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元溥
“文學和科學比確實沒有什么用處。但是它的沒有用處正是它偉大的用處?!?/p>
這是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晚宴上的致辭結語,“照例”,這又成為批判話題。所謂“照例”,在于自莫言得獎之始,就一直存在爭議話題,他的發(fā)言也成為矚目焦點,不僅被放大檢視,還常被切割放大,而成斷章取義。甚至有說莫言這番演講“嚴重貶低了文學的精神價值,極大降低了作家的社會評價”,要將他告上法庭。有人認為諾貝爾獎獎金何其可觀,帶給得主的榮耀又何其巨大,這正是“文學之有用”,而莫言此論實在虛偽。
唉,且不論莫言的文學成就或者他的其他發(fā)言,光就他的“文學無用論”,我可是完全同意。
不只文學,所有藝術,大概都是這個道理。事實上這世上最可怕的,正是“藝術有用論”。文學“有用”,所以把文章當成政治宣傳。“政治文學”當然不乏經(jīng)典,從希臘悲劇、屈原《離騷》以來一直感動撼動我們。但文學作為政治宣傳,永遠逃不掉“過時即過氣”的宿命,作品最后不是被遺忘就是成為笑柄,倒還沒看到什么例外。文學“有用”,害莫大焉。
就算不提政治,而把藝術當成才能學習,難道也是無用?的確,學習藝術“有用”,但這用是為何?能陶冶品格?答案當然錯,而且大錯特錯。不帶功利之心地培養(yǎng)下一代對美的感受、增進藝術修養(yǎng),出發(fā)點并沒有錯,但藝術真的沒那么大能耐讓人不變壞?!坝栍蟹?,保不定日后做強梁”,“四書”“五經(jīng)”都沒辦法的事,又怎能期待藝術有這能耐?不用去提史上作家、音樂家、藝術家等之敗德劣行,光是當今文藝界的諸多丑聞,也就足以讓人期待夢碎。
期望藝術陶冶品格,雖然功效堪慮,至少立意良善。但若學藝術乃出于算計,讓小孩在??梢员硌?,客人拜訪可以炫耀,申請入學可以加分,那多半只造成一批批學藝術又恨藝術的小孩,不僅摧毀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嚴重扭曲文藝教學。以音樂為例,華人音樂教育,已充滿各種莫名其妙的鑒定與比賽,許多癡心家長也就帶著孩子在山頭派系中狂拜碼頭、敬奉高額學費。藝術不見得能讓人學好,但變態(tài)畸形的環(huán)境往往令人學壞。除非打定主意要考驗子女能否出淤泥而不染,不然請格外三思。
最后,所有我認識的西方音樂名家,都不解為何許多東方學生,明明對音樂缺乏熱情卻還繼續(xù)學習,仿佛人生只有音樂這個選項。許多家長只想到已投入大量時間金錢于音樂學習,就認為子女該持續(xù)學習以“回本”,結果便是諸多父母樂此不疲地要孩子在三歲定人生。尼采說“沒有音樂,人生是個錯誤”,但人生若只有音樂,那更是錯誤。如果學音樂只是為了要賺錢,要像郎朗、李云迪一般浮夸賣弄,那是錯誤中的錯誤??纯此麄兌私尤障碌募妓囁剑绱爽F(xiàn)世報,其實是打在所有盲目聽眾臉上的耳光。
大詩人呂克特有首著名作品叫“若愛是為了美麗”,后來被馬勒譜成美妙歌曲。詩這樣說:“若愛是為了美麗,可別愛我!去愛太陽,她金發(fā)閃閃。若愛是為了青春,可別愛我!去愛春天,她年年年輕!若愛是為了珍寶,可別愛我!去愛人魚,她擁有晶瑩珍珠……”
為什么要學藝術?若藝術沒有任何用處,請審慎思考藝術還需不需要去學,值不值得去愛。但若你的答案正是藝術,那就是詩作結尾:“若你愛的是愛,??!那愛我,永遠愛我,一如我永遠愛你!”
是的,藝術無用,但除了藝術,世上還有什么東西,不能讓人飽足,無法使人溫暖,卻能穿越時空代代流傳?
無用之用,大矣。這正是藝術偉大的用處,也是藝術偉大的原因。
(選自《南方周末》2013年1月10日)
【賞析】
兩千多年前,莊子就說出了“無用之用,方是大用”的名言。藝術雖然無用,但是能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穿越時空代代流傳。然而,現(xiàn)在有好多人學習藝術只是為了炫耀,為了申請學校的時候獲得加分,為了不辜負家長的期望。他們將這些功利的目的寄托在藝術之上,使藝術不再純粹。作者對這一現(xiàn)象痛心疾首。他希望恢復藝術奉“無用”的面目,希望人們只是純粹地熱愛藝術而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