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yī)多年,感慨良多。從理想的青春到現(xiàn)實的中年,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醫(yī)院度過。從一個鎮(zhèn)上到另一個鎮(zhèn)上,我的職業(yè)生涯一晃就是二十年有余。見過疼痛、傷口、恐懼和無奈,也見過治愈后的健康、希望和溫暖。一直在思索,對詩歌寄于熱望的我,如何把醫(yī)者與詩者的兩種身份重疊在一起,以藝術的形式呈現(xiàn)我在醫(yī)院的所見所聞,在文字里糅合我多年的經(jīng)驗和見證,這始終是一個縈繞不去的問題。每天,我迎著推銷速度的車輛去上班,兩側的事物向后退去,我如此匆忙地趕赴一個現(xiàn)場,到底能夠拯救什么?個人參與到集體,到底能夠凝聚多大的力?醫(yī)務人員與患者在當前環(huán)境下,到底是怎樣一種關系?這讓我想起屠格涅夫的散文詩《乞丐》中互相周濟的關系。這世上不存在一味的給予,也不存在永遠的索取,是良好的互動成就了醫(yī)療這個行業(yè)。我們把學到的醫(yī)學知識用在工作上,使我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而這種“有用”,除了職業(yè)使然,很大程度來自陌生患者的成全。
工作閑暇,我喜歡在廢棄的發(fā)票或申請單背面涂抹,記錄下剎那的感受,久而久之,便萌發(fā)主旨接近的系列寫作,以示紀念或自我對話,鑒于創(chuàng)作力比較薄弱,往往半途而廢,我常常把揉碎的紙片悄悄丟掉。這些不起眼的點點滴滴,于我而言,究竟意味什么,是閑暇時一個心靈的補丁,是一款時間的安慰劑,還是有一種東西存在那已經(jīng)很久了,一有機會它就自然而然地從深處彈出來,讓我忍不住去捉住它,讓它顯形。我甚至不知道,這些自我陶醉的怦然,算不算詩?是怎樣的詩?如果它們真的是詩,把它們帶到世上,我為什么那么羞澀,那么忐忑。真的到了非說不可的地步,還是拔高時的不自量力。一方面,我渴望它們代替我說出我想說出的那部分。另一方面,苦心經(jīng)營的文字能否真實表達內心的深刻,別人眼里的我,與我想呈現(xiàn)的我之間到底存在多大的距離。笨拙的我能否憑借勤奮和刻苦,追趕上我詩意的想象。不得而知,我能做的就是,把潦草的自己一遍遍從紙上推倒重來。這組詩章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下完成的,時間跨度很大,有時竟忘了具體的日期,但這并不妨礙我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成立一個小隊伍。這里有我對疾病的觀察、病人經(jīng)歷痛苦和煎熬時對我的影響、司空見慣時的麻木和疲倦、也有力不能及的遺憾和喟嘆。
我的散文詩寫作起步很晚,2018年之前,我很少去揣摩這個文體,碰到這類文字幾乎一帶而過,這種輕視和忽略讓我錯過很多美好的時間。事實證明任何文體都有她獨到的魅力和品位,但在寫作中如何避免千篇一律式的吟哦,不讓自己落入俗套,又能在鋪天蓋地的詩作中體現(xiàn)出辨識度,我想這是每一位作者都苦苦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用語言治愈心靈的一個偏方。詩歌需要天賦,更需要后天的努力。每當我沉浸在無人打攪的時刻,那種來自文字的力量鼓舞著我,仿佛握在手里的不是筆,而是一根充滿方向的繩索,牽引我朝一個很多人都想抵達的地方去。終極愿望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尋找和發(fā)現(xiàn),這也許就是我寫作的源泉和動力。