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黃鸝,中型鳴禽,體長約28 厘米。喙長而粗壯,約等于頭長,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蓋以薄膜;翅尖長;尾短圓,跗跖短而弱。雄鳥頭、翅黑色,體羽銀白色具隱粉紅斑,尾紅褐色;雌鳥頭、翅黑褐,背羽灰色,下體白色具黑縱紋。
鵲黃鸝為夏候鳥,棲息于2 000 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尤喜次生闊葉林和疏林,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見呈3~5 只的松散群,主要在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活動,很少下到地面。鵲黃鸝喜歡隱藏在樹冠層枝葉叢中鳴叫,鳴聲洪亮悅耳,清脆婉轉(zhuǎn),富有彈音,并且能變換腔調(diào)和模仿其他鳥的鳴叫,清晨鳴叫最為頻繁,有時邊飛邊鳴,飛行呈波浪式。
鵲黃鸝以昆蟲為主食,為鞘翅目、半翅目、鱗翅目的成蟲及幼蟲、螳螂等,也吃植物果實與種子。在水平枝杈間編織碗狀巢,產(chǎn)卵3—5 枚,主要由雌鳥孵化,孵化期13—15 天,雛期約等于孵化期。
鵲黃鸝分布范圍狹窄、有限,有數(shù)量減少的趨勢,原因是棲息地喪失、降水量減少、旅游影響、道路發(fā)展等致使其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該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6 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