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娜
某天下午,因為受不了碩碩寫作業(yè)時的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我又瞬間變身暴躁媽媽,噼里啪啦訓了她一通。晚上,碩碩委屈巴巴地遞給我一張折疊起來的小紙條,努努嘴,示意讓我打開。我打開一看,上面寫著:“今天我的心情真是壞透了,就像隔壁蘇珊嬸嬸的蘋果派一樣糟糕,就和約翰的臭靴子一樣惡心?!?/p>
我知道她不高興,可是,我第一關注的居然是:“這話肯定不是你寫的,是從哪兒抄來的吧?”看到有人“搬運”句子就忍不住刨根問底,這大概就是一名編輯的職業(yè)敏感吧。
碩碩一臉驚訝:“你怎么知道是抄來的?”
“因為中國沒有蘇珊嬸嬸,也沒有穿靴子的約翰。這一看就是直接從外國故事里挪來的句子?!蔽覜_她挑挑眉,分析道。
碩碩擺出一副“姜還是老的辣”的佩服表情,老實交代:“算你厲害,這是嗶哩嗶哩網(wǎng)站視頻里的臺詞,我覺得說得很好,就直接拿來用了?!?/p>
看她夠坦白,沒有強行“霸占”別人的勞動成果,我決定給她上一堂即興作文課:“看到讓你心動的句子,特別想‘據(jù)為己有,這種時候,你知道更高明的做法是什么嗎?”
碩碩興趣大增,馬上追問:“是什么?”
我:“順著它的思路,把它改動改動,改成身邊熟悉的事物,這樣別人就看不出來你是抄的啦!比如,把蘇珊嬸嬸改成隔壁李奶奶,把蘋果派改成咱中國人常吃的一種食物,把約翰的臭靴子換成爸爸的臭襪子……這樣,是不是就挺接地氣的?還有,這句話用味覺和嗅覺來寫內(nèi)心的感受,這種修辭手法叫‘通感,就是把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挪移轉(zhuǎn)換,用形容味道的詞語來形容視覺,如:你笑起來很甜;用形容聽覺的詞語來形容嗅覺,如:前方隱約飄來陣陣清香,如悠揚的樂聲,時斷時續(xù)……這樣一來,你筆下的比喻句是不是就變得新鮮感十足了?”
碩碩聽了,躍躍欲試:“讓我想想,紙條上的這句話可以改成:我的心情像菜市場賣魚大叔的破圍裙一樣糟糕,像趴在臭西瓜上的蒼蠅一樣惡心,像過期的三明治一樣——黏糊糊,臭烘烘。”
我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點贊:“嗯,孺子可教?!?/p>
碩碩接著“嘚瑟”:“我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叫嫁接法!看到有趣、好玩的句子,我就把它嫁接過來,用到我的作文里,讓它長成我的句子?!?/p>
一堂即興作文課還沒講完,碩碩早已忘了下午的不愉快,沉浸在掌握新技能的興奮中。而我,覺得碩碩起的這個名字真心不錯——“嫁接”別人作文里的“枝條”,比連盆端走別人的整棵“植株”可聰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