媒介
網(wǎng)絡時代受眾心理的分析和引導
主要內容
反思媒介呈現(xiàn)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xiàn)象
韓劇迷受眾心理解讀——以《來自星星的你》為例
卢氏县| 湛江市| 柯坪县| 东港市| 富平县| 临武县| 温州市| 黄陵县| 南平市| 嘉定区| 房产| 布拖县| 南昌市| 温泉县| 苍山县| 莎车县| 疏勒县| 阳曲县| 张家界市| 怀柔区| 漯河市| 永修县| 玉林市| 井研县| 旺苍县| 弥勒县| 定日县| 太白县| 普格县| 沈阳市| 开阳县| 来安县| 南投市| 惠东县| 高雄县| 芜湖市| 水富县| 吉安县| 龙口市| 焉耆| 芜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